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创管系列 | 全球思维:竞合共生的智慧

返回

2020年11月19日 | 管理与创新

4

马陈杰先生 Mr. Henry Ma
港大ICB创新管理系系主任
英国剑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近20年工业市场营销及亚太区管理经验

 

拿破仑对西方的忠告


新加坡著名外交官与学者、前联合国安理会主席、现年72岁的马凯硕教授(Professor Kishore Mahbubani)在『金融时报』上发文《西方应注意拿破仑的忠告,让中国沉睡》,一语中的指出西方世界普遍存在脱离现实的意识形态,认为中国必须服从西方的价值观、制度和行事作风。西方对中国的无知与鸵乌心态可见一斑。马凯硕2019年4月以主题 “How the West can adapt to a rising Asia” 《西方如何适应正在冒起的亚洲》在TED讲座分享(视频1)时指出,约200年前拿破仑曾说出一句著名的警告:「让中国沉睡吧,因为当她醒来时,她将会改变世界。」。尽管很早已经有这个警告,西方却选择在中国、印度和亚洲其他地区苏醒的时候沉睡了。他在演讲所说的「西方选择沉睡」是指西方的失败 - 缺乏明智和周全地去了解及应对亚洲(特别是中国)崛起时所建立的新世界。公元1820年前(即工业革命前),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大国一直都是中国和印度,直到最近200年欧洲才兴盛,北美紧随其后。所以世界历史的近两百年(1820-2020)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偏差,但这个偏差最终也会修正,中国和印度现在已经快速和强大地成长起来,重新回到世界的中心。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是谁唤醒了中国?」,而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是西方文明唤醒了中国。通过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西方最先实现现代化和转型,并输出其文化智慧予亚洲。 
 

亚洲价值:新加坡的启示
 

5

(图1:笔者在国家行政学院上课时所摄)

笔者于2017年春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学习“亚洲 - 中国公共事务治理”(Asia-China Public Governance) 课程(图1)时第一次接触到马凯硕的学说,他是生于新加坡的印度裔学者,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院院长,充份肯定西方智慧对人类以及世界的影响,他特别欣赏西方智慧中推理的艺术(The Art of Reasoning)。他认为推理不是西方创造,它是所有文化和文明交织在一起。另一印度裔学者阿玛丽塔·森(Professor Amartya Sen)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以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98年),他曾描述推理如何深深扎根在印度文明里,但是无可否认是西方文明将推理的艺术带向更高的层次,并且通过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西方强而有力地在200年前崛起。同样重要的是,西方与世界分享推理的艺术,为亚洲带来三场「无声的革命」。作为亚洲人,马凯硕的学说描述这些无声的革命如何改变亚洲。第一场无声的革命是经济方面。亚洲国家通过理解、吸收并执行自由市场经济(Free Economy:亚当·史密斯是对的,让市场决定生产,生产力就会提升),许多亚洲经济体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因此有了惊人的经济发展。第二场无声的革命是令亚洲更深刻地明白知识是力量; 知识可改变命运的道理,使亚洲更重视现代化的教育(Modern Education)。第三场无声的革命是完善的管治体系(Good Governance)。然而,西方在冷战结束后的胜利和顺利 (不费一枪就打败强大的苏联),令西方(尤其是美国) 变得自大和傲慢。这种自大傲慢被拥有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的日本裔作家法蘭西斯・福山教授(Professor Francis Fukuyama)收录在一篇著名的论文《历史的终结》。另外2001年的9/11事件引起西方巨大的震惊和悲伤的同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骤然向全球资本主义市场投入9亿新工人,这便如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Professor Joseph Schumpeter)称之为创造性破坏。西方工人们开始失去了传统的工作,收入停滞不前,显然被迫考虑新的竞争策略,工人需要再培训,需要新的技能,但是西方国家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因此美国成为唯一主要发达社会中,50%的底层劳工平均收入在1980年到2010的30年间下降的国家。基于这个情况,最终导致特朗普(Donald Trump)在2016年大选中利用工人阶级的愤怒,成功当选。他们大多信奉白人至上主义,这也促使欧洲的民粹主义崛起。马凯硕建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应该尊重并融合亚洲价值观(Asian Values),采取一个新的思维模式 {又称「3M」策略:即极简主义(Minimalism)、多边主义(Multilateralism)和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来与各国平等地相处。极简主义(Minimalism)即西方不要插手和干预他国内政(这会引起愤怒和怨恨,也耗尽西方社会的资源和精力)。多边主义(Multilateralism)即是支持相互沟通,求同存异,竞合共生。西方只占世界人口的12%,应该与世界其余88%的人口共同协作,建立更好的地球村。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的目标是宣扬美德,通过多边规范、多边机构和多边进程与亚洲国家相互竞合来实现国家间的权利和义务。2020年11月15日,亚太区15国(中国、日本、南韩、澳洲、新西兰及东盟10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简称 RCEP),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其中,新加坡是在对外国际关系中和对内国家管治中充份体现亚洲价值观并成为值得参考的例子(视频2)。事实上,近年在国际间竞争摩擦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东南亚,新加坡成为中国公司出海热门首选,阿里巴巴、腾讯与字节跳动都把新加坡当作进军东南亚的滩头堡。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新加坡位列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第八位,亚洲第一名。


混沌世道与强国之路

3
(图2:2020年Public Affairs出版)

马凯硕2020年最新的新书《HAS CHINA WON ?》(图2) 指出虽然中美之间的竞争至少会维持10-20年,但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在全球事务及国家发展上亦有很多合作机会和需要。中美两国间应视对方既是合作者(collaborator),同时亦是对手(opponent),但不应该是敌人(enemy)。在这本新著作中,马凯硕认为如果中国能致力于成为世界最好营商的经济体,对全球化是非常巨大的推动(书中第48页原文:“If China emerged as the most business-friendly great economic power, it would provide a huge boost to globalization.”)。笔者认同马凯硕的观点并相信拜登当选后的世界局势或相对稳定,预计在贸易规则、气候协定、卫生抗疫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可能更注重多边贸易体系、全球关系、开放政策等从而缓解全球合作阻力,提振全球经济。拜登当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及关注 :[1] 支持自由贸易、回归多边主义、中美贸易摩擦有望阶段性缓和。[2] 要清醒认识到中美博弈具有长期性,双方都需要保持克制。[3] 中国应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动改革开放。李录,著名华裔投资家,1997年底创办喜马拉雅资本,目前管理一百多亿美元资产,设立的基金也曾受到查理·芒格的投资,并为芒格和巴菲特推介了比亚迪。李录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法律博士学位; 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同时获得三个学位的学生,他指出要厘清今天中美关系的本质,需要把视角放得更久远一些,将今天的国际现实放在人类文明演进历史的坐标上。通过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战争等等一系列变化,这些西方国家成为世界舞台上最活跃的中心,并率先进入到人类文明的一个新阶段,李录将其定义为3.0科技文明。科技文明的出现,将东西方人口中心第一次拉在了一起,此时东西方不再独立发展,而是被强力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形成新的世界秩序,在今天深深地影响着全人类。科学技术革命和自由市场经济同时出现,互相作用,使经济出现了二百年的持续的、累进式的增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从1.75%上升到今天的15%。相反,美国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从二战后的50%左右下降到了目前的25%。此消彼长,中国在2008-2009 金融危机时期的表现堪称典范;面对危机,中国在国内通过“四万亿”及一系列相关刺激政策,在当时贡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经济增长。根据各大机构预测,中国很可能是2020全年唯一获得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然而要实现五中全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坚持创新和双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单靠鼓励内需是不够的,仍须进一步以『全球思维,中国智慧』(走出去,引进来) 深化改革开放,特别应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公平和互惠的营商环境及更透明的竞合条件,包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强化及落实执行,从而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并同时提升中国软实力,令西方国家在更大程度上视中国为‘可靠的合作伙伴’或‘可敬的竞争对手’,而不是敌人。

美国学者Dr. Alex Bennet指出未来的全球经济增长必须通过更多协作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来驱动,国际间、产业间、企业间的竞争再不只是『零和博弈』,而是更多以共识互信和知识交流的竞合伙伴方式来产生『协作共创』(图3)。作为海外华人研究的主要奠基开拓者,前香港大学校长王赓武教授(Professor Wang Gungwu)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学术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甚具有影响力,现年90岁的他认为中国天下观念更有包容性,更适应新世界的多极发展;正如新加坡学者马凱硕提倡多年的“多边主义(Multilateralism)”,未来的世界需要更多竞合共生的智慧。今天的全球性挑战其实已经不只是关系到某些国家了,比如世界卫生治理、全球气候变化、创新科技发展等,这些挑战和机遇需要所有国家共同做出贡献, 中国可以成为负有责任感的参与者或引领者。

最后,笔者想借用香港大学SPACE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商业学院(ICB)暨企业研究院(SEA)创院院长刘宁荣教授(Professor Liu Ning Rong)在今年企业研究院开学礼时引用英国哲学家罗素(Professor Bertrand Russell)对学子们的启迪作本文总结,建议大家多思考在混沌世道的「智慧」与「道德」,在为国家和企业创造经济价值(Economic Values)的同时,也要考虑对社会效益(Social Impacts) 产生的影响。

7


(图3:Alex Bennet et al.)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
[1] Mahbubani, Kishore (2020). “The Chinese Challenge to American Primacy:HAS CHINA WON?”. Public Affairs.
[2] YouTube (Speech by Mahbubani, Kishore in April 2019). “How the West can adapt a rising Asia”. TED
[3] YouTube (Video of Mahbubani, Kishore马凯硕)“Singapore Success”. China Institute (观视频)
[4] 亚洲周刊 (2020年10月:第41-42期)
[5] 《李录看中美关系:3.0 文明与对市场的争夺》2020年天使空间文章。
[6] 《民调一路领先, 拜登会重蹈希拉里覆辙吗? 》2020年11月3日凤凰新闻访问港大ICB刘宁荣教授。
[7]《在一个挫折也是转折的时刻,学习到底还有何意义?》港大SEA2020年刘宁荣教授开学礼致辞。


(文内用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