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 ICB
晴观五千仞,岁迎五周生
Back15 Jan 2015 | 营销与传媒管理
2015年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简称港大ICB)将迎来5周年的生日,而我从2011年开始接触商学院,到今年刚刚结束的“台湾【创造力】游学”之行,对我个人而言,这三、四年的收获和感悟还是很多的,借此机会,从“一”至“五”来细数来自于港大ICB求学的所得、所感。
一种精神:
其实,我相信许多同学也同我一样,都是想再进一步学习,而经朋友介绍找到“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的,但开始的时候未具体了解有多深,反正,我当时并没有细做功课,因为仅凭“香港大学”这四个字就觉得非常有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一种“精神”,对同学而言是求学的精神,对学校来说,是教学的精神。
百度上可以搜到: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为港大(HKU),是一所位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奠基于1910年3月16日 ,次年3月30日正式注册成立,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而真正进入到港大,你接触和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著名的校训“明德格物”。“明德格物”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而真正在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学习的过程中也时刻被这种“精神”所感染,感觉特别像《品牌》课程上老师讲的一样,好的品牌都是有故事、有理念、有精神的,并将这种无形的力量扣入大众心中,开花结果。
所以,无论香港大学还是港大ICB,在之前的100年、5年,还是未来5年、100年的时间洗礼中,这种精神定会一直被传播、被延续,与金钱无关,却因师生的数量而积累。
两地文化:
其实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让我感觉特别有意义或者区别于国内商业院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个“两地文化”。因为香港自身的历史原因,造就了它中西混合的独特性,对于曾封闭在中国传统教育十几年的我们来说,这种新颖又不是纯西化的教学模式,对我们是一种补充、一种提升。
印象最深的就是开学之初的赴港学习之旅,北京、上海、深圳的同届新生聚集香港大学,大家之间、师生之间、校内外环境之间都还是陌生状态,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校方分配任务,打破原有班级的限制,临时结合成小组开始了两天不分黑白的专访、调研、现场汇报。当时对我触动很大,从漠然的找不到方向、到心理上微有不舒服的勉为其难接受,到后来小组一起认真思考、激烈辩论,到最终全心接受同学的分享,听到那么多来自师生之间高水平的见解,不禁感慨:来自于这两天、这两地之间的能量竟然可以有这么大!
这个奇妙的开始之后,就越来越多的在老师和教学方法上感受到了“两地”的差异与共性。开放的香港,比起我们内地至少提前百年就已经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模式,香港老师本身就更是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梳理的学者,所以,无论课堂还是私下聚会,我们通过老师、校方的授业,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许多同内陆不一样的观点、案例,而老师也不再只是一味的讲课,反而更愿意一起来探讨、研究,听到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方的声音。
三次游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力】、英国牛津大学【创意力】、台湾政治大学【创造力】,三次游学对我来说是特别要感谢港大ICB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三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这两年对我个人的成长及工作的影响非常大,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去年在美国,我们坐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教室,身处硅谷地区,这个互联时代发展最前沿的核心地区,看着大数据的统计与变化,为能亲眼见证这个大历史时代的变化而庆幸,随后,我们走进英特尔、思科看到科技的力量;来到迪斯尼、CBS感受跨界、共融与传播;十多天的日子,汲取着知识、科技的理念,分享着收获与心得,沿着西海岸享受加州阳光的滋润,一路欢声笑语。
今年英国夏天的爱丁堡,并没有因为我们游学团的到来而变得暖和,虽然连续几天的细雨纷飞,但依然没有抵挡住狂热,因为“爱丁堡艺术节”而纷至沓来的游人以及我们这个【创意力】的求学团。英国之行我们由北至南,一路感受着“日不落帝国”曾经的辉煌,这里有最早的大学、最权威的体系,却不再高高在上,反而是牛津商学院的教授与我们一起讨论未来中国、印度的发展将如何引领世界。不禁让人感叹,这个世界真的很大,不光是地域的大,而是变化的大。
刚刚结束的台湾【创造力】的游学,对我来说应该算是捡了一个宝贝的幸运,前期因为工作忙,连行程都没仔细阅读,一直担心因为工作不能脱身。另外,加之个人去过台湾旅行,觉得地方不够有吸引力。所以,前期一直在犹豫,同班同学参加了前年的台湾游学,告诉我特别好,一定要参加,所以最终幸运的踏上了宝岛,幸福的坐在了政治大学的教室中。
“这里有大历史碾过的痕迹,这里有温良恭俭让的人民,这里保留着我们许多的过去,也预示着更多的未来”---台湾。台湾的美好不必多言,光这次【创造力】游学来说,就收获颇丰:
政治大学的融入---与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同学一起聆听司徒教授的矩阵理论,帮我们两地商业精英把脉问诊;
从优秀到卓越---走入“研华科技”台湾上市的电子公司,学习到“改变消费者模式、改变使用者习惯”的创新理念,用事实让我们看到“战略、战术、战绩”的成果;
人文、艺术、创意、生活---在诚品书店真真算是上了一堂心灵朝圣课,看到创造者“动心起念”的初衷、过程与结果,发现商业不再是只充斥铜臭味道的竞争,也可以如此的有意境。还有如花园一般的、努力改善、维护环境的和平水泥厂;如都教授一样背着双肩书包,骑着自行车,温文尔雅的哈佛高材生的台东县长……太多、太多让人回忆起来意犹未尽。
四方之志:
如果说在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除了获得知识外,最大的收获就是同学。除了已经建议立深厚感情的同班同业、跨界游学的老同学之外,还可以获得意外的新惊喜,例如找到失联多年的同事、旧友,结识不同地域、从未接触领域的新生。
而在接触所有的同学当中,让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志”。借助一个平台,融入一个气氛中,让自己的“意志与心志”得已成长、提升。
的确,大家的进修就代表一种态度,希望用知识的积累、用眼界的拓展,来换取一份对自己、对工作,对未来的礼物。喜欢“听”每次课堂小组讨论时的分享与碰撞;喜欢“看”毕业专案时大家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的激情与专注;喜欢“闻”跨界聚会时的奇闻趣事、商海论道。
我相信从港大ICB、从同学们身上看到的、学到的这个“志”不会因为我的毕业而消失,反而更有利于帮助我今后的所想、所做,我更相信港大ICB更会因此吸引来很多的有志精英加入。
五周年庆:
“专业深度决定未来高度”,同时也会决定未来的长度,回望这五周年走过的路,相信并不轻松,但事实已经证明,港大ICB已经成为中国商学院内的一方翘楚。再过几十年或者更久,把时间线拉长,对于未来的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也许这个5周年,只是一个开始。
感谢于港大ICB优秀的平台,给予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眼界;
感恩于港大ICB优秀的老师,分享了众多宝贵的知识与经验;
感触于港大ICB优秀的同学,感受了不断前行的气氛与动力。
晴观五千仞,岁迎五周生
营销与传媒管理中心(IMC BJ17班)陆欣悦
Related Programmes
PgDip i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