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 ICB
港大ICB学习感受
Back28 Oct 2015 | 财务与投资管理
把ICB学习感受这样的题目写成给学校、老师歌功颂德的文字,是我们在过往经历中早已被训练得信手拈来的事情。这样做无非是生产些文字垃圾,香港话拉撒,台湾话勒色,陆晨老师语 garbage(老师为了让我们理解风险意识缺失的弊端,对某些国内证券分析报告的描述用语),对学弟学妹们似无大碍,可要是谁抱着以往练就的一身顺应社会的太极功夫,来混张纸,那可真是白到 ICB走一遭,亏大了。
ICB的课程设置和不少国内研究生班没多大差别,老师看上去也是黑头发,黄皮肤,不过教学思路那就是两回事了。知识书上都有,可传授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却是完全不同的。金融在 FMPM老师们那里是数学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一套开放式的不一定有标准答案的试错游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寻找与标的关联方式,说不定你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一套分析方法。 LTCM对冲基金案例被至少三个老师讲到过,几个诺贝尔得奖教授自己发明分析方法,然后投入实践,然后赚大钱,然后轰然倒塌。世界上居然有这么过瘾的玩(活)法。这里面的关键词是发现、发明、趣味。这套教学思路很容易读出背后的另一种教育逻辑,显然这和我们习惯的那套方式是不同的,需要我们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再重构,过程中还需要换个 CPU。原因在于,金融不是建构在一堆被固化的知识之上,而是建构在普通法法理、人性假设、开放社会流动性、时间价值基础上。有句话叫一切都在变,变是有规律的,然而规律也在变。
今天我们会发现我们与相当多的国家的人拥有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匪夷所思。这背后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无论如何在 FMPM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开放的心态,拥抱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否则对待并不是我们传统文化所原生的金融思维,会多少感觉茫然无措。求真的过程大概都需要做好这种放下自己已有的、不断归零的心理准备。当然在今天的社会急功近利是主旋律,但却是学习的天敌。
ICB并不完美,问题一大把。好在我的同学们用与校方对抗的方式保护了我们自己的权益,也用我们的对抗帮助学校获得了进步,对学弟学妹们来说总是好事。我要说完美的机制是不存在的,但美妙的是你用你正当的方式对抗,而机制保障了进步。有同学从某老师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对大陆相当多的否定,甚至是歧视。我更多理解为一种否定与批判,是好事,在我们生活的话语体系,一直存在着无休止的赞颂与永不认错,以及由此产生的掩盖、欺骗、虚假,否定和批判恰恰是一种必要的修正,对冲风险才降低。我们习惯了积极、做多是好的词汇,问题是消极、做空哪里不好了?如果这个认知还没建立,那理解金融概念会有点困难。
你用不同问题问这个世界,你就得到这个世界的不同答案,全看你问问题的方(姿)式(势)对不对。希望学弟学妹们不断改变你们的姿势,在 ICB主体是你们,不是老师。借用曾老师的民法精神(人类精神),自由人的自由意志的自在运动。关键不是给自己已经选择 ICB一个理由,而是透过终身学习获得自由。
还是客套一下感谢给予我自由的 FMPM老师们,还有讲座老师,虽然我还在路上,至少我认定在远离The Road to Serf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