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 ICB
问鼎“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创新之道
Back29 Jun 2015 | 管理与创新
在如今“互联网+”成为国家计划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医疗、在线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红点”,创新的项目层出不穷。然而,市场火热的背后,泡沫亦相伴而生。如何跨越技术成熟期的裂口,让创新风险大大小于项目回报,成为每一个创新者所应深思熟虑的问题。在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2015春季讲座日上,HCMC (Health Care Management China) 医疗管理集团总裁谭国韬先生就创新的风险管理话题发表演讲,剖析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之道,以期为创新企业提供相关借鉴。
给用户以成就感
谭先生首先指出,绝大部分创新的风险并不在于创新者,而在于创新产品的使用者。在创新过程中,令项目产生风险的是用户(创新产品的使用者),因而在制造创新时,需要转变思维,从以自我为中心转移至以客户为中心。
因此,在降低创新过程中,需求定律不可小觑,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当今时代人们的需求不再仅止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浅层,并非仅仅生存于此世,而已逐渐深入为对成就感的渴望。例如,相较于一吨300多美元的茶叶而言,咖啡豆的价格更低,只为一吨100多美元,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咖啡都是一个巨大的消耗品,整个产业规模超过2000多亿美元,远超茶叶的500多亿美元。究其原因在于,咖啡在消费的过程中,已远远超出饮料的内涵,而围绕着喝咖啡的人形成相应的咖啡文化,在进行咖啡消费过程中,可以给予消费者以价值及成就感。
因此,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客户体验至关重要。越早将客户体验带入到产品开发之中,越能够将客户对产品的陌生感转化为需求,这也是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的起点。
抓住用户的恐惧点
仅仅了解用户的需求还不够,企业在设计产品时,还需要前瞻性地把握用户的欲望。需求是用户即刻所需的事物,而欲望则是用户希求得到的物件——哪怕目前还无法获取。谭先生指出,想要一窥用户欲望,可以从人们的恐惧点来思考,因为欲望的根源来自恐惧。
例如,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在使用手机,而使用过程中最担心的事情是丢失手机,这一恐惧点的背后源于对信息泄露的担忧——否则为何不会担心手机摔坏的情形?之所以会有此担忧,在于现在智能手机中所承载的关键信息太多,一旦丢失并真的泄露,将带来难以言明的损失。
智能手表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便基于此。既可以方便使用手机的相应功能,佩戴于手腕上,其丢失的可能性又大大降低,因而其诞生是一种必然。有趣的是,智能手表的生产厂商恰恰是苹果这家手机企业,这也是其对手机用户恐惧点的深刻把握。
“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创新关键是找准目标客户,在设计流程上也不再是逐个台阶攀爬,而是设计、研发、调整同时推进。围绕客户利益,不断去升级、更新、调整更匹配客户需求的体验,这是所有产品力图规避风险的必由之路。然而,一个产品的成功不仅仅在于风险管理,如何塑造差异化产品思路、如何真正形成创新思维亦至关重要。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产品创新在产品创意、定位、可持续发展、以至科技适用性上仍存有较大差距。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的【产品创新与创意管理】课程,着重于西方最前沿的理论与实践,并配合中国企业的现状与需求,深入探讨在产业转型的挑战下,企业产品创新开发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新知识,力图为相关管理人员开启新的创意之路。
关于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
香港大学SPACE学院是香港大学的直属学院,也是香港大学兑现终身学习使命的机构,已有近60年历史,是香港地区最早的商业管理教育实践者。在它的推动下,香港社会以主动学习的“进修”为荣,不管是香港本地的大学毕业生,还是负笈海外的留学生,不管是初入职场的菜鸟,还是久经锤炼的专业领袖,都会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都会选择到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继续进修,补充最新的知识能量。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是为内地培养创新型和具国际观的专业及管理领袖而设立,是香港大学践行“为中国而立”创校,校纲的实际举措,也是香港大学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近十多年的实践中,为内地培养了6,000多名拥有出众战略思维、深厚专业功底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专业(Professional)、实用(Practical)、前瞻(Prospective)、实效(Problem-solving)”的办学特色。
Related Programmes
PgDip in Product Innovation and Service Design (PI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