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学习的力量:求知求真求变——刘教授2015年9月开学典礼致辞

返回

2015年9月12日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非常欢迎所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广州教学中心的新生同学,来参加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的开学典礼。秋天的香港虽然还有些炎热,但你们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一丝非常清爽的凉风。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香港大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与全球名校相比,它的历史并不算悠久。全球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哈佛、剑桥等,都是历史非常久远的大学。虽然香港大学历史不是很长,但是在短短的一百年间,它一举成为全球著名的学府之一。究其原因,我想基本上有几点非常重要。第一,学术的独立与自由。任何一所先进的大学如果缺少了基本的独立空间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成为一所好的大学,因为学术研究的基本前提就是赋予所有人自由的权利,而这就是香港大学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

第二,香港大学是一所开放式的大学。来到香港大学,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没有围墙,香港大学是开放给所有的人,开放决定了香港大学的成功。香港大学的教师里有一半来自境外地区,这也说明了香港大学的包容性。香港大学能成为全球著名学府,首先当然是因为它的研究水平,另外一个则是教学。没有好的教学,一所大学便无法成为优秀的大学。全球所有的大学都必须注重这两点。

第三,香港大学具有很多大学、尤其是亚洲很多大学缺乏的一点,就是香港大学从很早就开始重视终身教育。早在1956年,香港大学SPACE学院的前身香港大学校外课程部就成立了,它基本的宗旨就是打破当时大学精英教育的限制。现在全球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可是在1956年,香港大学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上,所以为了服务社会,香港大学在1956年成立了校外课程部。到了20世纪90年代,香港大学就在香港的市区金钟,建立了最大的市区教学中心,这也是港大最基本的想法——香港大学如何能提供教育以帮助全社会。因此,在香港转型成为知识型经济的过程中,香港大学SPACE学院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短短的六十年间,我们在香港培养了两百多万人。要知道,香港的人口总共才七百多万。

在香港大学最年轻的学院就是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它于2010年才成立。在成立这所学院的时候,我们在思考,我们应该在中国创立一所什么样的学院才能满足内地专业人士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的定位非常清楚,就是要建立创新型的中国商业学院。我们在观察中国内地所需要的人才的时候,发现内地缺乏专业的人才。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商业学院希望借此能够为中国人才发展服务,这也是建立商业学院最基本的前提。

商业学院教育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是,过度强调专业的教育,而忘却了人本教育,而人本是很重要的。在做管理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爱。爱是人本里面最重要的成分。除了爱,我们要宽厚,要接受不同的看法,让我們的身心有自由。这些都是在专业以及管理教育里面很缺乏的。《易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叫“上善若水”,何谓上善若水?我们追求的至善,就像大地、像水一样,能滋润我们的人类,所以我觉得在我们的商业教育里面,我们必须强调人本教育。而且当我们强调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的时候,所谓没有围墙,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希望透过这个没有围墙的形式,能够带动大家开放性的思考。所以,在一个没有围墙大学里面,我们希望所有同学都有开放性的思维,这个是我们的一个愿景。同时,我们有个很清楚的目标,就是能够为内地人才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如果我们看中国的发展,在过去三十多年当中,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天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可以感受中国的强大,那么到了今天,我问大家,当你们走到哪里都能够感受到中国强劲的经济力量,以及背后所代表的财富的时候,我们到底缺乏什么呢?其实,我们缺乏的是被人的尊重。为什么我们缺乏被人尊重?因为我们缺乏的是可以让人尊重的行为,让人尊重的管治,让人尊重的道德楷模……正因为我们缺乏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在思考,如何在未来三十多年发展中,我们能够重塑中国,这是我的一个非常大的使命感。以我们学院今年夏天组织的日本游学为例,当时我们有三位同学在分享的时候哭了,我很感动。有位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跟我说:“你们所招的有些同学水平不怎么强,为什么要招这些人来?我很牛的,为什么你们招的一些人根本达不到我的水平,却跟我一起上课?”我回答说,终身学习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提供学习的机会,从一个广义角度而言,教育要让所有人都能够获得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且我想说的是,在座很多朋友来自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有的却来自偏远的乡村,你们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平等教育的机会,而我们终身学习的基本前提就是给所有人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机会。当你们进来时,我们的门是敞开的,但是当你们要毕业的时候,这个门槛却很高。为什么?因为我们要对得起你们是香港大学毕业生这个身份。所以我跟同学讲,如果当同学们一年半学成后走出校门时,他们的行为能够有些许变化,并得到大家尊敬的话,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不停地跟我们的同事和老师讲,我们所做的事情是,“How can we help to reshape China?”,(在重塑中国的进程当中,我们能做些什么?)这就是我们的一个使命,也是我们的一个愿景。所以为什么我们来学习?学习的力量就在于求知、求真和求变,我相信这也是在座的、来到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学习的同学们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首先是求知(Seek Knowledge),谈到Knowledge,来自内地的同学,一定听过一句话,并且肯定从小就朗朗上口,那就是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如何获取知识?有四个层面我们必须考虑到。第一个层面,非常简单,Recall(了解),要了解最基本的概念是什么,什么是营销,什么是管理。第二个层次是Concept(概念),如何将这些概念运用到你的生活和工作当中。第三个层次是Strategic Thinking(战略性思维),可以帮你将所学的东西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发挥。很多时候我们同学在学习当中有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很喜欢第一个或第二个层次的概念,要求老师能不能给我一个成功的方程式,通过1+1就能够赚一百万。所以我总是跟同学说,如果你们来到这里是寻找成功的方程式的话,今天应该赶紧退学,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方程式。我经常听到内地有句话叫,“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这句话我很恐惧,因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所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成功方程式。第四个层次是Extended Thinking(扩展性思维),需要一个创新性的思维,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在不同的环境中。很多人问我,你在欧洲、美国都生活那么长时间,到底什么样的制度是最好的制度?我还是喜欢清朝末年,中华志士在寻找变革的时候所提出的八个字,“中学为体,西学中用”。为什么我还强调这点?我不认为中国人能在一个几千年的历史背景中完完全全换新,成为美国人,用美国的方式去行事,那不是正确的;当然,也不能因为我们血液里流淌着两千年的血液,所以一切都不能改变。因此,我非常赞同这八个字。也因为这八个字,我相信,我们的教育必须扎根在中国的大地里面,并且借助欧美的先进的管理经验。这就是我的基本的看法。

在我们寻找知识的过程当中,有七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自信。很多人在寻找知识的过程中缺乏自信。缺乏自信会让你变得很自负,因为你害怕、恐惧,所以你会拒绝。当你到任何一个地方求学的时候,要对自己自信,自信的结果就是你要面对事实。第二,一致。如何要求自己和要求别人应该一致,很多时候我们同学只是单方面地要求老师如何如何,而忘记了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当你对别人有要求时,别人也会是同样如此。这次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日本游学时,我们带队的老师非常严格,甚至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批评一些不守规矩的同学,因为他们在提问过程中,显得非常混乱。但是他依然能够受到同学们的尊重,因为他自始至终对自己也非常严格,他除了带队,还为了感谢日本的接待方,自己带了几十盒香港的饼干作为礼物,最终促成了完美愉快的行程。所以一致性很重要,就是说如果要要求别人,就先得要求自己。在此过程当中必须敞开你的胸怀,才能跟别人沟通,让别人了解你的需求,所以追求一致性很重要。第三,“三三三”的学习原则制度很重要。什么叫“三三三”?我们老师所教的只能占三分之一,你自己的学习,以及从同学中的学习,各占三分之一。第四,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创新地运用,做出你应有的贡献,这个是另外很重要的一点。第五,争论,并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不希望同学们完全接受老师的看法和意见,你们可以敞开心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个很重要。第六,要有同理心,有理解别人的宽大胸怀。如果你有这样的宽度,你的收获就会很大。爱因斯坦曾说,“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facts,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教育的目的不是给你一个简单的数据、一个事实而已,而是去培养你的思维和思考能力)。这个是教育最重要的方面。

如果求知是我们学习的第一步的话,那么求真(Seek Truth)应该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法国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烈·纪德说过:“要相信那些不断在寻找事实的人,可是对那些刚刚发现事实的人,均要产生怀疑。”这不是怀疑论,而是我们要不停地去思考。在日本游学的最后一天,我看到一份《日本时报》。它对我们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报道是这样的:美国的一个民意调查显示,日本人在全球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中国,但是它的导语又是什么呢?导语是“中国庆祝对日本的‘胜利’”,胜利被用了引号。由此可见,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从来没认为是被中国人打败,而是被美国人所打败,这是日本人的观感,无论你同意或不同意,这是他的感受。当然,中国人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今天以这件事作为切入口的话,整个抗战七十周年大庆的过程,事实上,给全球输出了不同的信息。在抗日战争里,多少东西是事实,多少不是?有次我碰到一个国内的同学,他说来香港的时候,忽然发现小时候看电视剧,里面的八路军的帽徽是两粒扣,但是八路军当年的帽徽真的是两粒扣吗?不是,而是中华民国的国徽。但是长期以来他所了解的八路军的帽徽却是这样的,后来到香港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可是为什么长期以来这个事实不为人所知呢?所以日本人说,你们中国人说你们对日本的胜利是历史事实,但同时,很多所说的历史都不是真的历史。

对历史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我们所有人在追求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这是我们需要做的。好多时候,当我们在追求历史真相的时候,可能你是一个少数派,就像甘地说的一样,有时候事实就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今天,在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时候,我觉得有一样东西我是非常肯定的。就像习近平在阅兵庆典所讲的一样,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抗战胜利将党派的重要性放于人民之下,而这才是正确的史实,这才是正确的历史取向。又例如,对南京大屠杀,日本人表示怀疑。但是从1937年直到现在,我们中国人有多少人可以像犹太人一样充满激情地一个又一个地去遍访南京城,把死去的30万同胞的名字一个一个找回?如果今天我们有这样一串一串的名字,那么也许南京大屠杀就能成为一个历史的真相,所有人都无法否认它的真相。而今天日本人说没有啊,没有死那么多人啊,你们用什么样的证据证明南京当年死了30万人?但我们拿不出太多的证据来。所以我们缺乏的是那样一群具有激情的人。但是很遗憾的是,尽管有时候我们有这样有激情的人,可是这些有激情的人却很难被社会所容忍。例如汶川大地震,就有一些努力寻找死去小孩名单的人,但这些人却引火烧身。所以我们要问自己,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激情去寻找真相?

而我们能不能持有开放的心态,也就是,当我们发现新的事实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用开放性的心态去面对所见到的事实。当我们讨论中港两地矛盾的时候,在过去几年里,作为中国人的我感到悲哀。为什么会悲哀?因为在香港回归这么长时间之后,香港年轻人对祖国的认同却越来越差,这是一个事实。当一个内地的同学来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当我们找到事实真相时,我们愿不愿意接受它。香港不少年轻人对祖国没有认同感,他们所代表的是另一种思维和倾向,是一种道德的优势——无法认同中国的制度。在过去的三十五年当中,中国已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且你愿不愿意接受这种变化,愿不愿意看到中国的进步?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香港年轻人也很难改变。当我们面对很多事实与真相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去思辨,愿不愿意在思辨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并且接受它,这个是我觉得在追求真相中很重要的一点。

第三,我要强调的是,Seek Change,求变。98%的人的心态都习惯停在“Comfort Zone”(舒适区)很舒服。为什么呢?因为不愿意有任何变化。可是变化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中都很重要,所以只有2%的人有勇气,有梦想,有自信。他们愿意去寻找新的东西,这样才会产生新的变化。所以我要讲的是 ,一个社会里最大的动力就是这2%的人。我希望,在座的朋友都是属于这2%的人。因为只有你们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带动社会的变化。

那么,如何去改变,也有四点非常重要。一是Mindset,心态。讲到心态,我特别喜欢举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在座的朋友一定经常吃土豆片,你们知道土豆片是怎么产生的吗?以前在一个教堂的活动当中,有位厨师把土豆切成了片,结果在座的人都抱怨,为什么今天的土豆切那么厚,真难吃!厨师知道后很生气,但生气后,他的心态却发生了变化,接着他把土豆片切得非常薄,再端出给大家,结果土豆片大受欢迎,被全部吃净。创新就是这么来的,创新就是在那一刻心态的转变。我看过一篇报道,来自浙江的一群商人,在非常保守的穆斯林国家埃及,卖情趣内衣,竟然大获成功,你能想象吗?在一个极为保守的穆斯林国家,来自浙江的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商人,竟然可以通过卖情趣内衣而获得成功。这是什么样的心态?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心态真的重要。

接着是Attitude,态度也一样非常重要。当心态改变的时候,你的态度也要接受这样的变化。第三个就是Habit,习惯,很多时候你的习惯决定了你的做事方式,习惯往往也能改变人。尤其这次从日本回来,我发现我们习惯是可以改变的。第一天我们到日本,说话的声音非常大。可在日本我们都知道,大家说话声音都非常小。第一天当我们发问的时候,大家很乱,但到最后一天发问时,大家一个一个,非常有秩序,非常好。而且我们都知道,中国同学发问的时候希望先来一串非常长的评论,先非常长的介绍自己,然后再发问,这就把翻译弄傻了。以致翻译抱怨说,你们能不能问问题啊?渐渐到最后一天,所有同学表现都很好,直接发问题而少些滔滔不绝的评论。在日本,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的习惯,每到一个活动结束以后,人们都把桌子附近的所有垃圾带走,把椅子放回原位。我真的希望在座的朋友从今天起,到我们教学中心学习时,就学会培养这些习惯。所以我刚才讲,寻找真实就是每一次我们去海外游学的时候,同学不仅感受到中国的强大,也感受到巨大差距。当我们遇上日本人的时候,我们要问问自己,日本人是我们所妖魔化的日本人吗?不是,这个国家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的。我真的不愿意看到1895年甲午战争的重复,当时全球没有人预测中国海军会败于日本,但最后却失败了,而且有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所以寻找最真实的过程就是要open,开放,明白并了解别人,了解你的竞争对手。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某些习惯,而这些习惯的改变将会使我们成为不同的人。

最后一点,变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Action,行动的能力。我在讲行动能力的时候,会想到我非常喜欢的网球球员李娜,一个长期在中国体制内成长的人,能够下决心跟这个体制决裂,并且面对种种是非,这是非常非常难的。但同时我也看到,另外一个例子,美国的斯诺登,也是让人非常尊重的人。在美国这个非常强大的体制里面,他敢于冒险来到香港,将中情局的所有丑闻曝光,他所做的事情对人类贡献巨大。我们要确保我们的自由不能被政府夺走,而这就是他的信心。当他看到美国人的自由正被政府一步一步所蚕食,挺身而出,当然这代价是巨大的。可是,对于美国这一国家,斯诺登的事情却可以被拍出电影,而且还能在奥斯卡获奖。这是中国人难以想象的一件事情。所以这是美国的伟大之处。正因如此,即便是像乔姆斯基这样的左派,一方面不停地在批判美国,但同时他也认为美国是他居住的最伟大的国家,因为它有言论的自由。所以言论自由,独立思想,是一个民主国家强大的最基本的前提,缺乏这一点,所有的强大都是短暂的,是不可能延续的。从这一点来讲,行动、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爱尔兰著名的剧作家、英国政经学院的创办人之一萧伯纳说,进步如果缺乏变化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些不愿意改变的心态、思维是不能改变任何东西的。所以我们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实现这四个目标,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学习的四大支柱的目标。第一,Learning to know,我们希望,我们同学能够用最基本的知识去了解这个社会和世界,然后使你们有技巧和能力去做些事情。第二,Learning to be,要让你们成为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在这过程当中,第三,Learning to do,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最后是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我们要去了解人类最基本的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所代表的就是平等、博爱、宽容。我们只有透过这些大家认可的价值,才能与不同文化的人在一起生活。如果我们中国大陆人、台湾人、香港人都不能生活在一起,去和平相处,更何况跟其他人呢?

所以这与《易经》中所提的「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异曲同工。学习的目的就是不断获取信息和知识,并且通过不断地询问和辩论,找到一些答案,以宽容和仁爱的态度待人处事。这其实也体现了香港大学的校训,“明德格物”。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在ICB的社区学习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做到Engage,Empower,Enhance,Enable。第一,能够跟同学在一起学习,我们提供不同的学习环境。第二,我们最基本的方向就是授权,让你们理解学习的责任,再不像小学、幼稚园,是被迫学习,而是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加强你们的能力。第四,使你们能够发挥才能,为社会做贡献,这就是我们的ICB社区。

最后,我衷心希望,你们能够学以致用,也能够学以为仁!我相信ICB将给你们带来一段全新的、与众不同的旅程,但我不希望这是你们最后一次学习旅程。

谢谢大家!

(注: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