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教学理念10C——刘教授2014年11月开学典礼致辞

返回

2014年11月22日

各位同学:

非常欢迎所有来自北上深广四地教学中心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这次是我们今年秋天的第二次开学典礼。今天当你们来到港大的时候,见到的第一个建筑物就是一百多年前,我们刚开始建立港大时的建筑物。这座建筑物当年是靠两位著名的海外人士捐助的:一位是印度人,一位是马来西亚人。

大家来到我们百年港大确实是一种荣幸,因为香港大学是全球知名的大学。作为一所精英大学,她是以研究著称。今天当世界所有的机构去看一所大学的排名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注重她的研究。所以当你们来到港大时,你们无疑获得了进入一所一流大学的机会。但是一流大学的问题在于,很多老师只喜欢做研究,而不喜欢教书。所以你们很幸运,来到一所以教学著名的学院——香港大学SPACE学院。香港大学SPACE学院在1956年建立,她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改变精英大学的运作模式:只向少数人开放。所以港大不仅以研究和教学著称,而且在全球为数不多的大学中将终身学习作为她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从这个意义而言,我希望从今天开始,你们的香港大学学习之旅将是一次与以往不同的学习之旅。

我相信,在座各位同学有些是刚刚从另一个学校学习完就来到这里,有些可能是十几年没有进过校门了。那么,学习或者回到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今天大家来到港大开心吗?(台下有同学回应:开心!)其实,School(学校)这个字的英文,大家知道是从哪里来?它源自希腊文。是什么意思呢?是Pleasure(开心);也就是说,学校本意应是一所娱乐之所,所以来到大学里面,应该是一个快乐之旅。所以教育,第一个是什么呢? Excitement。教育的第一个意义是让你开心,但开心还不够,开心之后呢?最重要是让你获得经验(Experience),我们所有人做事的时候,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这个对我们发展非常重要,因为没有过去的经验,你们就无法向前走,但是,我们所有人都有个弊病,就是将所有的一切判断建基于以往的经验。所以回到学校,就是让你再次获得全新的经验、获得新的思考方式。第三点很重要,Exposure,让你能够面对不同的事物或观点。这样,你的视野就会变得更加开阔,因为你不再局限于你从前的小圈子。所以开拓视野对教育来说也是非常重要。

一、    大学的宗旨

今天我首先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大学的宗旨。对高等教育来说,我们总是在这两个问题上思考:1)教育对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的贡献到底在哪里? 2) 教育对我们社会公义的贡献到底在哪里?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由来已久,已不是今天的事。从中世纪开始,从十一世纪、十二世纪开始,这些争论已经存在。那么,争论的原因出自哪里?我们同学来到学校里面,总有一个短期的需求,希望来这里学成以后回去,马上变得含金量很高,薪水马上涨百分之百,最好是百分之五百!对此我们很理解,所以大学必须满足这种短期要求,但同时大学又不能仅仅满足这种短期要求。如果大学变成这样功利性的话,那么大学就再也不是真正的大学了。所以,大学如何在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中做一个均衡?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另外,到底大学是教育还是培训?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大学是提供职业性的教育,还是提供通识性的教育?还有一个,教育到底是让你磨练头脑,还是让你滋润灵魂?这些都是我们一直讨论不休的问题。以上是一位美国教育家Harlan Cleveland做的总结,是自古以来都争论的问题。借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他说:“教育和知识应该是Practical(实用的)。”但Newman这样一位著名的牛津教育学者,他就持一个完全相反的观念,他认为知识都是一堆垃圾。所以从经济的层面来讲,我们大学一定要提供你们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世界里面,知识的变更和变化是非常的快速。大学的老师和同学都必须要面对这样快速变化时代里面的这样一个情形,不断地更新知识,这就是终身学习的意义所在。同时,教育也在输送你们需要的技能,而大学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经济贡献的呈现,也在这个层面体现出来。但是如果大学的教育只是仅仅体现在一个经济层面的时候,那就有问题了。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说过,一个国家不能物质富有而精神匮乏,就是说不能仅以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单纯考虑经济层面是不足够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层面的需要。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要为我们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例如,我们培养医生是为了让大家更加健康;我们培养律师,是为了确保所有人都可以公平地面对审判,这就是我们教育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教育的另一个目标是Promoting Social Mobility(促进社会流动)。在座的朋友,你们不见得都来自北上深广这样的大城市,你们有的可能来自遥远的西部,有的可能来自偏远的山村。只有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才能提供让你们走向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发展机会。因此,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提供社会公平。

美国的一个历史学家杜兰特曾说:“虽然人类天赋不平等,但他们应拥有几乎平等的机会和教育资源。”这是一个理想,直到今天,这样的一个理想在全世界都还未实现,在中国更加没有实现。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教育是你可以用来改变世界的最强大的武器。”所以,关于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中深刻地体会到。

到底教育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是Independent thinking (独立思考)。自由对知识的追求,以致对社会的承担,具有重要意义,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十八世纪德国最著名的一位外交学家和教育家,就是1870年成立了柏林洪堡大学的洪堡。洪堡是现代大学教育一个重要人物。大家都知道,在中世纪大学成立的时候,它是受到教会、修道院的影响,它的目的是培养老师。但洪堡认为大学必须忠于研究,大学是教学和研究的总汇之地。而且他说大学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财富就是自由。而与自由相伴随的是什么?是寂寞。大学的老师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如果耐不住寂寞的老师,就不应当老师,这是最基本的。当我看到现在躁动的中国,许老师不甘于寂寞。其实历史上许多世界著名的学府都是在偏远的地方,像牛津、像剑桥,她们都不在大城市,都在小地方。就算北大校园上的燕京、清华,当年都是建在离市中心很远的地方。当时从城市要到燕京、清华都是很辛苦的,不过目前它们都已成为城市的一部份。大学要建在偏远的地方,其实是要让所有的老师都静下心来做研究。但很不幸的是,这些大学的价值现在都陷入困境。这不单是中国的困境,也是全世界的困境。在这个困境中有两个发展令人忧虑,一个是政治的干预,另一个是商品化。政治干预不管是在欧美的国家,还是在中国都出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它可以在你的研究预算上做干预,它希望你做这个,而不做那个。而教育出现的商品化的倾向,更是一个问题的所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在这方面比任何一个西方国家走得更快,走得更前。在目前中国社会里面,教育都被标签为商品化,包括我们港大ICB都曾经被误会成为一个赚钱的工具。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港大ICB是一个非营利的教育机构,没有一分钱是可以放到任何一个人的口袋里。只有教育不被商品化,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并不意味教育不需要钱,教育一定需要钱,就如我刚才所说的,香港大学建立之初,我们需要两位来自海外的人来捐助。今天大家如果有机会来到我们新建的百年校园看看,百年校园有很多钱是香港本地的财团捐助的。

对中国而言,教育受到两个国家的影响: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德国,刚才说过的北大前校长蔡元培是哪里毕业的?是德国。所以他受到洪堡教育理念的影响非常的大,这是北大的一个传统。他倡导的兼容并包、网罗百家、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到今天仍然是中国的一个梦想。其实中国现在的很多大学是受西方的影响,中国的第一所大学是哪一所大学?天津大学,它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是由一个外国人所创立的,最后成为公立学校。在1895年北洋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大学成立的时候,他们的创校者就意识到,中国要富强,就必须要走上西方科学、民主的道路,所以成立了北洋大学,这是中国的第一所大学。在中国的教育家里面,除了蔡元培,另外一位南开的创办人张伯苓,是我本人非常尊敬的一位教育家。张伯苓曾经任职北洋水师,他目睹了中国战败这段非常惨痛的历史,所以他决定要教育救国,后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非常著名的教师学院进修,他不但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小学、南开大学以及重庆的南开中学,都是非常著名的。但就是这么一个教育家,在他去世的时候,他没法再重返南开大学,也没法重返南开中学,因为在1945年之后,他曾经短暂担任了当时民国政府的考试院院长,属于人民的敌人,所以他在南开的校史消失了很久。

中国历史上除了这两位教育家,还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洋人教育家司徒雷登,他创办了燕京大学。这三位人士,当张伯苓去世的时候,他希望将自己埋葬在南开大学,但到了今天,他的墓园仍没有在南开大学出现。今天蔡元培的墓还在香港,也还没返回北京大学。司徒雷登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去世的时候,很希望将自己埋葬在燕京大学,但到了今天,他的墓还是无法埋在那里。历史就是这样写的。历史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希望可以改变未来。

在中国历史里面还有很多知名教育家,好像陈嘉庚,大家知道他创办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也是倾家荡产去办学。还有卢作孚,民生轮船的创办者,他在抗战时期,在重庆北碚办了一所研究院,容纳了当时三千多位中国大陆各地的学者。张謇是江苏南通人,如果再看看他的历史,大家可以看看他办了多少个学校!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一生创办了370多所学校。1905年,张謇与马相伯在吴淞创办了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南通中学前身),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扬州大学、南通大学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前身),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上海海洋大学前身),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1909年,张謇创办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上海航务学院前身)。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个实业家,倾注他所有家产来办教育的成果清单。

所以今天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今天在中国所有的高等学校里面,那么多放钱投资教育的实业家他们到底是为了利润?还是为了教育?几年前,有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朋友问我如何投资中国的教育,因为他看到港大ICB做得还可以,他问我有没有一个成功的利润模式?我问他想干什么?他回答说他想办教育。我告诉他:“如果你想办教育的话,而且想把学校办得成为中国出名的学校的话,你不仅不能赚钱,而且还要准备倾家荡产!”上述这些教育家就是在中国倾家荡产办教育的典范。可是这种情况在今天的中国几乎己消失,这种消失除了是由社会变化而造成的,也是由中国社会的制度造成的。所以我希望我们今天仍能有更多实业家愿意倾家荡产来办教育。只有出现这样的一个变化,中国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才能得到世界的尊重。

目前中国教育的困境是“权力本位”“道德沦丧”,看看今天一查,多少院士、多少教授拿着科研基金来腐败。还有“学术造假”,这更不用说,如果连有些教授都在学术造假的时候,如何要求学生不抄作业?所以在香港大学,千万不要抄作业,因为抄作业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还有“腐败蔓延、利益挂帅”,一切都为了钱!这些都是中国教育目前面临的困境。

关于大学的未来,毫无疑问,我们必须求真。如果我们都不能求知求真,那么大学就没有存在价值了。还有一个就是独立与宽容。这就是我希望看到这些,我想所有人都会同意的。但是有一方面可能不同意的就是如何去平衡大学传统的功能与市场的观点、以及大学是一个象牙塔与功利主义的关系。还有,如何平衡长期的或是短期的目标?以及如何看待研究与教学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大学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引用几句洪堡的名言,因为他是一个我非常尊重的教育学家。他曾说:“知识应该是普及的,有些巩固思想和性格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都要获得的。”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大学教育的目的,第一个是探索科学,第二个是培养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所以他说:“人的目的,不是他变换的兴趣,而是他的理智不断驱促他的永恒的愿望,是彰显其所有能力最高的和最完整的教育。而自由是这个教育首要的和必须的条件。一个国家、一个时期、整个人类要获得我们的赞美的条件是什么?其条件是教育、智慧和美德在这个社会中最大可能地普及和挥发,使其内在的价值得以极大地提高。”所以如果我们中国要得到世界尊重的话,不仅仅是GDP要超英赶美,英国已经超过了,现在准备要赶美国,而是要在这些方面也要超过她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

在今年九月份开学典礼的时候,我跟同学们分享了西方的大学所走过的路。有几本书跟大家分享,现在都列在这里:

1) John Henry Newman (1801-1890):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2)Abraham Flexner (1866-1959): Universities;

3) Karl Jaspers (1883-1969): 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

4) Clark Kerr (1911-2003): 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

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看过这几本书之后,相信大家会对现代西方的大学教育有一个非常好的理解。

二、    学在ICB

到底ICB是干什么的呢?ICB的成立不仅仅是像我们所提倡的为中国培养专业的人才,这只是我们其中一个目标和愿景。恰恰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面,我看到很多的中国管理教育总是注重技能的传授,但忘记了在管理教育里面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人文主义。如果脱离了人文主义的管理教育,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专才,就不可能是完整的人。人文教育所提倡的就是理性去看待、去观察世界,让我们充满着爱心,希望世界是一个平和的世界。如果缺了这个,我觉得管理教育就缺少了重要的一环。

对我们而言,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不仅仅是一所创新的商管学院,这创新不只体现在我们所设置的专业,更体现在我们一个办学的理念,体现在我们的教与学当中。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十个“C”,从这十个“C”当中,我们可以体会ICB的教学理念。

Clear Vision 愿景

为什么Clear Vision重要呢?如果一个人没有愿景的时候,即使他得到再多的钱,也不知道意义何在!所以一个人一定要有愿景。大家来到港大学习,我希望大家不仅仅要学到最前沿的管理知识,还需要学习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和尊重的,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一个管理者。对我们ICB来说,也要有愿景,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清楚的口号,是要“建立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为什么是没有围墙?今天大家会发现来到港大是没有围墙。全世界的大学里面,中国的大学围墙最多。要进去的时候,保安会问你去哪?有的学校甚至当作旅游点收费!开放是自由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希望建立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我们ICB有一个非常清楚的目标,就是透过高品质的课程与所创造的价值,成为专业深造和终身学习领域的楷模。我们的使命是为中国内地提供优质的专业和高层管理课程,以推动中国内地的人才发展。我们有一个梦想,中国已经过了3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希望在中国未来的30年,我们能够为重塑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我们是从这里开始,我们希望我们为中国培养的人才是与众不同,他们真的是能够为引领未来中国的方向发挥作用。所以这个是我们的愿景。正如Steve Jobs说:“如果是你关心的事情,而且让你非常激动的事情,你不用别人去推你,因为你的愿景已经在推动你前进。”所有你会走得很轻松,做得很快乐。很多人说我这五年头发变白了,可是我仍然走得很轻松,因为我很开心!做的事情能让我开心,所以我就不需要用闹钟来吵醒你七点钟起床上班去。这是非常重要的。

Critical Thinking 明辩性思维

人的思维里面基本上有两层。借用美国的心里学家Paul及Elder 2012年的著作所说,人的第一个思维层次是突发性的,随时随地的,而且是没有去反省的。所以在这里面可能有支配性的东西,很多时候已有偏见在里面。偏见在你底层的思维常会出现。所以它有真实的东西,也有错误的东西。而第二个层次的思维就不同了,Critical Thinking,明辩性思维,它需要分析,需要评估,然后重新去架构。我们如果再看社会的种种问题的时候、看我们学习的时候、看我们认知的时候,我们都要进入第二个层次。所以我们要多给自己一点时间,不要很快速作出一个判断。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发展,应该永远受到最大程度的关注。”

Curiosity 好奇心

好奇心是所有发明的一个开始。如果没有好奇心,就没有我们世界的变化。所以好奇心简单来说包括四个方面,而前提是你想要获得知识,你不应生活在一个非常稳定的环境,因为好奇心一定要活在不稳定的环境里面,你才有好奇心,对不对?然后你一定在这基础上,你要跟你的所在的环境发生关联,然后从一个非常熟悉的事情看到不熟悉的东西。这是好奇心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中国人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观察来认识世界。很多人就是透过观察事物然后找到很多机会。所以同样一个事情,你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你就可能成功。所以我总是跟我们的同事说,在他们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感受别人的感觉。这是一个观察,要有去了解别人的好奇心、了解别的事情的好奇心。我喜欢旅游,因为旅游就是通过观察,能令你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能够找到你平常看不到的东西。好奇心其实可帮你找到生活中非常好的事情。好奇心能让人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聪明,而且让你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关系,让你变得快乐,令生活也更加有意义。亚里士多德曾说:“好奇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清晰的资产。”所以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

Creativity 创意

有了好奇心,才可能会有创意。创意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个时刻都可以出现。创意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创意、设计的创意、服务的创意、广告的创意,我们生活当中,每天都需要创意。创意来自哪里?创意来自好奇心,从你的发现里面,再创造,才会有发明。创造、创意跟创新有什么不同呢?我用这一句话与大家共勉:“Innovation is 1% inspiration and 99% perspiration.(创新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以创意非常重要,但是创意只是创造的第一步,还有后面99步。这是爱迪生所讲的。所以创意、创新跟创造之间的分别就是,没有创意就没有创造;但是创意只是创造的其中一部份,因为创意有时候可以是空想的,但创造才是积极的成果。

Collaboration 协作

那么讲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要讲到Collaboration。创意是可以由自己坐着想出来的,但是要变成社会上实用的一个产品,它需要的是Collaboration。Collaboration跟Cooperation之间有什么的一个差别?Cooperation可翻译成合作;Collaboration则应翻译为协作。那么协作与合作之间有什么分别?大家有经常听音乐会,是吧?乐队中有的负责指挥、有的负责大提琴、有的负责小提琴,大家就是要协作。如果没有协作,那么交响乐就无法奏响。而Cooperation是什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以前都玩过击鼓传花,这是要大家合作起来才有意思。但是击鼓传花中每个人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传给你,你传给我,虽然都不希望花在自己手中停住,但是这也需要大家合作。所以Collaboration跟Cooperation之间是有区别的。那从这意义上来讲,任何一个创意要变成一个好的东西的时候,是需要大家Collaboration。所以在我们ICB的理念里面,我们非常重视协作,例如我们提倡的“3-3-3制学习模式”,即三分一从老师学;三分一向你的同学学习;三分之一从自己学习。这就是我们非常强调的一个学习方式。所以“Coming together is a beginning, staying together is progress, and working together is success.”这是福特的一句名言:“大家聚在一起只是个开始,当我们待在一起是个进步,当我们一起努力工作就是真的成功。”所以为了要有一个更好的合作,其实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跨文化的沟通。

Cross Cultural Understanding 跨文化理解

我们在沟通里面经常遇到的一个陷阱:Stereotype;标签刻板化去看一个人。我刚从迪拜回来,在最后一天,我去了沙漠,我的车里面刚好有来自香港的几位女生,然后我们的车又接了两位巴基斯坦男子。当两位巴基斯坦男子一上车,后面的香港女生就开始紧张,用广东话在议论,觉得这两个巴基斯坦人是个威胁,感觉很危险。然后我再听到她们的一句话说:“他们如果是白人,心里好像就不会不安。”这让我很震惊,因为大家总是习惯性地认为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喜欢强奸女人。这就是Stereotype。我当时很火,但我没有说话。当天我们结束了沙漠之旅,这位巴基斯坦男子竟然爱上了这个香港女孩!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你看看为什么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喜欢标签化地去看一个人,就是因为他是巴基斯坦或印度人?但是旅行结束的时候,居然是这位被标签化的巴基斯坦人却爱上了这位对他有看法的香港女子。所以在跨文化沟通里面,千万不要看一个人长得怎么样,就轻易下结论。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从自身角度来讲,我们应做些什么来改变别人?今天大家一说到河南人,也会有标签化效应。我不久前去拉萨的时候,碰到这样的情况:有天我去布达拉宫,但没票,我们就计划先去另一个寺庙。到了那个寺庙刚下车,电话突然来说布达拉宫有票,结果我们就坐上了一辆由河南人开的出租车去了。结果走了一半路,电话又来说没票了,让我们下午才去布达拉宫,那我们只好跟司机说我们要回到刚才的寺庙去。结果司机马上把计价表按下去,说前面一段路的钱要先付,现在的又要重新收费。我当时感觉莫名其妙!后来西藏的士司机说原来河南的司机就是这样子。因此河南开出租车的要努力改变别人的看法,但同时我们也不应对河南人都抱有偏见。所以在跨文化的沟通里面,我们要非常注意的是避免这样的一些误会。我们要首先了解不同文化,你要有Awareness(觉察力),你要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同时也要有敏感度。我记得我在迪拜的时候,有天我去吃早餐,遇见一个印度人。其实我本身对印度菜很感兴趣。当他看见我在吃印度菜时,就问我是否喜欢印度菜,我说是的,他马上就很开心,然后我俩就开始愉快地聊天。所以从这意义上来说,你首先要对别人的文化感兴趣,要有好奇心,有了这些,再加上你的沟通能力,你就能有基本条件成为Global Citizen(全球公民)。

Communication 沟通

跨文化当中涉及沟通,其实是很难的。我在念硕士的时候,也是念沟通的。今天我说了几十分钟的时间,如果你回去之后能记住五分钟已是十分难得了。因为沟通实在是很难的。我们老是左耳进去,右耳出来。所以Peter Drucker曾说:“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communication is hearing what isn’t said.”(沟通中最重要的是听懂别人没有说出的话。)所以说“话中有话”,特别是我们中国人,语境是很丰富的。所以沟通一定要注意的是话中的话。Poor Communication(效果不佳的沟通)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被人牵着走。

Compromise 妥协

很多人都将妥协作为一个失败的象征,我恰恰不这么认为,因为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妥协。一个社会需要妥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妥协的话,它经常就会发生革命。所以昂山素季堪称这方面的典范,她被军政府迫害而坐牢几十年,但她获释以后对军政府却没有仇恨,反而说:“如果你要结束一个非常长期的冲突的话, 你必须要准备妥协。”这个妥协不仅是用在政治方面,也应用在我们生活当中、管理当中,所以这是我非常强调的一点。

Caring 关爱

信任、尊重、责任、公正、关爱、公民权这六大因素,是我们基本需要的美德。而Caring是我特别看重的。只有我们关注、关心我们的社会、关心我们每一个朋友,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所以纽约尼克斯篮球队的教练Phil Jackson曾说:“一个团队的强大在于每一个独自的人;而每一个独自人的强大在于一个团队。”他本来是向篮球队说的,但我认为更是因为这个精神,我们需要关爱别人。因为我们只有关爱别人,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变得更加强大,如果我们身边的人都不强大的话,我们自己也不会强大。

Change 变化

变化,是我们特别强调的。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通过我们学习来产生变化。George Bernard Shaw(萧伯纳)曾说:“Progress is impossible without change, and those who cannot change their minds cannot change anything.”(如果没有变化,就不会有进步,如果一个人的心态不改变,那么他将无法改变任何事物)。爱因斯坦也同样说过:“It cannot be changed without changing our thinking.”(如果你的思想模式不改变的话,世界就不可能有变化。)所以在追求变化的过程里,最重要是一个反思、学习与选择。如果不反思、不学习,你就不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我们需要告别贪婪。如果我们把贪婪变成慷慨;将愤怒变成同情;将无知变成智慧,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因为我们知道贪婪、愤怒、无知跟我们每人都有关系,但我们都需要改变这一切。所以对ICB而言,我希望它成为一个全新的学习社区,但在这个学习小区里面,我们需要的是“质疑而不是怀疑”,不要老是怀疑别人的动机,质疑的条件是建立在你对事物的一个判断基础上。我们需要“行动不需要冲动”。我们需要“沟通而不是通牒”,但沟通的前提是平等的,而不是说“你必须要这样子,你明天要回答我。”这不是沟通,而是通牒。我们要“建议而不是抱怨”、“差异而不是偏见”我们之间可以有差异,但不要带着偏见去看所有的问题。我们需要“有立场而不是责问”,但不要在有立场的时候老是质问别人。托尔斯泰曾说說:“每一个人都想改变世界,但是却没有人愿意改变自己。”所以说:“改变社会,改变世界”。首先是要改变自己。在我们ICB的社区里面,我希望传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不是教学;学习不是培训。今天在座的朋友,虽然在我们不同的教学中心里面报名,而且经过多轮的咨询电话,但绝大部份同学都是为了自己的发展找到一个学习机会,是一个自发性的学习Proactive。但是这个主动性不要只停在报名的阶段,而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我这次很感动的是有一位来自北京的同学,因为她的父母不愿意让她去报考在中国不被承认的境外课程。但她看到我们的学校和课程之后,被感动了,她觉得这是她需要的。最后她借钱来读。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主动!

当有这样的一个强大驱动力量的时候,你的学习结果会很不一样。学习不是培训,我们这里不是一个培训机构,我们是要建立一所学校。所以学习不能简简单单只灌输最基本的一些技能的东西。培训是灌输技能的,但学习不是。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教育3.0的时代”,它跟“教育1.0、2.0”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老师的角色、同学的角色。老师的角色是Facilitator, Guider,Co-learner。就是说,老师是一个向导,帮你带路,这是他的一个角色。而老师也是跟你一同在学习,他不仅仅是教你。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一个最大的变化,他是知识的探索者,能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学生也可以是老师,甚至可以是一个生产全新知识来教别人的老师。这就是我们希望我们ICB的社区里面,你们不但看到专业的课程,还有许多其他方面,例如我们的很多活动,包括“分享日”,就是来自同学们的分享,等等。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旅程中,千万不要忘记了儒家提倡的“忠恕之道”。子贡曾问孔子:”如果有一个字可以一生受用的话,它是什么字?”孔子回答说是“恕”。“忠恕之道”是儒家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何谓“忠”?就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恕”呢? 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个字,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但都非常重要。

最后我还是要提一下在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到底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就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四个支柱。第一个是“Learning to know”就是要掌握知识;第二,“Learning to do”就是将你的知识转化成行动,为社会的经济有所贡献; 第三,“Learning to be”就是将你的潜能发挥出来,为了有更好的发展。最后一个就是“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就是如何让我们成为全球人,为社会和世界和平的发展有所贡献。《周易》也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了相同的一个理念就是“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而港大的校训“明德格物”的理念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努力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为此,我希望,未来各位同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可以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可以做到“学以为仁”。衷心希望大家在香港大学有一个非凡的、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感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