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全球专业与终生教育:我们的路径与视野——刘教授2013年9月开学典礼致辞
返回2013年9月21日
继续教育的概念在过去六十年的变化
继续教育的概念在过去六十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回流教育、终身教育,演变成终身学习。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凸显教育的变化。然后在五十年代末,瑞典教育家提出终身学习概念,将重点放在学习者身上。终身学习是每一个学习者自己的责任。市场需求决定了一所大学如何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
社会变化引发继续教育变化
六十年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1.0版的社会是工业化社会,一切以自然资源为主体。工业化社会里面人才的分布是金字塔形的。极少数为优秀人才,绝大部分为低素质劳动力。2.0版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人才专业化、扁平化。拥有专业知识资源的人才拥有更多发展机会。3.0版的社会,是知识游牧民族社会。学习已经融合到生活当中,随时随地,并可拓展到任何领域。在学习中,开放心态和进取心态非常重要。教育从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完成,变成终身的过程。引用美国未来学家托福洛所说: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能读写的人,而是不能学习或掏空再学习的人。我们必须永无止境地学习。藉此我向大家分享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走过的历程。
政策影响教育发展
任何一个教育的发展都与政策相关。香港约92%为服务型经济,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由于经济发展需求,香港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枢纽。香港的政府也给予支持,每一位香港公民一生中可以向政府申请一万元港币进修基金,可用于任何时间的学习。香港高等教育界也为继续教育及终身教育规范化作出很大贡献。香港大学SPACE学院经过六十年的发展,提供包括博士课程在内的一千多种课程。
别将教育培训化,进修是一件光荣的事
在中国内地高等教育普及之后,很多大学来到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求教。教育跟培训之间的最大不同在于课程质量。中国继续教育所碰到的问题是将教育培训化,通过降低课程质量来赚钱,从而丧失了公信力。如果教育只是为钱而办,教育就不称之为教育。在过去的五年当中,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走进了中国内地,希望能改变这样的观念,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在将近六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间,香港人到香港大学SPACE学院学习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定位的重要性
香港大学SPACE学院提供很多不同种类的课程,从博士课程到兴趣班,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学院在中国内地的定位是希望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专业人才课程。由于政策的关系,我们无法在内地提供学位课程。从当年的一个课程到今天的十六个课程,我们都是以专业的触角来培养人才。专业深度决定未来高度,这就是一个非常清楚的定位。课程的四大特点是专业、前瞻、实用和实战。
课程的价格及上课地点的安排
香港大学SPACE学院在1998年决定不再用政府的资金。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给更多人提供学习的机会。从1998至今天,香港大学SPACE学院每年的全日制学生达至两万一千多个,跟香港大学本部的规模差不多,靠政府的资金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香港大学SPACE学院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发展,但不可作为个人获取利润的场所。香港大学SPACE学院的唯一直属就是香港大学,而在内地办课程的成本较高,是超过学费的。除此以外,课程都安排在周末晚上,满足学生在下班后能赶到的教学中心上课的需求。我们希望将教育带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
课程的推广及人员的素质
在中国大陆要做的推广比香港为多,可是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没有任何代理人,因为代理意味着利益输送。找老师也不容易,因为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他们需要要精通设计课程、推广、管理及做预算等等。在香港,学员都有本科学历,无需查证;但在中国大陆,学院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查证学员的教育背景。我们希望学员的素质越来越高,老师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建立程序需要花很多时间,因为必须保证所有人员都要知道这样的程序,保持专业性。同时我们也要求所有的同学更加专业化。
批判性的思维
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教育创新很多是架构创新。中国的教育的最大问题是记和背。当然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联。中国从隋朝开始就是科举教育,它为底层人民提供了发展机会,但其基本模式是记和背。所以小时候考试,考辛亥革命是哪一年发生的,张勋复辟是哪年哪月等等。一方面死记硬背很辛苦,另一方面学生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张勋会复辟?为什么中国的君主宪政改革不能成功,一定要革命?这一类的讨论可能并不多。如果没有批判性的思维,社会就缺乏开放性。刚刚去世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斯说过,一个社会自由思想的沃土需要两个条件产生,一是敢于挑战权威,二是要有宽容的心态听取不同意见。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在今天的中国并不容易。
合作与沟通
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包括在座的老师与学员之间。在学习里面,必须要改变教师至上这样的传统观念。在学习当中,沟通非常重要。沟通并不容易,跨文化的沟通跟理解亦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化就是群体分享相似价值观的行为。内地人来香港,香港人觉得他们讲话大声;香港人到了美国,美国人觉得香港人讲话大声。在斯坦福游学活动中,我看到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情景。在加州州立大学交流时,中国同学喜欢坐谈,美国人却喜欢站着。在跨文化当中最重要的是互相理解。所以,跟不同文化的人去交流,一定要把自己的偏见及固有观念改变,否则就会先入为主。
创意力及公德心的重要性
在学习当中,我们希望大家挑战权威,而且要有创新。中国的教育、经济以及未来的前途都必须建立在创意思维而不是复制。互联网是2.0版社会里面的最大变化,还有谷歌及维基百科。当信息量太大时,我们应如何寻找信息并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呢?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千万不要以为维基上及谷歌上的信息都是正确的,每个学习者都应有获取信息及确辨信息的能力。除了创意力外,中国社会家庭爱很多,大家对父母都很尊重,但中国人公德心差。中国人的家里面非常的干净,门口走廊是脏的。美国刚好相反,走廊很干净,家里面很乱。
勇于创新
中国商业学院肩负着创新的思维而办学。教学要创新,学生亦是从创新的角度去学习。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不可缺。在中国商业学院斯坦福游学活动中,学员们探访了迪斯尼想象工程部,他们的创意确实令人大开眼界。中国人也需要想象力,如果没有想象力了,花木兰只能让迪斯尼来拍。我们需要独立去探索及学习,完成这个过程之后还要互相依存及互相依赖。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创造一个互相依赖的小区。这个互动在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更重要。希望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院可以培养出一群世界级的专业人士。
人家说中国现在最大的产品问题不是地沟油,而是教育。中国最大的伪劣品是教育。中国的教育首先必须开放及真实。对历史及对现实的每一个真实的事件都有客观的理解。试问有谁记得九月三号是抗战胜利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这个日子又有多少人知道?因为抗战胜利日当时是国民政府的,所以长期以来都没有人来提。对历史掩盖,其实是对自己民族不负责任。第二个问题就是诚信。很多人把教育问题归结于制度,可是今天中国假论文是世界之首。当你们谴责国家和制度的时候请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作假。来到港大学习,我希望你们每一份作业都亲手做。达不到最基本要求的人没有资格谴责中国制度和教育问题,因为必须从自己做起。这是期望,也是目标。
新一代教育需要独立思维及解放思想
教育进入3.0版社会需要建立的,是心态。只有创新才能建立好学校,建立社会需要的学校。每一个人要为学习负责任,而不是依靠学校、父母或老师。假就自己吃亏,真便获取知识。学习需要热情,以及开放的心态。老师讲的亦不是绝对的。你们可以挑战,最重要的是学习这个方法。所有人那学习的模式分两种,一是互动的,另一种就是生存。大家来到这里不是来找一个成功方程式,如果你是希望找成功方程式,你已经失败了。你们来这里,不是来复制,而是来生存,从老师或同学那里学得更多及更有创意的知识。任何一个东西复制以后它注定就失败了,复制会让中国永远不可能有领先于全球的创新。要去创造一个多样化、多视角的答案,要允许多种答案,不要认为只有一个答案,非白即黑。老师的角色在这里发生变化,由组织者变成向导,同时也是共同的学习者跟研究者;学生的角色变成了探索者,认知的学徒,老师,同时变成了一个生产者。在3.0版社会的教育里面,老师跟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教,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教,学生还可以教老师,这就是重大变化。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变革性教育就是学会如何协作学习,如何释放并授权学生,让学生有独立思维。
科斯说过:有两件事情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不平等,税收和教育。所以我们更要让教育成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变成使更多人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权利。杜兰特(《世界文明史》的作者)说虽然人类天赋不平等,但他们拥有几乎平等的机会和教育资源。在中国做不到这一点。异地高考在今天还不能实现,就意味着教育是不平等的。珍惜教育,知道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珍惜自然生态,促进社会变革。最终教育是要让学生成为变革的动力。在港大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请到了很多的诺贝尔获得者来学校做讲座,当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缅甸民主派人士,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季。她被缅甸军政府软禁15年之久,但当她与港大师生分享的时候,没有半点去谴责军政府的一言一行,反而说不应该以好坏、善恶分类别人。她说教育应当是真正的学习过程,并非纯粹一部成长机器,制造温驯、服从,不懂思考为何自由不是与生倶来的权利的人民。她说教育的最髙境界是将我们变成关心别人和负责任的世界公民,以知识装备知识,把关心变成具体行动。这恰恰就是我们在1911年成立的时候校训所说的,明德格物。要明德必须要做到格物,致知,成立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大学之道就在于明明德,在清明,在止于至善。我希望大家未来一年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以致用,还要学以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