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刘宁荣博士谈年轻人专业进修 (2)
企业应把职员进修看成“留人”的重要手段

返回

2008年12月1日

【转载】来源:新浪教育

alternative text

刘宁荣博士在与新浪教育主持人交流


alternative text

刘宁荣博士畅谈专业进修的重要性

主持人娄雷:下面我们来谈谈企业,我们说过经济危机过程之后,企业也不太敢投资了,特别是在人才商投资,我万一把你培养起来之后你有跑掉了,岂不是一个损失,您怎么看?

  刘宁荣:我们知道教育这块投资在所谓的义务教育,或者强制性教育这块都是由各个政府投入的,我们看到现在全世界都有一种趋势,所谓国际化的趋势,这个趋势就是在大学后很多教育是要靠企业跟个人,这并不是说政府想摆脱责任,因为政府确实在强制性教育、义务性教育这块做了很多贡献,今后这些需要个人跟企业的投入,而且大家知道现在在经济这么发展的情况下,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只靠政府来投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企业你也知道,你自己要发展,你必须要有人才,人才一个是怎么留住人才,去将他好的员工推荐去深造,去进修,甚至由企业来,用内地话讲,去承担责任,去打包,都是他留住员工的一种方式和方法。所以员工的忠诚度非常重要,根据哈佛商学院的一个调查,员工的忠诚度高,一般而言他的企业利润度就会大,所以企业要有这样一个意识,你能够留住人才,你就能够使你的企业发展的更好。

  在这样一个金融危机的时候里面,可能企业的发展刚好碰到一个可能被慢下来吧,不见得说停滞了,慢下来,那企业怎么能够跟员工说,你去进修,然后可以双方一起来投入,个人投入,企业投入,这样的一种投入我觉得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确保员工更有积极性去读。可能很多人会说,我是老板,我现在花了十万块钱送你去读书,你读完了以后拍屁股走人了,企业不就亏了吗?其实这个方法可以很多。首先,如果你选择,假如我现在是老板,我对你信任,首先有这种信任,我觉得你是能够为企业作贡献的,第二点,如果你怕的话,还有一种方式,其中一部分钱你出,还有一部分钱企业出,还有,你在企业做一年了,我给你付其中25%,两年50%,三年75%,这样也能够确保企业不会流失人才,对企业也是公平的,对个人也是公平的,所以我觉得企业不应该放弃这样一个机会来送员工去进修,因为等到两年以后经济又起飞的时候,这个时候真的你没有时间让你的员工去进修了。所以现在全球的跨国企业里面很多都有所谓的内部大学,内部大学其中一个就是请一般的大学里面的老师来到他的内部大学教书,培训,这都是一个非常通常的做法。

主持人娄雷: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在现在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员工也不会自己提出来说我要离开,因为他也要考虑到自己的生计问题,如果企业让员工出去读书,接受另外的教育,其实员工还会有一种感激的心,因为他觉得这个企业很看重我,他反而不会流失了,因为他觉得在这个企业里面有一种老板就像家长一样在关心我的成长之类的,所以就像您讲的,在未来经济起飞之后,不仅没有时间,而且学费很可能要再涨价,所以企业想付出就会付出更多了。

  刘宁荣:对,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做这个,所以我非常鼓励企业甚至个人,能够利用这个机会找出更好的方式,就是都是一个双赢的机会,然后能够让我们员工有一个提升。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刚才我提到了所谓的伦敦、纽约跟香港的例子,现在这三个城市就被外国媒体称为纽约、伦敦、香港,这三个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非常类似的一点,就是说他的经济转型都是最终转到服务型的经济里面,以香港为例,转了90%现在都是属于服务型,我想内地现在都有这样一种变化的趋势,从加工、生产到服务,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高的时候,你的服务型经济是越发达,这方面对人才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

  所以说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如何能够把握机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能够培养出更多所需要的人才,那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我们香港大学Space学院的成长,就恰恰说明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人才需求的一个要求,没有这个人才需求的话,我们香港大学Space学院发展也不会这么大,我们现在每年,香港只有七百万人口,我们每年竟然有二十万人次会利用周末、利用晚上进行进修和深造,这都是企业个人自己自发的,他愿意这样做,因为对自己有好处。

主持人娄雷: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比如说对于我们学院来说,我们在招收学员的时候会不会有身份上的考虑,你比如说像一些普通的职员,他会觉得我要读一个MBA,我没有管理经验,岂不是读起来就很别扭,您对这种问题是怎么看待的?

  刘宁荣:确实是,所以我觉得任何一个课程的设置你要非常明确你的目标,因为目标不确定的话,可能都会影响到你的课程。所以说以我们自己学校为例,我们课程设置的时候,专业人才的课程不见得是非常高层的,不是说在企业里面高层主管,但是专业人才现在需要从会计、物流、营销、人力资源等等等等,这都是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可能在这个公司里面不见得是非常高层,他可能工作了三年甚至五年,他在工作岗位上看到了自己有这样一个需求。所以我们这些专业人才的课程可能是满足了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这个年龄段的很多朋友的需求,如果你把这个目标设置的非常对,整个班级里面大家的背景,就是说有它类似的地方,也有不类似的地方,类似的地方就是他的经验非常类似,不类似的地方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所以我是非常反对一个行业来做一个课程,就是纯粹来做这个课程的,这个可能有时候不见得非常好的效果,因为不同的行业可能给你带来很多不同的碰撞,这个就是我刚才说的满足这部分的。

  高管课程你当然应该高层管理人员,你这个要求当然就要高,比如说从你的学历,从你的经验,从你的位置来要求,那么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有他一定的相似的地方。所以说在推课程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你的目标同质性,没有这个同质性的话,把很多不同的东西搅在一起,甚至会影响效果。

主持人娄雷:其实我觉得这就说明我们学院在设置课程的时候,真的是做了很多非常卓有成效的一些研究,我也听明白了,就是像一种普通的文化课程,我们讲究的是多元化,因为能够让大家介入到多元化,不管行业还是自己的领域,都能让大家稍微有一点接触到,而对于高管课程我们讲究专业化,因为大家都有管理的经验,所以讨论起来会更有话题,更有实例,我觉得这说明我们对于学员是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上的区分的。

  刘宁荣:对,所以说我们在考虑课程的设置的时候,首先考虑市场的需求,再次强调,我们这是实用型的大学后的课程,不是说研究型的,必须要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你又不能只是被市场的需求拖着走,还要看他的专业性在哪里,你把市场的需求跟专业的要求,以及学术的背景结合在一起,来设计这个课程的时候,它就能够有它的科学性在里面。所以为什么我们成立的委员会里面,需要包括学术人士、专业人士、行业内人士,可以将他们不同的观点结合起来,然后设计一个最能够适宜我们同学要求的这样一个课程,如果只是说市场要求,你要什么东西给你什么东西,那么其实它消亡会很快。例如说在房地产热的时候,搞房地产营销,然后没有想到那个时候需要什么就给什么东西,房地产如果说淡下来的时候,可能你这个课程会有问题,但是你这个课程如果是有市场的需求,还有房地产,还有一般企业管理的这么结合在一起的话,就会不一样。所以我们设计课程的时候不能够太过短视,需要一个长远的考量。以前我们很多人抱怨国内大学体系,说不变,不变是不对,但是老在变,变的太快也有问题,所以你必须保持课程的稳定性,在稳定性的情况下怎么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所以这个是课程设置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二点就是说创新很重要,现在有这么多大学,全世界这么多大学,国内大学越来越多,就像MBA现在你有MBA,大家都念MBA了,一窝蜂的上,现在也有在做管理课程的时候发生一个趋势,某个大学做这个课程,这个课程非常红,另外一个大学就跟着上,这个其实很盲目,首先你一定要结合你自己大学本身学科的优势,然后结合这个市场的需求,你才能够有创新。所以其实对于大学来讲,现在在我们去推出企业管理人员的课程,专业人士课程的时候,一定都要想到创新跟快,就是说能够走在别人前面,这个就要求他有一个团队,对学术有很多的背景,又能够把握市场脉搏的这样一群人来做,所以其实要推出一个很好的课程,对大学来说是一个挑战,其实是一个非常烦琐的过程。


按此继续阅读"专业进修最容易产生归属感 校友圈价值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