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刘宁荣博士谈年轻人专业进修 (1)
返回2008年12月1日
【转载】来源:新浪教育
主持人娄雷: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娄雷。金融危机下,我们究竟是不是该选择去大学里面继续深造呢?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我们究竟该选择怎样的学校呢,对于我们未来要从事高管工作的一些朋友们,在自己的求学过程当中又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呢?今天新浪嘉宾聊天室邀请到一位新朋友,刘宁荣博士,为大家介绍一下,刘博士是我们香港大学首席课程主任,而且是人文及法律学院的副总监,刘博士先给我们广大网友打个招呼吧。
刘宁荣:大家好。
主持人娄雷:刚才也跟您说过,我们一些年轻人都很关注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危机。我这几天做了很多关于外国大学到中国来招生的一些访问,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是不是因为金融危机,大家都开始关心教育行业了,我们一些白领阶层,或者说一些面临失业的朋友们还要再次走到校园里面进修,您对我们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有怎样的看法?
刘宁荣:其实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很多时候都是在经济发生危机的时候,或者就业情况不是很好的情况时,很多的专业人士、管理人士会重新访问校园去进修,去深造,为什么呢?因为平常经济非常好的时候大家非常忙,你很难有时间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根据最新的调查,今年申请MBA的人数超过了去年20%,很奇怪,实际上大家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可以调整自己,然后去充电,然后等经济好的时候,有更好的机会能够重新获得更好的提升,得到更好的机会。这个基本上是一个全球的现象。所以我相信在内地这也应该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跟管理人士,会利用这个机会,不见得说一定要把工作给停了,或者说怎么样,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进行进修。
主持人娄雷:我刚才听到您介绍说里面有一个词语,大家都很关注,就是MBA,大家都觉得读MBA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我想知道除了MBA之外,对于我们同学来说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
刘宁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MBA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大家知道的这么一个学位,对很多管理人才确实是需要的,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了,MBA是一个培养通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专业人才。比如说你做营销的人,是不是要选一个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来读,如果你从事物流的,或者你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的MBA可能就不是很适合你这种要做人力资源的,或者做营销的课程,甚至以我们媒体来讲,媒体的管理很多朋友可能都会去读MBA,可是媒体的管理跟一般企业管理之间又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所以说如果你去读带有传媒管理特点的这种管理学课程,可能对你的效果就会更直接一点。
所以说可能在寻找深造课程的时候,可能也比较放宽一点点,不要只觉得因为现在MBA非常流行,就一窝蜂的都去读MBA,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有的就应该读MBA,有的可能就适合读跟自己相关的这样的一些专业,可能对自己今后的进一步的发展就有更直接的效果。
主持人娄雷:大家都知道MBA是一个硕士学历,在大家常规的意义上会觉得读硕士,就应该是大四的时候直接去读,我觉得现在这种形势下,大家更多的是关注成人教育了,毕业工作了几年之后再去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甚至更高层次的教育,您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刘宁荣:其实现在如果你纵观全球的话,基本上已经越来越少的说在是大学毕业以后,直接去读研究生,当然,如果是你想从事的是研究型硕士,那么你可能今后还要读博士,然后从事教学或者研究工作。现在其实很多的硕士都不像以前那样是研究型的,而是应用型的。应用型的这种研究生的课题其实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说你有自己的一些经验,那么经验足就能够有利于你学这个问题。所以现在很多都是大学毕业很多年以后,一边工作一边寻找自己的方向,比如说读理工科的,今天你假如到一家化工企业或到一家电信企业去做营销,那你根本没有营销知识,你来读这些营销的课程,那么对你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大学生你根本没想到的。其实现在很多包括我们香港大学的Space学院所提供的一些课程,也都是非常面对的就是说在你就业之后,你有新的需求,然后我们去做出一些课程来,来满足这些所谓专业人士的这样的一个需求,这个其实是在全球来讲,这个成为一种趋势了。
所以你看看纽约大学、伦敦大学甚至我们香港大学,为什么我们三家大学在这些专业的人才培训方面能够在全球名列前茅,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也是这三大城市,纽约、伦敦跟香港都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世界的大都市,人才需求非常大,所以很多人都是在大学毕业之后,他们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全职工作,而是利用晚上,利用周末上我们这些专门给这些朋友们提供的课程。
主持人娄雷:您刚才介绍了有伦敦,有香港,再加上我们中国大陆,我觉得就牵扯到一个话题,就是去海外读书,去香港读书,或者在内地读书,这三者各有利弊,您是如何评价这三种读书的方式的?
刘宁荣:对,其实去海外上学可以增加国际的视野,是非常好的,所以我是非常鼓励有条件的朋友能到海外,去个一年也好,等等,然后增加自己对国际这种视野,但是很多朋友不太可能,因为毕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在这里,放弃这个工作很可惜的。所以对我们现在海外很多大学都愿意将一些课程带到国内来,带到国内有一个好处,就是说可以将我们海外的一些课程,一些比较好的特点,比较优势能够带进来。
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内地大学有内地大学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所谓的国际视野,我现在觉得我们的课程里面能够将国际上最新的一些学术的理论,最新的管理的营销的一些经验能够带进来,有些东西内地还没有的,这个我想对内地朋友帮助很大。我非常同意所谓现在国内都很知道的一个美国著名作家所说的,世界是平的。因为在这种国际化的大趋势之下,我们必须去了解国际,尤其是发达国家他们成功的经验,他们失败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够为我们自己的个人,为我们自己的企业,甚至我们国家的发展寻找一种参考的系数或者坐标的话,其实对我们帮助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国际视野非常重要。
但是对海外大学来讲,可能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说你能够怎么样加进本地的特色,因为你只是将国际东西拿到这里来是不行的,虽然说说世界是平坦的,不过我刚从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过一次高管教育的学术管理会,碰到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的管理教授,他讲的一番话我非常同意,他说虽然世界是平的,但世界还是圆的,他从贸易量来看,因为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的文化,甚至地缘都影响贸易量,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的话,世界仍然是圆的。在中国这样的一个这么大的国家里面,它肯定有自身的一个特点,海外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说你带进所谓的国际视野的时候,你怎么融合,这样才能够对比如说内地的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帮助,只有融合了两种东西,我觉得才能对我们内地学生有最大的好处跟益处。
主持人娄雷:谈到教育大家都很关心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教学的质量,我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学到真正需要的知识,我怎么才能通过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让我获取这些知识,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咱们学院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呢?
刘宁荣:我想需要结合国外,还有我们国内的学员的不同学习特点,找到一个最佳的方式,让我们学员也是获得最多的东西。我觉得从内地的学生来讲,他们的热情非常高,他们的求知欲非常强,但他们的这种个人的意见,那种看法也是非常强烈。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外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喜欢愿意去更多听取不同的意见,做更多的讨论,那么我们也是力图将国内学员跟国际学员不同的特点结合起来,将我们在国外的教学的一些方式和方法跟内地的方式方法能够结合起来,这样子达到最好的效果。
比如说国际上一个比较通行的,特别是在职的管理课程、高管课程、专业课程的这些教法,就是说比较鼓励大家自己去学东西,自己学生之间有更多的讨论,老师的教是其中的一部分,学员自己的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国内的学员比较喜欢坐在课堂上听,听完以后就是可能不太愿意花更多时间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也根据这个特点,在我们教学上做一个很好的调整,他们有特别大的求知欲,所以你把很多东西传授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是非常愿意去听的。这种情况下就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我觉得最好的教学就是说老师只能提供30%,而另外30%是同学自己需要去学的,还有另外30%可能很重要,就是同学之间的这种相互学习。所以我们试图创造一种“三三三”的模式,能够让我们的学员从中能够得到一个最佳的效果,如果只靠老师来灌的话,我想效果不是很大。
主持人娄雷:下面以我为例,听了您介绍之后,我觉得非常好的,能让我在不失去工作的前提之下继续去接受教育。如果我想去您那儿读书的话,通过怎样的一种方式我去上课,我怎样才能达到老师的标准,就是老师怎么考核我,包括在入学的过程当中我究竟应该过一些怎样的门槛,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刘宁荣:其实现在大学后的教育,不管是研究生的课程也好,还是高管的课程也好,很多都是使用型的,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满足在职朋友的需要。所以首先从内容的设置上我们就要思考如何满足你。以我们香港大学为例,我们还要将课程带到市中心,我们大学是在比较偏的地方,我们在香港的课程都会在市内设计十几个的教学中心,都是在地铁站上面,大家在座的这些包括您在内,我们的朋友如果要上课的话,你网上可能都要到六、七点态度下班,坐地铁一站就能够到我们的其中的一个教学点,然后来上课。所以说提供这样一种方便,所以我们不希望你跑的很远到大学,大学很多地方都是放在很偏的地方,所以说这个就是课程的设置上我们要满足您的要求,从教学的安排上更多的去满足我们的在职朋友们的要求。
同时,在我们课程评估录取上也跟一般的研究型也不同,比如我们评估上更看重的是我们的学员读完之后,他的实用性,我们很少像一般的大学课程,甚至像研究型的课程要去考试,很多都是带回家做,能够将课堂上学的东西跟你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这样子是最为有效的。所以说我们的所谓评估是跟平常大学不一样。
我们在学习的安排上也非常的灵活,所谓非常人性化的学分制,所有这些安排我们不能脱离一点,就是我们对课程的一个质量的要求。虽然我们现在所谓实用型的研究生课程也好,或者高管课程也好,你最终目的不是去搞研究,但是我们的质量不能因此就降低了,首先从我们课程的设置上需要经过一个非常烦琐的过程,我们所有的课程推出来都要经过专家委,包括大学的教授,包括业界一起去讨论,去评估,要开很多次会议,有时候甚至要九个月才能把这个课程推出来,原因就是我们要确保这个课程所谓的整个设置是合理的,又也学术背景,又有强烈的实用性,这是我们课程的设置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同时,我们在课程设置之后,我们邀请老师的时候非常注意怎么配达,就是大学的所谓学术型老师,还有跟专业业界的这些专家怎么去结合在一起,因为这毕竟是跟我们所谓研究型的课程是不太一样的,这是选择老师。
第三,我们对我们学员都有要求,我们不能说你来听听就走人,其实根据一项调查,如果是来课堂上读书的话,你只是来听,连笔记都不记的话,走出去只有20%能够留在这里面,你来这里要参与,所以我们有要求,不仅要有出席率的要求,还有参与的要求,能够使大家真的能够投入进去。所以我们所有,甚至我们的学员评估完了之后,我们评估甚至要送到海外的专门的评估的校外评估主任去评估,说我们这个评估是不是合理的,因为我们所有这些课程上完之后,很多国际上大学都要认可我们的这些课程。例如说您来我们这里上完我们的课之后,假如说我们有一个营销传播,上我们课以后,一样到美国或者到英国,甚至加拿大等等国家,想去上硕士课程,那么你所学的课程今后可能在那些大学里面可以豁免,如果豁免,需要一个国际的标准,所以我们这些做法全部按照国际标准,所以基本是高管课程、专业人才课程都是可以纳入这些国际的这样一个轨道去接轨,这样呢,就有一种认可性在里面。
主持人娄雷:我觉得从我个人的理解上,就是我们学校在设定课程的时候,这个质量实际是与国际接轨的,我们教出来的学生这门课程也是能够得到国际认可的,所以大家对我们教育教学质量应该不用太担心。
刘宁荣:应该不用太担心的,如果我们不能满足这样一个标准的话,这个到全球到伦敦,到纽约,他们看到是六级的课程,他们就知道是大学后层次的课程,如果是五级的就是大学课程,那你可能念研究生课程的时候,或者硕士课程的时候他就不能够豁免你。所以读我们的管理跟专业课程的时候,很多我们的学生毕业之后到了海外,他们所读的课程都得到豁免,甚至在国内跟海外合作的那些MBA课程里面,也得到了豁免。所以质量一定要把关,我们质量把关不仅仅是说校内我们自己把关,我们要请校外,甚至海外的这些学者或者是专业人士来把关,来确保我们毕业的人哗啦啦完全是没有任何评估的就出去了。
主持人娄雷:我每次做访谈的时候,每年都会采访很多高考状元,他们都在北大、清华或者港校之间做一个抉择,最后我问去港校的同学,他说去香港能够获得一个国际化的视角,能够得到更多与国外学校交流的机会。我知道您也经常奔波于国家与国家之间,肯定是能够了解到国外的一些学生,包括我们港澳的一些同学们,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一些优势,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很多人觉得内地学生很刻苦,但是除此之外再让说点优点,可能就不太容易说出来了。能不能把这个新思潮给大家讲一下?
刘宁荣:对,我们内地的同学都是非常的刻苦,我在港大教课,我也看到不同,比如说美国来的,然后欧洲来的,还有我们内地来的朋友,内地来的朋友一来上课,哗啦啦全部坐在前排,很注重在听老师讲课,美国来的、欧洲来的那些同学他们就非常喜欢提问题,我们的同学就比较安静,在听,外国来的西方来的就比较喜欢提问题,挑战,就互相之间有讨论,他并不愿意只是老师一个人在这里授课,他更希望有更多的讨论。尤其是在教所谓大学后课程,我们说研究生层次的课程里面,其实在海外很多时候都主要是靠我们的这些学员自己读,很多都是拿了一堆资料给你,然后你自己看,然后从中屡出头绪来,然后再讨论。因为有很多东西,比如说管理也好,营销也好,答案其实很多的,不可能是一个答案,老师的答案只是其中一个答案,同学当中有十几个答案,几十个答案,这个答案只是不断的通过讨论,通过碰撞,然后最后来看哪个是最好的、最佳的,这个就是海外同学的一个优势。
所以我觉得国内的朋友比较有激情,这是非常好的,我也非常希望我们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能够让内地的同学有尽可能的所谓的海外的、国际的这样一种曝光的机会,所以说我们的课程今后虽然有很多课程在内地做,我们也会请我们同学到香港去上课,这样也是增加在香港,跟香港的同学甚至海外的同学这样一种接触的机会,甚至来到香港大学的校园,他们都会感受到一种不同的文化气氛,不同的感觉,这个其实都是打开眼界的一种方式跟方法,所以说读书有很多方式跟方法。
主持人娄雷:那对于我们同学们来说,除了去了解学校的硬件和软件之外,还应该怎样去选择课程呢?你比如从我的个人兴趣出发,还是从我的前途出发,等等,您给我们大家谈一下。
刘宁荣:我现在主要谈的就是大学毕业以后的同学,大学毕业以后的同学主要当然还是需要考虑的是两个因素,一个是个人兴趣,一个是个人事业的发展。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应该考虑到自己个人事业的发展,到底自己大学毕业以后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今后需要有怎样的机会来提升、来进修、来深造,是你自己个人的一个出发点。
举个例子来讲,我们香港大学SPACE学院的中文名字叫专业进修学院,进修跟教育之间一个最大差别在哪里?教育是一个所谓的强迫性的,我们有所谓九年义务教育,你按照法律的话一定要来的,你不来是违法的,按道理来讲,这就是强迫性的。大学四年都带有某种强迫性,但是在大学之后其实应该是进修跟深造的概念,所谓进修跟深造的概念是一种主动性的,不是说现在我父母要我干什么,或者说国家要我干什么,是我自己觉得我需要去提高去深造,所以进修跟深造,跟教育之间一个重大差别,一个是主动性,一个是被动性。
所以说在进修深造过程中就完全要看自己,你有什么样的需求,然后怎么样计划自己的事业发展,然后根据这样一个可能的轨迹来选择你的课程。所以说刚才我们前面谈到,你不能盲目的,别人都选MBA,我也选MBA,MBA对你有用你可能要选,对你没用你可能要考虑选择其他的课程。
按此继续阅读"企业应把职员进修看成“留人”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