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王少玲:限制性思考的异想世界 | 深度观点
返回2020年8月18日 | 人资管理
王少玲女士 Ms Leslie Wang
港大ICB客席讲师,资深组织学习与发展顾问
大家好,我是王少玲。很高兴有机会通过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同各位交流。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限制性思考的异想世界。
首先,我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来自台湾,大学主修心理学,并获得心理系学士学位和心理所硕士学位。在企业工作近20年时间里,主要专注于人才与领导力发展工作。这几年,投入较多时间做翻译与自行出版。同时,我也是国际认证的教练及测评的引导师。
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三部分:① 何谓人类思考的限制性思维;② 限制性思维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③ 如何突破思考的僵局。
1、何谓人类思考的限制性思维?
■ 何谓思考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讲,有学者认为:思考是大脑在面对刺激时所进行的一连串活动。而刺激主要来自个体的五官六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发自内心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经验不同,感受或多或少都不一样。简单来说,当个体接收到任何讯息时,个别独立的讯息会被处理,带出其相关性及当中的意义。在这个处理讯息的过程中,个体处于思考状态。
所以,什么是思考?
思考,谈的是有系统地处理外界刺激的程序。
面对刺激,讯息如何系统地处理呢?
■ 讯息处理
认知心理学借用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概念来类比大脑处理讯息的历程。讯息处理是解释人类在环境中,经由感官觉察、注意、辨识、转换、记忆等内在心理活动,以吸收并运用知识的历程。
首先,「外在刺激」会进到「感觉记忆」阶段,在这个阶段你会将四周所有讯息全部收纳,很多会被遗忘,有一些则会被筛选。
然后,通过筛选机制,把自认为不重要的信息筛掉,剩下的部分将进入「短期记忆」阶段。
最后,短期记忆若没有通过一些历程去强化或固化它,就无法进入「长期记忆」阶段,并很快被遗忘。
所以,你看到的讯息唯有通过如下路径未来才有机会提取它。
而短期记忆若要进入长期记忆,必须经过一些特别的安排。比如学习,如果没有经过强化,隔天睡觉起来前一天学的内容大概70%都会遗忘。
人想要客观地去解读五官六感所接收的讯息是有一定挑战的。人的感受是主观的,主观又会受过往经验和当下环境所影响。
举个例子:有三杯水,冷水、热水、温水,把右手放进冷水,左手放进热水,过段时间后把两只手一起放进温水,会发现左、右手对于温水的温度感知有差别。这是因为,人的感受器会受先前经验、环境影响,而对下一个相同的物理刺激有不同的感受与解读。
■ 大脑的两套系统
看事物时,聚焦不一样,所见即不同,解读也就不同。诺贝尔奖得主Daniel Kahneman指出大脑基本可以分为两个系统,系统一、系统二。
「系统一」是自主运行的。① 反应速度快;② 直觉式,难以控制;③ 内隐的(指平常不怎么擦觉的到);④ 能及时回应发生的情况;⑤ 不太占用脑力注意力;⑥ 经常以偏概全。在日常生活中,大脑对习以为常的事会自动切换到「系统一」运作。
相对来说,「系统二」会投入较多注意力去做深度的思考和分析。它主要表现在:① 反应速度慢;② 理性与逻辑思考;③ 外显的;④ 需要搜集证据;⑤ 占用许多脑力和注意力;⑥ 效率差。
如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多使用「系统二」,能自动化的能量与时间有限,整体的思考速度会大幅受限制,并对生活及工作产生影响 。如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有经验,比较多使用「系统一」,就有更多时间专注于「系统二」,但这也是双刃剑,很多事情都系统化后容易养成习惯,就易落入主观性判断。
2、限制性思维对工作与生活的影响
当我们看到一个资料,很容易从过往经验去诠释自己的所见,而窄化事物其他的可能讯息。通常看到一些原始资料,囿于大脑的有限性,我们不能客观地把这些资料全部吸纳。于是,会根据过往经验、所处环境、社会结构的影响,从中作出筛选。接着,我们会对筛选的资料赋予意义,最后作出结论,结论直接影响接下来所采取的行动,行动结果又会强化结论。
个人的信念、价值观,以及资料的背景,让我们在诠释资料上有一定的影响与局限。
这个「推论阶梯」(即:原始资料、选择资料、赋予意义、作出结论、作出行动、强化结论)是由心理学家Chris Argyris提出,后经许多人实践与论证。
3、如何突破思考的僵局
思考模式的基本循环是:心态、行为、结果。
心态是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件事,看事情的方式会影响我们的想法、感觉、行为。基于这个心态,我们会作出相应的语言,而语言带来的相应结果又会回馈到心态。
如果结果不是正面的,通常会出现两种状况。较为常见的一种是,我们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搞不清楚状况,并维持原来的心态,这就很容易让思考陷入局限。另一种是改变心态,但发生的机会相对较小。
■ 局限性模式
大多数人在遇见有张力的情景时,容易采用局限性模式,也就是自我防卫模式。
其心态主要表现在:
① 要赢,不能输;
② 我是对的,因为我在这方面很有经验;
③ 不表达负面情绪;
④ 行事理性。
这些都是我们处于局限性模式时,自然而然会有的心态。
当有这样的心态时,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
① 我理解状况,跟我意见不同的人并不理解我是怎样思考的;
② 我已经很有经验了,跟我意见不同的人一定是错的;
③ 今天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我造成的,一定是对方的责任。
■ 转化性模式
转化性模式基本上抱持着这些心态:
①开诚布公;
② 好奇;
③ 知情选择(指在知情之后做选择);
④ 当责;
⑤ 同情。
当处于转化性模式时,人会认识到自己的所见、所闻可能是片面的。
这样的心态所展现的相应行为是:
① 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诚心提问;
② 分享所有相关的资讯;
③ 对关键词汇建立共识,采用明确例子;
④ 解释理由与意图。
局限性模式,限制了对话与思考的可能性。转化性模式,能促使开启对话,同时也能把个人限制的思考打开。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我们做出来的事,说出来来的话,我们都可以用上述两种模式进行分析,一般来讲,通常我们会采用局限性模式,然而局限性模式其实是限制了我们的对话、思考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多一些练习,运用转化性模式进行对话及思考。
总结:理性VS人性
总结一下,人的思考是片面的,也非常受限,但这就是人性。我们每天每时每刻要处理的讯息很多,大脑能够同时处理的讯息又非常有限,这是由于你的大脑结构促成的这样一种状况。
大脑的作业系统为了让你有效存储信息,很多东西会自动化。当你的大脑自动化后,有些东西就流于惯性与主观,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如何能够在必要的时刻能够理性地分析思考?这有赖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做练习,通常我们说,重要的时刻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但是如果平时不多暂停来投入时间练习,在关键时刻,你怎么会有能力去做这件事呢?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这样的练习,它将有助于你在关键时刻用比较开放的转化性模式与外界互动、思考,从而突破限制性思考的僵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插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