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Tim专栏 | Tim老师五次从0到1的升华体验

返回

2020年12月27日 | 管理与创新

4

郑舒宁博士 Dr. Tim Cheng
港大ICB创新管理系副系主任
高级课程主任暨首席讲师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工商管理博士

 

大部分人在疫情之下仍然抱有希望,相信疫情会很快恢复过来。笔者曾经也是这样想,2003年的沙士当时只是持续了几个月,之后便可以恢复过来。可是,这一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因为未来仍然存在许多的未知之数和不确定性。

我们会问,难道就什么都不干?在未拜读德鲁克的“卓越管理人”之前,我也认为应该要停下来。可是一旦了解“时间”的可贵,我认为在生活上,我们应该要尽快适应过来,让自己在新常态之下,可以更好的装备自己。

有人会说,我们是否要多读一点书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在某程度上,这是对的。但只是看书,知道世界上别人有多优秀,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便想到,在2020年要多挑战自己的舒适圈,在新常态之下学习新技能去装备自己。在这里要先说明一下,笔者今天所分享的5个从0到1的例子,是希望鼓励大家,做自己想做的事,提升自己的技能。

0


“ 从0到1,这里所指的是本身没有太多资源或是没有该项技能,只能在仅有的资源下,透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及尝试,最终把事情完成,幷学习了新技能。”


经验:第一次做线上直播课


在今年的疫情下,笔者在2020年3月做了人生第一次的线上公开课,我记得当时我的题目是“设计思维:设计自己的人生课”。为了准备此次线上直播,我对Design Thinking从简单的认识,透过大量的学习,对不同部分的理解,最终对Design Thinking的五个步骤有更深入的认识。在搜集资料上,我看了大量的书籍,才知道IDEO是如何引进Design Thinking到史丹佛大学,又如何的来到中国。

0

透过这次分享才明白设计思维就是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用户的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而不单单只是聚焦在原来的产品或服务上。经历整个过程,从小白到有所认识,这绝对是宝贵的经验。现在面对屏幕,已经可以随时说上一个小时也不害怕。


经验:第一次自编自导制作影片
(上海校友活动表演)


在疫情下,我们已经接近一年没有回去内地。刚巧,上海主管邀请Tim老师和Jonathan老师作为今年上海校友会表演嘉宾。我二话不说,就跟上海主管说,请放心,三周后必定交出影片给校友们当天欣赏,以便创造更好的气氛,再次跟同学连接。

实际上,我其实不懂影片剪接,如何做一条七分钟的影片?有后悔吗?没有,因为我不想让信赖我的同事们失望。于是,我大量的看人家是如何制作影片,如何设计影片内容,如何应用特效。不耻下问是我的强项,请教同事,在网上找了很多资料,尝试考验自己动手的能力。

由构思影片到完成影片的制作,都是一手包办。当然,我一开始不是什么都懂,只好先构思,多观察及学习别人是如何制作,透过不断的思考和尝试,最后仍然是可以把影片完成。

0

经验总结:第一次制作5分钟的影片,通过无数次的尝试,花了7小时才完成。在第二次的制作, 重新制作7分钟的影片,结果只花了2个半小时。这一次,当对方看到我的影片,对方被感动了。


经验:完成课程的重大改革


在教学的工作以外,笔者还需要兼顾课程学术及发展的管理。在香港大学SPACE学院的体制当中,课程主任是需要为他的课程每6年作一次大检讨及改革建议。对于我来说,虽然有听說过这些事,但从未真正体验过,这次真的可以说是从0到1的开始。

0

课程改革该如何开始?只好发挥自己的专长,四处看大量的文章,请教其他专业老师的意见。每人都给了一些意见,我作为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的课程主任,该如何开始?

0

最终我听取了多位老师的意见,才开始寻找资料,进行调研。皇天不负有心人,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断的思考,认真的做事。在大型学术评审当天,所有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方案。这个结果,同事亦跟我们说是真的不常发生,因为委员会很少会无条件通过。

0

经验总结:再一次让我明白,只要认真努力,务实做事,仍然会得到不错的结果。


经验:学习日本50音


学日文,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也不是太难的事。但对我来说,就是怎样学也是记不下来。我想在今年的疫情之下,找一个突破点。于是,我再次向自己挑战,必须要把50音学习好,而且要懂得运用出来。

0

我在思考,过往学习那么多次都不成功,如果再用同样的方法,那肯定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后,我报读了世界记忆学大师的课程,学习如何记东西。另外,我又重新给学习日文下了新的定义。

“ 信息 + 情绪 = 长期记忆”

用了新的记忆方法之后,我发觉要记好一件事是有方法的,所以我依从这个新的方法,很快把日文50音学好了,并且把浊音及拗音也学懂了,这个结果甚至超越了过往那么多年所学的。

经验总结: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思考就有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验:成长思维学习


在学习这件事上,大部分人只着眼该如何解决问题。笔者相信要学习新的知识,首先要问所学到的内容或技能能否在未来3至5年有所回报?如有,这才值得今天的投入。所以,我们应该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在几年后,我们想要得到什么?

0

以笔者为例,我想利用科技的发展,学习最新的知识,并且可以减轻现时的工作量。有了这个前提,笔者就着手研究未来数年,我想要学什么新的技能?比方说,要学习大数据思维,就去多看一下现时科学杂志,多看一下在数据行业下的应用及发展。又例如,笔者想多学一种外语,因为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世界。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单一地以金钱来作为衡量指标。这是意义不大的,因为能赚钱的人,不见得有兴趣来学习。只有专注在有质量的事情上,才可以学习得更多。

经验总结:我们不能成长,某程度上是因为思维局限,有好的成长思维,自然会勇于踏出自己的舒适圈。


总结:从0到1的好处


这一年多,笔者尝试了很多新事物,每一次的学习都是笔者主动提出的。道理很简单,人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兴趣自然浓厚,而当中即使遇到问题,也不会那么容易放弃。因此,在各方面都能有所提升及成长。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自己的动手能力大大提升,而面对问题亦不会轻易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去克服,最终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处理。从0到1的经验,本来就是在不完整的计划下执行,透过不断的尝试才有所收获。如果只专注于找到齐备的资料内容,反而做不出事情,因为缺乏了探索的部分。

在2021年所计划的新项目中,笔者现在就有了逻辑思维的依据,对于未来的挑战,反而是一件期待的事情。记得早在一个多月前,笔者有幸跟前GE中国区总裁马加宁先生做了一场公开课,当中有一幕让笔者印象深刻。马老师是前辈,在自己行业有超过30年的创新及管理经验。马老师提到自己在职场上曾有几次从0到1的经验,就算是每次所做的事差不多,但心态上仍然是以开放及认真的态度去完成工作。

从这一年的反思,才让笔者明白到,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心智,让自己永远充满好奇心及挑战自己的舒适圈,把个人的边界拓展。

整体总结:过去这一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的图表来理解,首先是从创意出发,主动计划一下,有什么事是想做的,并且提供执行方案。在创造的过程中,可以透过产品、服务、线上化概念及用户体验的方向来构想。到最后,才可以透过服务及产品来体验创新。

这是一个闭环的思考,不断尝试及优化,务求达至创新的结果。透过以下的框架,可以从简单的想法达致系统性的建构与优化,最终成为自己的创新体系,以便应付将来的任何事情。

0

祝愿各位读者在2020年都有不错的回顾及成绩,在来年2021年有更好的展望。从0到1,不是什么都没有,是让自己有重新的机会,成就更好的自己,以便适应未来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