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校友故事丨母小芹:在港大ICB遇见更好的自己

返回

2018年7月6日 | 管理与创新

母小芹 - 图像
母小芹在港大ICB遇见更好的自己

等不及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研究生课程(IPSD)结束,母小芹就在今年3月份继续报读了港大ICB的整合实效管理课程(IPM)。很多人问母小芹为什么?她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值得。她说,如果第一次课程还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那么这一次,则是她由衷的认可和选择。因为港大ICB带给她太多的收获,最重要的是,让她成为了那个更好的自己。

1

 

从实践到方法论的提升

母小芹工作于广州新东方学校泡泡少儿部,主要负责整个部门的综合运营管理工作,尤其是教学产品端的相关工作。在教育培训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母小芹也深深感受到,哪怕像新东方这样有着20多年教学培训和市场运营经验的老品牌,也同样需要持续的产品迭代和服务升级。身为少儿部总监,她必须要首先提升自己在这些领域的专业认知,这也是她当初选择到港大ICB读IPSD课程的初衷。

“IPSD最好的一点就是把我之前的一些实践,上升到了方法论的层面。比如用户调研,之前我也会去做,但是用户调研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怎么能把它利用好?这些我并不清楚。”正如母小芹所说,一线的管理工作多半靠的是直觉,很多操作内容你也许知道它有用,但未必通晓其背后的逻辑,难以将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而IPSD帮助她用商业模型等各种工具,看清了商业行为背后的思维逻辑,这对于她在实际工作中的培训宣导、执行推进、产品迭代升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多元教学下的缤纷世界

因为从事教育培训工作,母小芹非常关注课堂上老师们所展示出的培训技巧,这方面港大ICB从来没有让她失望。来自美国、香港、台湾等多元化的教师组成,为母小芹打开了一个个与众不同的缤纷世界,老师们所展示出的深厚的学术背景、对知识的把控能力等都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便自己也参加过大大小小许多培训,母小芹仍对此表示“惊艳”,尤其校内工作坊中刘宁荣教授的两次演讲,更是令她深深折服。

提到校内工作坊,母小芹说这是她非常喜欢的一个教学模块。演讲之外,通过香港1881和赛马会投注站的两次体验,她对于香港当地文化、生活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而不再像从前,到了香港就只是知道购物,实际对它知之甚少。”对于母小芹而言,这正是眼界和认知的提升。而除此之外,KOLB学习模型测试也让她受益匪浅。“时隔一年半,我的学习模型发生了变化,从主要通过实践来学习,到通过思考和观察来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1

 

再接再厉,再下一城

专案是母小芹觉得非常重要的另一个部分,在她看来,IPSD课程中30%的收获是来自于专案。“从立案到做PPT到演练,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把之前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全部串联了起来,最终学以致用。”这让母小芹十分欣喜,直接促使她再接再厉、又报读了IPM课程。已经尝到了求知甜头的母小芹,还想更多更久地沉浸在“知行合一”的成就感之中。

 

无论是对待专案还是平时的学习和作业,母小芹都建议大家在时间和精力上做好“付出”的准备,因为投入越多收获越大。“尤其对于专案来说,我建议大家在专案版块做投入,因为这种归纳总结要有一定外力的逼迫,比自己独立去做效果会好很多,最终你的付出都会在你的收获上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