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校友故事丨蒋素梅:以充实的灵魂,坚守简单真实的自由
返回2019年7月9日 | 人资管理
脚踏实地,活在当下,做一个简单真实的人。
这是蒋素梅对自己的期望,这个充满少女感的女生,用她坚定地意志和努力,成就了一个新时代的女性,也成就了自己“自由而充实的灵魂”。
在蒋素梅眼中,享受生活就是一种心理状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爱自己也爱他人,享受内心的自由,才能成就丰富的人生。
所以,蒋素梅的生活中从没有“无聊”这两个字。看电影、看书、周末15到25公里的徒步……她的生活空隙,被自己的兴趣爱好塞得一丝不漏。
作为一个热爱读书的女生,蒋素梅的阅读篇目包罗万象,管理类、文学类、育儿类、哲学和心理学、还有为儿子和女儿而看的童话和名著,都能成为她空闲时间选择的篇目。
“文学是能够让人变得平静和柔软的东西。”蒋素梅将这种文学的艺术带入了管理职业之中,“生活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努力在生命中坚定承载。”
在蒋素梅的心中,哲学和心理学是能够给人带来思考、带来方向的书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工作中的蒋素梅也会把阅读运用起来,《如何爱孩子》是蒋素梅给她的许多朋友推荐的一本书,书里面说,“如果你的孩子信任你,愿意把他的秘密分享给你,那么你要感恩,那是对你最高的奖赏。”
蒋素梅认为,不仅是面对孩子,在团队工作中,也是这样,始终感恩那些愿意与她分享关于工作中、团队中点滴收获的员工,感恩信任和真诚,是蒋素梅的真挚之心。用心感受信任,是蒋素梅用心觅得的真。
“单纯是因为喜欢。”说起选择管理心理学的原因,蒋素梅笑着说道。
在蒋素梅的世界里,一直有一个学习心理学的梦想,这不仅和她善良敏感的情绪相契合,还有一个关于原生家庭的故事。“家庭对人的影响真的蛮重要的。”在蒋素梅很小的时候,妈妈患上了抑郁症。负面的情绪,对于一个抑郁症患者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对于小小的蒋素梅,却是一种煎熬。
真正让蒋素梅开始接触心理学,是六七年前,那时候的她将35岁当做一个分界线。当老师或者做心理辅导,是蒋素梅在女儿大学毕业后希望做的事情。
但在蒋素梅考上深圳大学教育学连续上了一个月的课程后,她发现自己怀二胎了。每天到晚上十一点的课程让她的身体吃不消所以中途放弃了。直到孩子两岁,蒋素梅才重新报考华南理工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经过两年半的学习,顺利毕业之后,她继续选择了管理心理学。
“如果人要成长,惟一的途径就是做你之前没做过的事情。”蒋素梅怀着这样的想法,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进步,她认为,她想去做一件事情,就不能等别人给机会再去做,要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改进的机会,不断把工作标准化。
蒋素梅一有时间,就会去给公司中的管理者和员工上课,有一次看到俞敏洪的演讲“你在企业中,要抱着服务的心态去做事情,越做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在别人心中占据一个较高的位置。”蒋素梅深以为然。
经过朋友的推荐,蒋素梅报读了港大ICB的管理心理学课程。“这个课程真的非常好,我等了半年,现在看来,半年的等待非常值得。”蒋素梅真诚的说。“我倒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困难,我觉得很多课都很有意思,收获很大。尤其是组织变革心理学,我的成绩是A+,全班第一名,让我很惊喜。”
“人的许多行为和表现,都是由背后的心理波动和变化催生的。”蒋素梅认为,有了一个正能量的朋友圈子、正能量的自己,多去想帮助别人,能为别人做什么事情。这样之后心胸就会越来越开阔,越来越高兴。
而这段时间的学习,不仅给蒋素梅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也给她周围的人际关系带来了更多的变化。在孩子的教育上、婚姻的沟通中,她都有了新的交流方式。还有在职场,她也开启了更加合适的交际方式。
蒋素梅这样说,“交流,换一个维度思考问题,才能让自己更自信、更快乐。”
在其中一堂课中,蒋素梅最印象深刻:老师要求每个人给一个定义“我是——”,最终她保留了“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这一句。理想的我,是什么样子的;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是什么差距,去做什么才能缩小差距。“我觉得,我们自己的价值要给自己一个清晰地定义,如果我找到了,我的行动就会围绕着我的目标出现。”关于这些问题,蒋素梅这样回答。
成功总是相对的,蒋素梅认为,不断往成功之路上走、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是真正的成功。社会变化很快,知识迭代更快,不学习会被淘汰掉,要保持能够学习的心态,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2019年,蒋素梅给自己定了一个健康目标:每天走一万步,参加捐步数的公益活动。目前她已经捐了100多万步,但在未来的日子里,她还要继续坚持,她说,做对自己有益、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应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