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破解“蓝眼睛”冲突,“趋同”才是法宝!
返回2015年6月16日 | 管理与创新
你或许听过不少来自跨国企业友人的抱怨和疑问:为什么征询老美主管想法时,对方总是态度冷淡?为什么日本人发薪水要论资排辈,全然不顾能力高低?为什么欧洲人一再让员工留下来参与素质培训……当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小至个人大至全司,始料未及的“水土不服”如同深埋之弹,接二连三引发爆破。那么,如何解决企业全球化的文化冲突,更好地破解神秘的“蓝眼睛”文化?
向同一个方向奔跑
追溯全球化的初期,或许是古代欧洲人间的国际商贸往来。不管古希腊人和古埃及人,丹麦人和英国人,即便语言不通,文化大相径庭,生意往来却维持得频频有序。他们“全球化”的成功正是遵循了“贸易生钱”的共同目标,虽然简单粗暴却不为过。“出走”的企业需全员明确阶段性奋斗目标,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及为之付出的人员结构和时间节点。让“黑眼睛”和“蓝眼睛”向着一个地方,共同奔跑!
以同一个观念“洗脑”
有了共同目标后,执行中碰撞出的文化差异最为可怕。想要在一个锅子里炒出两种口味的菜色,那是个国际难题。这种冲突并非笼统的文化问题,它会直接反应了公司战略。比如来自韩国的全球企业三星,在坚持指令式的韩式核心时,注重多文化平衡性,打破传统壁垒,明确“西学东用、人才为胜”的观念,成功“洗脑”全员,循序渐进,以柔克刚,最终炒出适合“蓝眼睛”品味的最佳宴席。
用同一种途径达成共识
人员复杂的全球企业中,纵然准备工作一应俱全,也免不了后期冒出来的“愤青”员工。当冲突产生,他们需要一个合理的宣泄窗口和心理抚慰。因此,企业中不得不建立同一个沟通机制,应急处理突发的人际问题,展开国际企业中关于重叠共识的对话。所谓重叠共识,必然是让跨国员工了解冲突缘由,并接受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而后找一个共通的交汇点,在沟通中与“蓝眼睛”达成文化共识。
跨文化冲突是不少跨国企业必须要应对的挑战,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文化交流中心,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香港人更懂得如何与“蓝眼睛”们打交道,规避文化擦碰中产生的矛盾。在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全球运营与管理】(GOM)研究生文凭课程的课堂上,就有这样一批身经百战的企业高层,为你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