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听上去很美:你知道这些“全球化”论调吗?

返回

2015年6月13日 | 管理与创新

眼下人人都在谈“走向世界”,家家企业都希望“全球化”。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全球化看起来美不胜收,听上去更是光芒万丈。目前已有1.6万家中国投资主体在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2.2万家海外企业。殊不知“全球化企业”的前景虽然令人激动,真要实现起来却是步步有风险。

论调一:只要能出去就有远大前程!

因为相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窝蜂“凑热闹”的企业前赴后继地出国去,共同构成了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繁荣”景象。但事实上,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曾有文称,有70%至80%的海外并购案例集中在能源和矿产资源。油气并购这一块做得比较好,企业们大都期待5年至10年可以收回投资,特别好的3年就已经收回全部投资了。但受到海外环境及商品价格波动,类似太阳能、风能这部分在欧洲经济不景气,许多补贴取消了,新项目步履维艰……

论调二:只要抢到项目就能发大财!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项目抢下来再说!”这种远大的“中国式抱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面前难免碰壁。一旦定位了海外项目,落实了项目预期,成功拿下项目后,却没有详细的计划、具体的执行方案作为支撑,超过半数的企业都难以达到当初设定的预期效果。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陈卫东说过,“全球化”和“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家,是否“出走”得靠企业家判断,而非由政府指令。企业家需要建立充分而精准的自主判断,这样才能在拿下项目后实现当初的蓝图。

论调三: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梦想当然重要,但一味自我灌输所谓的“正能量”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埃森哲的《中国企业全球梦想》报告,74%的企业认为自己不具备真正驾驭海外的发展能力;57%的中国企业执行国际化战略能力薄弱;71%企业没有建立恰当的IT基础架构,62%的企业不能保证多个地理位置的有效运营。

要带来实际的业务增长,执行力是海外胜出的切实王道,包括文化理解、跨国管控、制定流程、人才引进等真正从企业根子里滋生的硬实力。拥有切实执行力的跨国企业,才能在海外运营中真正实现“全球化”。

那么,面对企业全球化的丰满理想,该如何破解被定位不准、时机不佳、执行力跟不上的现实瓶颈呢?不如来到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全球运营与管理】(GOM)研究生文凭课程的课堂上,与来自著名跨国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切磋交流,他们的教训将成为你的经验,而他们的经验完全能成为你致胜全球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