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互联网+”这顶帽子,传媒怎么戴?
返回2015年6月10日 | 营销与传媒管理
自从克强总理把“互联网+”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个原本已经被人所熟知的词就好像焕发了新生命。不管什么行业,似乎加上了互联网就加上了腾飞的翅膀。可是,“互联网+”这个帽子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戴的,尤其对于原本骄傲又霸气的传媒行业而言,怎么戴这个帽子才会好看呢?
深耕大数据 号准用户心脉
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才能最讨受众欢心?用好大数据,让你事半功倍。移动互联网的互联互动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环境,传媒的内容生产、制作、播出、营销等每一步都可以由大数据引导,从而形成精准的闭环效应,让受众成为产品的核心。
◇ 正面案例:
《纸牌屋》的爆红便是互联网媒体对电视产业深刻颠覆的一个信号,Netflix将大数据分析贯穿剧集制作、营销、发行在内的所有环节。结果?地球人都知道了,有着大数据基因的《纸牌屋》让Netflix名利双收,也让媒体人见识了大数据的力量。
O2O模式创新 赚更多人的钱
O2O让传媒服务也从粗放式经营迈入精细化运营的新时代: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甚至不再是产生单一的消费,借助对付费ID后续的跟踪、推荐,引导粉丝持续性的消费,从而带来无尽的商业想象空间。
◇ 正面案例:
你或许没有想到像“卖门票”这种看似技术含量很低的事情也能产生蝴蝶效应?
2014年汪峰鸟巢演唱会首推推30元的网上“门票”,7.5万人在线上付费收看,现场演出+付费直播的020演唱会模式不仅让汪峰成功抢到了头条,也让合作方乐视音乐入账200万。之后,芒果TV华晨宇演唱会门票1分钟被抢光,12万人付费观看,400多万收入与当天的线下票房持平。
内容为王 有内涵才能受欢迎
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优质内容永远都是传媒业最稀缺的核心资源。在“互联网+”催生“泛传媒”时代,内容依旧为王;而且随着渠道的增多,内容提供商议价能力也会增强,同时也在诱惑或逼迫渠道持续向内容渗透。
◇ 正面案例:
《奔跑吧兄弟》第二季刚刚开播,收视就逼近破5,15秒的日常广告费用也随之飙升至80万;《爸爸去哪儿》更是连播三季依旧人气爆棚,湖南卫视更是宣布逐步将《爸爸去哪儿》等自制节目的版权收回,以后将由“芒果TV”独播,不再出售给视频网站。
“互联网+”是个新概念,势必会引发一系列行业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传媒行业如何利用新技术,创新新模式,并踏踏实实做出优质内容,打响品牌?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传媒与创意产业管理】(MMCI)研究生文凭课程为您提供了“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必修进阶课,特别设置“新科技与媒体革新”和“内容优势”等热点内容,不仅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审视新科技发展与应用的机会,更能从受众需求分析、受众接收行为等方面入手,结合热点案例和业内专家的现身说法,让学员掌握媒体中的内容设置,并建立起有效的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