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校友故事 | 段毅华:不断学习,勇于挑战,方能处变不惊
返回2019年11月13日 | 营销管理
以下内容来自对段毅华先生的真实采访。
Q:如果用一个词来定义自己您会选择什么词?
我会用波澜不惊吧!
波澜不惊这个词出自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之所以用这个词来定义自己,是因为跟我的人生经历比较符合。
20多岁开始进入职场,十几年时间从营销一线到营销管理,基本上把品牌营销整条线都走了一遍,这个过程中从学习到成长都是一个平稳上升到过程,在生活中亦是如此。所以,波澜不惊更像是我过往人生的真实写照。
Q:在您以往的工作中,最有成就感和收获感的事情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工作的成就和收获取决于选择到一个正确的平台,以及在平台内部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凝心聚力、心无旁骛的去迎接挑战和完成目标。
Q:为什么您会选择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最让您“恐惧”的是什么?
今年“中年危机”的话题很火,但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中年焦虑症”。在创业的前夕我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职业经理人与创业都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我认为即便是在企业任职也同样面临巨大的未知性,这种对未来的未知性往往会令人感到恐惧。同样是面临未知的恐惧,与其这样何不自我创业呢?而且我比较热衷于挑战,因为只有不断的挑战才能让自己处于进步和学习的状态之中。
Q:目前大湾区政策利好,您的品牌或者事业会因此受到冲击或者影响吗?是否有新机会呢?
我觉得冲击谈不上吧,而影响更多的是利好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当前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但其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看到GDP增速在逐步放缓,而这种放缓也间接的表明中国需要慢下来,静心思考一些问题,毕竟资本主义国家百年都难以逾越的发展沟壑,不是说中国仅凭一个改革开放就能一步到位的跨越。
同时,我认为大湾区的提速最核心的一点是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经济城市群,像全球范围内著名的“纽约湾区城市群”、“东京湾区城市群”等。我们的大湾区以珠三角周边的核心城市为中心,将经济实力强劲的城市纳入大湾区经济群,以合力的方式来互相成就、共同进步。再加上香港金融中心作为信用背书,必然会让大湾区发展的更加快速与稳健。
在机遇方面,我觉得对于我们国家来讲现在缺乏的是创新的能力,必须打破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的方式,以更开放包容的方式来接纳更多的创新思维。而这种创新思维的开放不能是形式上的接纳,需要从思想观念上开放。现在看来,深圳的发展一个是金融,一个是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是发展的重头戏,例如深圳施行的“孔雀计划”已引进一大批科技创新型的人才和技术。而且,深圳在教育上的发展目前还未跟上经济上的发展,应在教育方面多做投入和开放式合作,毕竟深圳未来的发展不能全部依靠持续的引进新型人才,还必须得拥有自身输出优秀人才的能力。
Q: 面对5G、AI蓬勃发展的时代,营销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我认为,5G+AI其实不是对某个行业会带来冲击,而是对整个社会几乎都会来带冲击,无论是依靠知识工作的媒体人和老师,还是传统工厂的工人和普通员工,都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例如,未来的工厂或许不会有人工作,所有的流程和环节都可以通过云端来远程控制,未来的生产可能不再是单个的生产线,可能是一个庞大的智能生产平台。甚至很多产品直接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来实现,而且智能AI机器对于品质的管控和生产流程会变得更科学、更高效。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这一点,因为它不是单纯的改变某一个人和某一个行业。而是整个社会架构和职业划分都会迎来新的定位。
但我认为大家也不必感到恐惧和焦虑,因为再厉害的AI智能它也无法取代人,毕竟AI机器无法代替人们的思维沟通。其次对人性的判别AI智能也无法取代,只是在AI智能技术的辅助下,我们的工作形态和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在变化中必然会带来新的工作机会与岗位,唯有学习者才能持续前行,不被时代而抛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与时俱进的学习和适应。
每个时代对于营销的理解,都在随着用户群体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的营销思路也必须随之变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十多年前的营销几乎就是疯狂的投电视广告,但我相信现在更多的品牌会选择新型的短视频平台。也会根据产品来定位用户人群,再根据用户人群来探析营销的渠道。渠道的多元化发展,让当下的营销人需具备更多的思考和研判能力,才能让花出去的钱换回更大的效益。
就像我来港大ICB学习一样,老师和同学总能分享不同角度和层次的观点,让我看到了中间存在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加上老师丰富的职业背景和经验,能结合自己的过往工作经历、案例为我们带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不断启发新思。更重要的一点,我不是单纯的想获得一个文凭,而是看中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收获。
Q:从入学到即将结课,您的收获达到预期了吗?
我觉得至少到80%吧,不能说百分百,因为永远没有百分之百。我感受到港大ICB的老师整体上将学校的理念和风格坚持的很好,开放、自由、平等。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大家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并得到足够的尊重与认可,我觉得这个是很多内地的学校所匮乏的。这也让我能在港大ICB享受到很好的学习氛围,认识到很多学术知识丰富的老师和各领域里优秀的同学,这一点也是很大的收获。总体上,比我预想的好很多。
Q:您有崇拜的企业家或者偶像吗?
没有吧,年轻的时候或许会喜欢娱乐明星,也有过追星的冲动,而现在关注的是事业成就和才华。例如,特斯拉的总裁,外号钢铁侠的马斯克,让我比较敬佩,但依然不能说是崇拜的偶像。
Q:如果对下学期来港大ICB学习的新生说一句祝福语,您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终生学习,明德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