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陈其诗:迎接物业管理的“黄金时代” | 校友故事

返回

2020年6月11日 | 财金管理系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隐于幕后的物业公司推上C位,抗疫先锋、资本宠儿……“最后100米”价值凸显,物管行业迎来高光时刻。作为中海物业集团商业运营总经理,陈其诗看到了即将到来的“黄金时代”。

4

像当年闯关东的祖辈一样,年轻时的陈其诗也怀着一腔热血来到远方打拼前程。踏进物业管理这个领域后,他沉下心来耕耘了二十多年,成为行业的拓荒者与先行者。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站在当下的风口,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陈其诗选择走进港大ICB的课堂,期待积蓄更多能量,再度开辟全新天地。

从房地产到物管,走向未知而有趣的开放地

在过去40多年里,房地产行业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但在陈其诗看来,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房地产行业即将步入存量房的“白银时代”,这就让原本默默无闻的物管服务成为重点布局的市场,甚至被许多房企上升到战略层面。

陈其诗认为,基于物业的抗周期性特质、受经济影响较小、拥有稳定现金流和增长预期,这个行业给外界留足了想象空间。物业管理正处于从1到n的快速拓展期,而增值服务正经历从0到1的拓荒期。这对于在物业管理行业打拼多年的他而言,正是一个厚积薄发的重要时刻。

陈其诗是黑龙江人。1995年,哈尔滨建筑大学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进入了一家专业对口的大连房地产公司工作。刚毕业的四五年里,他做过房地产销售,当过工地技术员,努力奋斗在房地产一线。

1999年,即将开启的新千年激发出陈其诗的热血梦想。对于未来,他渴望拓展出更多可能。那一年,他告别东北一路南下,进入中海集团广州公司,由此正式步入了物业管理领域。

起初,陈其诗按部就班,逐渐融入这座因商而立、又因商而兴的城市。但时间一久,他发现物业管理并不是一个太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尤其对于居民住宅的物业。四平八稳的清洁、安保等工作,已经装不下他有些躁动的心。

“脚步不停、一路向前”是陈其诗笃定的信条。随着中海地产业务的扩张,商业项目不断增多,基于多年来对一个行业和优质平台的全面研判,在中海物业集团筹备成立商业运营部门时,他选择跳出舒适圈,走向一个未知却有趣的开放地。

陈其诗被调去负责商务写字楼与商业广场的前期筹备与日常管理,商业地产因其业务复杂性需要工作人员极具专业性,又因产业链环环相扣需要各业务板块高度协同,加之经营的不确定性对人的高度挑战,那一刻,仿佛心中有一束光被点亮,他找到了事业新方向。

突破短板,去到理想的更高处

中国内地的商业地产发展时间并不长,从蛮荒到繁荣也不过二三十年,创造了奇迹,也存在问题。陈其诗非常清楚,相较住宅地产盖楼、卖楼的单一模式而言,商业地产的产业链更长、耗时更久、运作更复杂,须经规划、设计、业态组合、品牌招商、运营管理等一系列流程后才能获得收益。

正因为复杂,陈其诗遭遇过不少压力和挑战。

“商场要开业,首先就要协调施工方,不然到时候交不出房子就得向商户赔偿。”在接触商业运营的十几年来,陈其诗见过了太多的突发状况。“有的商户出尔反尔,马上到开业的节点了突然提出附加条件,不答应就罢工。”面对这样的棘手情形,他只得亲自上阵与商户谈判,从细枝末节处抓住对方弱点,赢得沟通优势,最终确保商场如期开业。

UNI环宇系购物中心、“COOC中海商务”写字楼、中海系星级酒店……在拥有房地产全产业链的中海集团,陈其诗参与了不少国内知名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这也让他意识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从“增量开发”迈向“存量管理”时代,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属性和资产管理属性正被逐步释放。商业地产正在扮演更多角色,其复杂性更体现在集商业、地产和金融于一身,其属性也早已不再局限在“商业+地产”,更多是呈现出“地产+金融”的特征。品牌端、场所端、资金端正在共同塑造行业格局。

对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力,陈其诗素来有信心。但作为一个工科专业出身的人,他对金融的认知却尚有不足。而他深知,这迟早会成为他在商业地产运营与资产管理方面的发展瓶颈。正因如此,陈其诗选择走进港大ICB,成为金融市场与投资组合管理(FMPM)广州1班的一位学员。重返校园,他的目标很清晰:突破短板,去到理想的更高处。

“港大ICB的学习氛围浓厚,课程设计很好,老师们既有商业实战的经验,又有知识分子的情怀。”事实上,在陈其诗的这个求学选择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他的夫人正是原服务设计与体验策略课程(SDES)的校友。在爱人的潜移默化下,陈其诗早已对港大ICB慕名已久。

知天命,更懂学习的意义

踏进港大ICB校园时,陈其诗迎来了知天命的年纪。

2

50岁,对多数人而言,事业进入后半程,退休生涯已在眼前。陈其诗则不然,五十而知天命,似乎是对他最恰当的形容。他对时光的流逝始终保留了一份警惕心,时刻警醒着自己终身学习的意义。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要坚持学习,其中的辛苦可以想见。但陈其诗从来不认为那些克己的历练和自律的坚持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往往还会享受于那个“自己与自己较劲”的过程。

在一堂房地产投资与信托基金的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份作业,撰写一篇英国伦敦房地产投资的论文。“我们中海集团在伦敦投资过几栋楼,但是查不到太多有用的信息。”满以为凭借自己二十多年房地产经验可以在这堂课上如鱼得水的陈其诗,在查找论文资料时就碰了壁。

有时候,查了一天资料也没有结果,好不容易找到点资料却也派不上用场。焦头烂额的陈其诗体会到了写论文的痛苦。

不过,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在每天准备论文的过程中,他能够感觉到脑子里有各种想法和思路在燃烧。这让他翻来覆去无法入睡,索性半夜起来泡杯咖啡继续写。“太有成就感了!” 在看到不少同学放弃了这个论文主题时,陈其诗最终坚持完成了论文。在苦与乐的较量之后,他体会到了巨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正因为在港大ICB补上了金融的短板,陈其诗骄傲地表示:“房地产行业讲究‘融—投—建—管—退’5大环节,读了港大ICB的课程之后,我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全面的知识基础。”

除了体系化的金融专业知识,陈其诗还庆幸遇见了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优秀同学。“如果不是来到这里,我就没有机会接触到年轻一代的年轻思想。和他们的沟通和碰撞给了我很多启发。”

谈及此,陈其诗还兴致勃勃地聊起了B站,聊起了作为“前浪”对于“后浪”的期望。他看到,那些由年轻人贡献的才智、创意和勇气,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推动历史的前行。

陈其诗说,人生的上半场,我们都在赶时间,趁年轻冲锋陷阵,过五关斩六将,追求成功。可是,当人生步入下半场,他希望读读哲学,带带团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年轻人上,追求更稳健的成长。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是高晓松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陈其诗特别钟意的一句话。犹记得多年前去大连实习,从未见过大海的陈其诗趁人不注意,偷偷地尝了一口海水。“真是又苦又咸”,他笑着回忆道,这是新奇的体验,亦是生命的写照。

如今,人生的甜头和苦楚陈其诗都已尝过,而年少时的好奇心并未随着岁月流逝而耗尽。在大多数同龄人开始随波逐流或安于现状的时候,陈其诗守住了自己的节奏。现在的他,正在以求学为引擎,以知识为底气,全力冲刺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