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Shirley专栏 | 学术小点之用人概述篇

返回

2020年1月21日 | 人资管理

余认识一位小学同学,她说她爸爸在公司工作时常挂在口边的说:「多个人,多双筷」。【注1】

还有,余于孩童时,爱玩耍兵捉贼的游戏;兵与贼的分配,贼人的人数多是兵员的3倍,比例多是3比1。因设计上是贼多兵少,所以需要耗去多点时间才可逐一捉拿到手。那时候就想起:「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注2】的这句话。假若我现在手上有多些兵员,就可以一举把玩伴捉到了,不会给他们逃跑、被劫走或躲藏且屡寻不获。当时直率地解读「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人多好办事的意思。

到长大要出来工作时,遇上工作量多,但人手不充裕时,又自我安慰的遐想起「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若出现时,这是上天多么眷顾我啊!

诚然,人多的确是易于办了事情。举例说:1人制造一块饼干需要1小时去做,3人去做的话,就需要20分钟完成。假若有5个人,那就只需更少时间,可能只要15分钟已制作完毕。这是一条简单递减性的图表,说明参与人数的越多,所需完成的时间是越小且是向下递减的。

然而,假若我用一个有丰富经验的造饼干师傅,他制造同款的1块饼干时,只需半小时。3个同样拥有丰富经验的造饼干师傅去制造同款的饼干时,可能只需15分钟。那么多余的时间又该如何呢?这当然是顺理成章去增加制造多1块或以上数量的饼干。这是不是「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注3】简单的演绎?

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时常轻率地不按人才的专长而派遣到其他领域去工作,这对人力资源的同事去努力捕获的人才,无疑是一种浪费。所以有「用之难」【注4】 的可惜。因为「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着,用非其宜则才晦。」【注5】

著者:显著也。功效明显也。用人投放到合适的工作位置,其功效就明显达到。晦者:昼冥也。把人才用于不合适的地方工作,则会是昼夜昏暗,无法达到应有的工作效果。

所以身为领导阶层,犹似是位经验的工匠,投放员工去所属的工作岗位时,真的要选用该员工的专长,冀可达到榫卯【注6】相连在一起,难分轩轾,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才能收到最高的效益。

余想起人无完美且俗语有说及:「十只手指有长短」;「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注7】我们怎样从中抽取此人的长处去加以使用,就能真正达到用人之最高境界。

清朝的杨时斋,做了一个破格的决定:聋子在帐内给左右使用,哑巴当传密令兵,两者皆不会因此泄漏或误报军情;派瘸子去守炮台,因跑不动,定必坚守炮台阵地;瞎子去前哨打探敌情,因不会被外界影响判断且瞎子多心思慎密但耳朵聪敏。这些不拘泥于既定的框架内去用人,确实铿锵有力地指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注8】

他指出,倘若身为一位领导者,不能了解一个人的短处,又不了解一个人的长处,且不能端视一个人长处中的短处、亦不能发现一个人短处中的长处,就无法合理用人,达到恰到好处的效率。

因此,有些设计师,不论他属于什么职业范畴,若能化腐朽为神奇,从长之中取其短,或舍之短而去补其长,从中创造出一件作品,这才算是技艺超卓,超凡入圣的设计师。

很多企业,于重要且决定性的职位上,皆多委派亲属嫡系人士去担任。这种用人唯亲的行政管治措施,常会留作为争议性的话题。

聚集自己班底去做事,这是否算是用人唯亲?志同道合走在一起去办事,是否可规避此嫌?余觉得这些用人安排,寻之四海,皆可俯拾即是。最重要是安排这措施的人是否用对了人选,效果是否昭彰。那么,我们应否学习祁黄羊的演绎「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注9】的豁达管理手法?
 
综而论之,用人之道,在乎适,不分长、短、曲和直也。如《管子》曰:「工之制木也,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修者以为榈榱,短者以为侏儒。无小大修短,皆得其所宜。」【注10】

无怪乎古代唐太宗都谈及英明的人去任用人才时,都要像木匠般制木,直的木头就用作辕,曲的木材就制成车轮,长的木材做柱梁,短的木材做栱角,这样不分曲直长短,这些木材都有所贡献。【帝范、卷二、审官】

人性多巧言令色,有时把人才错误投放到其他工作岗位,时有所闻;就算是我国古人圣哲,也会看漏眼的。恰如韩非子的显学篇:「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

韩非子认为如孔子般学识渊博,都有可能给对方瞒混到,所以建议先安排一些试验工作给对方,以考察该人的办事成效,那么就算是庸人,也不会不看到该人的绩效。

原来古人圣贤很早已有试用期的建议想法!那杜甫又何惧「古来才大难为用」【注11】呢?

 

【注释】

注1:『多个人,多双筷』。
注释:是广东的俗语。意谓多了一个人食饭,只是于吃饭时,在饭桌加多一双筷子而矣。言下之意这增加是很容易轻松的,且不会发生什么影响的改变。

注2:《史记·淮阴侯列传》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注释:皇上(刘备)问韩信:我能带领几多士兵?韩信答:陛下只不过能带领十万士兵。皇上(刘备)问韩信:你又能带领几多士兵呢?韩信答:我就越多越好了。此对话演绎为日后的偈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注3:三国 魏 曹操《曹操求贤令》『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注释:有才能的人仕,应当举荐出来,我一定重用的。

注4:宋 裴松之《三国志·钟离牧传注》『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
注释:成就功业并不困难,难的是摄取有才能的人; 得到有才能的人并不难,难的是使用他们的人; 使用有才能的人并不难,难的是放手让他们做事。

注5:清 申居郧《西岩赘语》『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着,用非其宜则才晦。』
注释:每个人才各自都有本身的专长技术,使用时要发挥他们的长处,那么他们的才能就明显地发挥出来; 假使用得不合适,那么他们的才能就不能显现出来。

注6:【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榫卯为榫头卯眼的简称,是一种传统木工中接合两个或多个构件的方式。其中构件中的凸出部分称为榫(榫头,也称作笋头,见蓝色图形),凹入部分则称为卯(卯眼,也称作卯口、榫眼等,见啡色图形)。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 建筑-构件.《中国文物大辞典》.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之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注7:汉 王充《论衡·书解》『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注释:每个人有他的长处,也必然有他的短处; 所以他有擅长之处时,也必然有他笨拙之处。

注8: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七》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注9:孔子对祁黄羊的赞许:『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春秋时代,晋平公问祁奚推荐一个人去当县令,他开口而出是解狐。晋平公很惊讶问他:他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大笑了:国王是问我谁合适当此职位,并没有问我谁是我的仇人啊!
后来又向晋平公推荐一校尉,他便说:祁午。晋平公又说:这祁午不是您的儿子吗?祁大夫慨然而言:国王您问的是谁合适做校尉,并没有问我谁是我的儿子啊!
二人走马上任后,均功勋卓著,堪当其职,祁子也由此成了千古以来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典范。

注10:
楫:意思船桨。
楔:意思指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
榈:木名,紫红色,似紫檀,有花纹,性坚硬,可做器具或扇骨。亦称花榈木、花梨木。
榱:即椽,放在檩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条。
侏儒:梁上短柱亦曰侏儒。

注11:杜甫《古柏行》『古来材大难为用』
注释:自古以来有学问的人都一向难得被重用。
余认为有了如文章里谈及的多样用人措施,有学识专长的人,例如杜甫的人才又何需忧虑得不到重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