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陈永仪博士:逆境、韧性与成长 | 开学典礼暨工作坊精华回顾
返回2020年12月15日 | 开学典礼
陈永仪博士 Dr. May Chen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兼任教授
美国执业临床心理医师
光辉国际公司亚太区测评总监
陈永仪博士是一位兴趣广泛的心理学家,在心理学领域里颇有建树。涉猎范围包括组织、社会、健康、犯罪与临床心理学。她曾婉拒美国联邦调查局、中情局及纽约市警察局 (NYPD)专属心理学家职位邀请,而选择成为执业心理医生;并任教于西点军校,训练军校生面对战斗压力。目前,她于国立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兼职心理学教授,研究项目包括暴力与性侵犯的心理评估及学童的EQ发展训练。研究重点主要是压力,情绪,与健康。
有时我们常常在某个情境下,听到很多热门词汇,但是没机会仔细想想这些词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今天一起来思考一下。
逆境。中文字“逆”其实是象形字的延伸。如果回到甲骨文时代,“逆”字的甲骨文其实是一个人倒过来,头朝下,脚朝上,最后演变出来逆的意思,它的定义就是违背、不顺、反向,这样的意境当中还有完整的颠倒。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生活中碰上逆境时,到底是自身的选择,还是违背意愿碰上了必须去面对的事实。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其实凡事都有选择,只是我们常常被卡在比较不喜欢和更不喜欢的选择之间。我接下来的演讲中也鼓励大家一起思考,生活当中的逆境是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拥有的选择有哪些。
所谓“选择”、“必须”或者“不得已”,讲到逆境时,我们常常会用三文鱼做比喻。三文鱼的寿命平均是五年左右,在它一生即将结束时,最后一个任务是返回出生地产卵,延续后代。三文鱼回到出生地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有些种类的三文鱼可能会经历1400公里的漫长路程,这一路都是逆流而上,攀登的高度可能会达到2100米。在有瀑布的路段,还需要跃过瀑布才能继续前行,有些三文鱼需要跳跃高达3.65米的高度。
逆境中是否存在选择?是否一定会遇到逆境?
什么情况下不存在逆境,以水做比喻,水处于什么样的形态才不会出现逆境?我想到的是死水,没有流动的水,没有能量,没有动力,没有波澜,当然就没有逆境可言。但我们的人生不只是活着,而是充满各式各样可测或不可测的能量、互动、事件,在人生道路上造成不同的影响,导向不同的方向。所以人生中一定会有逆境,因为人是活的。在人生中,顺境或逆境可能没有选择,但是当遇到之后,你如何去反应是永远有选项的。
现在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在接下来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请平心静气,回忆你最近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逆境。不管事业、家庭、感情或友情中,还是自我发掘过程里的不顺都叫逆境。这个逆境不见得要像三文鱼跳上瀑布那么艰难,只要不顺就叫逆,请回忆一下你在面对不顺时是什么样的心态。现在请睁开眼睛,和我一起念“逆境中的我”。
在念的时候,你心里面有哪些图案出现?你是自怜自艾,还是茫然无措,还是努力克服,或是更为坚强?这时候可能有一些情境在你的脑中浮现。
然后再请大家一起念“逆境中的_______”这是一个填空题,空位填你们自己的名字,这时候浮现你脑内的是什么样的图案呢?
之所以请大家做这两个不同的练习,一个是逆境中的我,一个是逆境中的你的名字;是因为在心理学上,用到“我”的时候,是我们私底下面对自己内心的用词,大家有没有发现,当你在讲「逆境中的我」跟「逆境中你的名字」的时候,出现的场景可能有一点点不一样。因为这是「你如何看待你自己」和「你认为别人会如何看待你」。当中的差距对认识自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我和所想要成就的自我是不同的。用钻石来做比喻,成为一颗钻石有三个必备要素:碳,碳是钻石的本,是你的本质,但是如果没有外力,碳只是出生形态,不会变成钻石。还需要其他两个外力要素,一是热量,二是压力。高温高压让碳变成钻石。压力是把碳变成钻石必不可少的要素,逆境也是成就最佳版本自我不可或缺的要素。
你认识自我到什么程度?你所认识的自己是真实的自己,还是你从别人眼中看见的自己呢?这会影响你在遇到逆境时展现出来的许多特质。当我们遇见逆境,就是真心、真诚、真实自我呈现的那一刻。
下图是多年前心理学家提出的认识自我的四个框架,横轴以自身认知为维度,纵轴以他人认知为维度。我们的自我其实非常深奥,非常复杂,分成很多板块。
开放之窗是别人对我的认知。比如我自己也知道大家都认为我乐观而坚强。
隐蔽之窗是他人不知道的自我认知。例如逆境中我可能很脆弱,但因为我是老板或为人父母,所以我在人前强作坚强,隐藏脆弱。
盲点之窗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别人却能清楚看到的盲点。我自认很有耐心,但别人说其实你的耐心没有很多,讲两遍你听不懂你就生气了。自我认知跟他人认知居然有这样的落差,我们可以经由询问他人,从他人身上寻求反馈,而更加了解这部分。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叫做未知之窗,是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地方,在内心深处代表自我的核心理念。它的大小取决于我们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认识自己。遇见逆境,就是我们探测未知之窗的时候。比如疫情当中,我们常常说,到底是何其有幸,还是何其不幸,在我们的时代碰到前所未见的疫情。
我之前的工作是帮大公司挑选C阶层人员,即CEO、CFO、COO,董事长、财务长、人资长等。如果到最后剩下三个候选人,哪一个最合适呢?我的工作是分析其领导力、决策力、情商等是否匹配未来要接手的工作、未来要进入的组织。这个工作我原来很有兴趣,但在疫情开始后变成很不愿意去做的事。特别是现在的美国,我们所要面对的三部曲是降薪、停薪留职、遣散,我要协助很多的企业领导做这些工作。当你别无选择必须让你的员工离开时,你能不能做到将来疫情过去,经济复苏,急需人才的时候,这些员工会乐意再回到你的公司。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做好,将来有朝一日还需要他们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再回来。对领导者来说,未知之窗是检测他们领导力的最佳时期。有些人很成功地脱颖而出,有些人却很悲伤地发现,原来一直以为自己是好的领导者,这种情况下却没能展现出好的领导能力。
逆境是我们了解自己内在实质的最佳时机,这对个人或组织都是一样的道理。
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米里亚姆·萨拉齐克(Myriam Sarachik)是2020年美国物理学会杰出研究成就奖的得主,今年87岁。她196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物理博士学位,那个年代一个女生念到物理博士很不容易。毕业出来之后,她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带了半年孩子,但她对于物理充满热忱,希望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幸运的是,她先生非常支持,所以她回到学校请博导帮忙,博导说你都已经拿到博士学位了,对女士而言很难得,你想做的已经达到了,为什么还坚持在物理界找工作呢?她用决心和热忱打动了博导,博导帮她找到第一份工作。两年之后对方不再续约,她还是没有放弃,四处申请,有次申请到的工作给出的薪水是男士的一半,她觉得很不公平,宁可没有工作也不干,最后终于进入纽约市立大学从事教职和研究。做了没多久,家里出了意外,她的阿姨和小女儿一起失踪,一个礼拜之后车子被发现在路边,阿姨嗑药过量死亡了,再一个礼拜,她女儿的尸体也在附近被发现。这件事对她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接下来10-15年中,她每天只能做最基础的事情,教书、带学生,无心参与研究,后来才开始慢慢振作,今年,在她87岁时,获得了美国物理界的最高荣誉。
她的人生当中经历了多少逆境,多少不顺,多少意外,多少不公;而我们看到的是她的韧性和坚持。逆境的产生跟韧性的形成是双向关系,逆境会让我们更有韧性,韧性则是撑过逆境进入顺境的必要条件。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
遇到逆境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但遇到逆境后有没有选择呢?当然有,可以随波逐流,顺势而走,也可以逆流而上。什么情况下会选择逆流而上?当你有所坚持的时候。不知道三文鱼有没有选择,很多的科学家认为三文鱼的洄游行为是刻在它的基因里的,没有自主选择。而我们碰到逆境的时候是有选择的,可以选择顺从,也可以选择坚持。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无欲则刚,当没有欲望,无欲无求的时候,不会碰到所谓的阻力;当有所坚持,而坚持的东西跟所处的情境有所抵触的时候就碰到了逆境,这个时候如果你还要坚持下去,就要有韧性。
韧性这个东西其实很有趣,各个领域都有韧性的概念。例如在工程上,系统有韧性,当系统受到干扰或阻碍的时候,需要花多久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就是它的韧性。公司电脑系统受到干扰暂停后需要多久可以修复,也显示了这个系统的韧性。在心理学上也有类似概念,一个人受到创伤后,要花多久的时间才能让恢复原状。医疗系统也一样。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见中国的韧性如此强大,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以建立新的医院,调配资源,整个运作过程都展现出系统的韧性。韧性的定义就是多快能恢复原状并不再受干扰。
韧性的定义包含三点核心要素。第一是生存。任务或使命要能延续下去。第二是坚持,坚持核心价值和核心自我,在逆境中,其他的东西可以妥协,但核心价值和真实自我必须坚持。第三是恢复。复原才能继续完成使命与目标。
接下来探讨一下韧性的概念。假设你是一个方块,往前走着走着,碰到了一个圆,这个圆是个洞,继续前行必须要经过这个圆,没有其他途径也不能绕路而行,怎么办?可以选择不往前走,驻足停留,也可以选择后退,但如果想要继续往前走,有哪些选择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够硬,可以硬往前冲,把前面的这个圆变成自己的形状。可以,但你要确定自己够强大,不然很可能粉身碎骨,这个要事先做好评估。如果不确定自己的硬度是否足够冲破阻碍,还有哪些选择呢?可能你会想,把自己变成圆就很顺利通过了,也可以暂时把自己的形状变小,但不要忘记通过后要恢复原状,不能失去自己的核心价值。不管是变小还是变圆都是为了前行,过了关卡之后都要恢复原状,这是韧性里面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过了关卡,却丧失了原来的自我,核心价值与自我定义彻底改变,这都不是韧性的展现,韧性的核心是回复自我。
如果你在人生历程当中碰到不顺与阻碍,韧性是前进的动能,每一次走过逆境都会增加韧性,而重复战胜逆境,你一定有所成长,成长本身不是一个目标,是一个结果。我们坚持价值观不变,完成该做的事,真心诚意活出真实自我,在获得需要的养分后,成长是必然的结果。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选择题,有时我们主动选择进入逆境,是因为内心深处有想要达成的目标。我找到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请大家看一个纪录片《Free Solo(徒手攀岩)》,曾获得201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就是说不用任何绳索去攀岩,这个选择犯错的空间是零,只要一犯错就会粉身碎骨,为什么会有人选择把自己放在这样的逆境当中?因为人生逆境不可避免,有时为了真实的自我坚持,必须去追求一些不可或缺的事情,所以我们会选择把自己放在逆境中,韧性因此得到锻炼,最后成长是必然结果。
(本文整理自港大ICB2020年秋季开学典礼暨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