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郭刚:转型风口,让传统企业飞起来 | 创新ICB·校友故事
返回2021年9月7日 | 校友故事
2018年3月2日,中国B2B电商老兵慧聪网宣布,中文名称更改为“慧聪集团有限公司”,并且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买卖的股份名称由“慧聪网”改为“慧聪集团”。从慧聪网到慧聪集团,新慧聪有可能走上另一条产业互联网发展之路。更有人说,新慧聪有机会成为产业互联网领域的BAT。
在这样一家迅速发展的企业背后,必定有一群具有伟大胸怀和梦想,又能脚踏实地、具备快速学习能力的奋斗者。郭刚就是这样一种人。作为慧聪集团副总裁,郭刚早在2004年就加入了慧聪网。
一路披荆斩棘,他一直紧跟企业的高速发展,实现自我转型,让自己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领导者。这种领导力,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小恩小惠,而是推动企业三次转型的勤奋与大智慧。
场景创新,深挖区块链弯道超车
2018年,被称为区块链应用的落地之年。在经历了数字货币的低迷和ICO被监管部门明确禁止后,区块链技术似乎已经洗尽铅华,成功地“去ICO”和“去数字货币化”,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基础技术。由此,全球掀起了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热潮。据统计,到2024年,区块链市场的规模可达200亿美元。着眼国内,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正在加速区块链业务的布局。不过,曾有“南阿里,北慧聪”之称的慧聪集团,似乎更贴近生活地将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下沉到了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更令人关注的是,慧聪集团在2018年以来的区块链布局可谓紧锣密鼓。
“我们为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产品构建中药区块链应用场景,为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饮品区块链应用场景,还为德州扒鸡构建食品区块链应用场景 。”郭刚兴奋地介绍。
慧聪集团为北京同仁堂打造的中药信用体系,主要解决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供应链管理信息流,包括生产、物流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中的信用问题。这个区块链信用体系应用场景的成功落地,表明区块链技术在改变医疗医药保健行业拥有巨大的潜力。
实际上,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区块链技术能够助推商业模型的透明化,可以提升运营效率并确保交易更为安全。正因如此,这项技术成为了众多新项目的基础。
“我们想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让每个人都享有明白安全的消费。”所以,在2018年初,慧聪集团与联想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佳沃股份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将从农业领域入手打造区块链产品,借助产业大数据及区块链应用场景优势,拓展现代农业区块链市场。这也是慧聪集团基于区块链的首个应用场景。
在郭刚看来,中国高质量的食品供给是无法自给自足的,必然需要从国外进口高品质产品。但是,“比利时巧克力”来自农村,“日本商品”店大多是国货,如今打着进口商品的噱头,所卖产品却产自国内某地的消息屡见不鲜,令不少用户无法放心消费。此时,溯源技术便成为解决产品的品质与信任问题的关键。
“此次合作,我们就是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溯源技术提升至一个新的阶段。”郭刚说,对于产品质量的溯源,以前只是简单的好与不好的主观判断,现在利用区块链技术,用户能够清楚了解产品产地、生产时间、运输过程、甚至中间环节的每一次交付等数据。因为其不可篡改性,这些溯源结果也具备很高的信任度,从生产端到平台到使用端都将是一次完全放心的交易行为。通过双方基于区块链的认证回溯系统落地,更好地满足了高端产品消费者群体的诉求。
区块链技术的合作并不止于此。郭刚还在积极推动慧聪集团与国外的检验检疫机构达成标准的互认数据交换,提升跨境农产品的通关效率等。
如今,国际贸易中当然不只是农产品亟需区块链技术创建新的商业模式。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走出国门时,他们同样需要区块链技术来进行产品溯源,让他们用坚实的产品品质赢得国际市场。
“中国制造总给人一种品质很差的印象,但其实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他们品质非常过关,只是需要重新塑造品牌,被大家重新认识。”出于这种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历史使命感,慧聪集团与丝绸之路工委会、电子商务协会工委会及其各自成员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品牌防伪、智慧溯源、场景应用、区块链打造、供应链创新和智慧行销等场景进行结合,以帮助中国企业在世界竞争中脱颖而出。
两次上市,三次转型
在中国所有做互联网的公司里,慧聪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但是最老的。作为B2B电商老兵,如今向区块链的转型,已经是慧聪的第三次转型。
1992年,慧聪集团前身慧聪公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2003年,慧聪凭借“中国首席商务资讯服务商”的名号挂牌香港创业板。一年后,郭刚加入慧聪。没有原始股,当然也没有上市压力。在外人看来,他这个技术从业者应该从此在这家上市公司顺风顺水。然而,郭刚回忆当年,却皱起了眉头,坦言“当时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和压力”。
“慧聪上市的主题内容是纸媒,当时我们90%的收入是通过纸媒做出来的,可以认为是一家纸媒公司。”但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初现峥嵘,信息化的大势所趋迫使慧聪开始第一次从纸媒向信息化的转型。
2004年,慧聪的六位技术人才就开始搭建新的信息服务架构,这就是后来的慧聪的核心互联网产品——买卖通。郭刚就是这六人技术团队中的一员。正是依托买卖通,慧聪网通过专业服务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中小企业搭建诚信的供需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电子商务服务,完成了从纸质的商情服务到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网刊服务和行业门户网站的转型。
2014年10月10日,寓意一个十全十美的日子。这一天,慧聪网敲响了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钟声,成功实现从创业版转主板上市。所有在职的慧聪管理人员及员工都获赠原始股,成为慧聪网的股东。慧聪网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第一家真正全员持股的公司。
“作为国内最老牌的B2B企业之一,花费11年成功登陆市场之后,又经历11年才实现香港创业板转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慧聪网,重新站在一个起点上。”伴随着慧聪网后一个11年发展的郭刚,回忆起当年的奋斗史格外感慨。但是,B2B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3)》显示,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超过1.85万亿元。但业界的疑问是,占比不到20%的网络零售市场已经孕育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等在内的大批知名电商企业,拥有超过80%市场份额的企业级市场到底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从B2B 1.0时期的发展可以看出,以往的电商大多扮演着交易信息的在线平台角色,处于一种行业信息的大平台模式,并没有涉及到交易甚至是线上交易的环节。显然,这种以信息和广告为主要营收方式的1.0模式已经遭遇天花板。
如何才能让B2B这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既有光明又有前途?
那时,蚂蚁金服成立,国内诸多的上市公司叶开始涉足供应链金融,B2B 2.0市场空间已经徐徐拉开。郭刚直言,随着物流行业、互联网金融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B2B逐渐向2.0时代过渡,引入交易、金融环节的同时,加大了中小企业对B2B平台的依赖,也促进了行业融资道路上的差异化竞争。
因此,面对B2B 2.0时代,慧聪网将未来投在了交易和金融上。“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搭建交易平台,包括交易系统、支付系统、清算系统、供应链金融的系统平台等,还包括底层的云计算平台。”
从内部MBO做行业运营交易到第三方付费归零,再到推动在线交易,然后再全力推金融服务,构建B2B行业的大生态圈。金融产品发挥“润滑剂”作用的同时, 为慧聪网带来不断增长的溢利。作为当时的CTO,郭刚承担起了率领集团向交易平台转型的技术大任,用IT手段托举起了整个B2B生态事业。
从CTO 向CEO转变
多年深耕B2B,免不了许多人将慧聪与阿里巴巴相对比。“我们对自己有非常清晰的自我定位,就是做中国内贸的B2B领先企业,这既有别于阿里外贸+内贸一起抓,也区别天猫、京东B2C偏重消费市场。”郭刚表示,慧聪始终坚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
但是,这个时代的创新就是打破固有框架,拥抱复杂多变的数字环境。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未来亦一直在变化,任何人均不知未来会是何等模样。因此,勇于去实现正确的变化,对一个成功的企业很重要。事实上,慧聪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敢于去改变。郭刚说,专注和顺势而为是慧聪取得如今领先的行业地位的不二法宝。
2017年,慧聪集团顺应历史潮流,将组织架构调整成信息、交易以及数据三大业务板块,通过“信息+交易+数据”服务的搭建,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服务,赋能传统企业转型,聚力产业改造。
在这里,数据成为驱动慧聪集团创新前行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慧聪集团旗下的“兆信股份”与“慧嘉”两家公司,则负责构建完善的数据服务体系,打造慧聪体系内的科技前沿板块。郭刚就是这两家公司的CEO。
郭刚是在2016 年年底正式接手兆信股份。兆信股份是中国第一家将数字化技术成功应用于商品身份管理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也是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于2014年被慧聪集团收购。“刚接手时候,这家公司出了点问题,亏损已经逾千万。”接过这个烫手山芋,郭刚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但是港大ICB的学习给予我非常大的启发,让我从一个技术性思维转向了由企业转型中技术能够提供何种支撑的老板思维的转变。”
在郭刚看来,CTO与CEO的最大区别就是,CTO可以向别人索要资源,而CEO只能自己创造资源。“因为涉及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从创造资源、整合团队、明确目标、全力执行等都面临很多挑战。”郭刚坦言,从技术完全转向综合经营管理,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我把它视为一次创业。”
创业之路,必然坎坷,但郭刚还是迅速进入了角色。他分析道,原先的兆信股份就是一家传统的软件服务公司,其商业模式是售卖标准化的软件产品和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兆信股份利用“一物一码”技术优势,在品牌防伪、智慧溯源、供应链管理与创新、进出口认证方面聚合了海量数据,包括一物一码防伪数据,一物一码理数据(存销数据、品控数据、溯源数据等)以及一物一码营销数据,形成高粘性的数据入口,为数据服务构建起庞大的产业数据库。“这家公司最大的资产就在于数据,如何深挖数据的价值是一件更有前景的事。”郭刚很快找到了解决公司生存问题的突破口。
“德国提出工业4.0,中国提出先进制造2025计划,但其实中国很多企业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可能连2.0都没有走完。”说起中国企业现状,郭刚直言,中国的很多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非常欠缺,而兆信股份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运用“一物一码”的技术优势,帮助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变成数字化企业,并进一步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毕竟,在工业4.0大智能时代,将前沿科技与现有产业链结合,以科技为核心,“智”造品质,成为未来发展主流的方向。郭刚举例说,即使是中石油这样的大企业,仍然需要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2018年2月,兆信股份与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共同启动二维码系统平台建设合作。兆信将以二维码为入口,构建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数据资产体系,为其进行智能工厂的基础搭建,实现智能追溯,智能仓储,智能物联网供应链管理。
“大概花了三个月时间,公司就实现了扭亏为盈,2017年公司的盈利已经超千万元。”小试牛刀的郭刚,初战告捷,并愈战愈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兆信股份渐占上游,每年赋码量达100亿,赋码数据市场应用率达25%。在数据生产方面,慧聪集团将通过兆信股份建立“中国制造2025”时代的数据入口。
世间唯有变化永恒不变。在风雨诡谲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有的成为风口浪尖的先烈,或者英雄;有的铩羽而归,就此远离创业江湖。郭刚作为早期切入互联网行业的奋斗者之一,见证了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风起云涌,也亲历了B2B残酷的行业洗牌。2019年,他离开奋斗近20年的慧聪集团,选择进入新的领域——汽车后市场,华丽转身成为甲乙丙丁网首席增长官。
甲乙丙丁网是中国汽后市场供给侧数字化改造的先锋,已在2019年11月完成B轮融资。作为一家平台生态型互联网企业,甲乙丙丁网不仅具有覆盖商用车+ 乘用车业务群体的平台服务能力,还拥有On line供应链+Off line渠道运营能力, 能够为甲乙丙丁网全产业链提供服务方案。
正如郭刚对于行业的深入洞察,“电子商务的下半场就是智能商业的主战场,互联网和AI、BI的镶嵌应用可以被用来改造每一个产业,改造的本质都会向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演化,改造每一个值得被重构的传统产业是一件及其具备创造力的苦差事。”虽然过程艰苦,但借助互联网力量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共建全新生态,是传统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