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魏珉:后疫情时代线下教培机构的冰与火 | 校友观点

返回

2020年9月29日 | 管理与创新

在港大ICB前后待了一年的时间里,就整合实效管理(IPM)专业学到的内容来看,无论是从企业的整体战略还是一直到各个职能部门的战略战术落地,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体验。“明德格物”的校训,让我们无论从学业还是商业遇到转折的时候,都能有一些沉思和沉淀,从而有所收获。每次无论是在课堂上与商业经验丰富的教授的互动,还是和来自各行各业的商业精英的同学们的共同讨论,都让我受益匪浅。

0

对于根植于线下的教培行业从业者来说,2020年是非常特殊和突然的一年,特殊的是对于线下的教培机构来说,要面对疫情后开校的现金流困境,需要花半年的时间来做一整年的营收;突然是在于行业的转型变得很突然,无论是企业还是客户都理解线上的教学方式是未来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之一,无论是纯Online还是OMO(线上线下融合),这种意识上的转型和升级至少提前了三到五年。

无论是从最早参与营销运营还是到后期做一些设计和投资,我算是一个关注教培领域将近20年的老兵了。无论是一家小店还是一个集团,对这个行业来说,没有任何一次“影响”会比今年来得更加猛烈了。虽然说从长远来看,没有谁能知道这次“影响”对行业的未来来说究竟是好是坏,但是我总是希望能本着自身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看待,能给到这个行业从业者们更多的一个视角,相信如有雷同,也绝非巧合。

时间回到2019年,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执行落地,一方面众多线下教培品牌可以通过公司化盈利的外衣,通过一系列的合规和转型,打开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教培行业快速赢利的投机商来说,无疑增加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合规”成为了一个行业基本的敲门砖。

另外,随着在线教育竞争的加剧,线上教育的获客成本激增,线上红利逐步消失,更多的线上机构也在寻找线下融合突破的方式,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行业新人们”在线下教培市场竞争本已如火如荼的境况下,又添了一把“柴火”。

资本对线下素质教育也是青睐有加,众多的素质教育品牌也都发展得如火如荼,头部品牌背后都不乏加上了资本的背书,更多的线下教育品牌还在拒收资本的邀请函,市场似乎一片欣欣向荣。

回到2020年9月,经历过疫情后一系列的倒闭及收并后,大部分重新开业的线下教培机构都顶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先活下去。如果说哪家线下培训机构,享受着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的红利,我想可能也就是一个市场积累的短期爆发,应该说刚需类的项目(例如学科类的培训等)多少还是能回一些血的。

基本上疫情后存活下来的线下教培机构,大部分有了以下这些共识(当然,我说的是“大部分”):

1、传统的线下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产品、经营成本和交付模式和结构必须要进行优化;

整个疫情期间,所有线下培训机构停运后,除了培训机构的经营者们,家长们也尤其焦虑,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时间是不能被耽误的,在学校开设了在线教育课程后,几乎所有人开始接受了这种远程的学习方式,撇开教学效果上的不同认知,没有人会去挑战一种现象,就是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一种不可逆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了。

新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对某些类型的企业来说是新的机会,而对于那些被动了蛋糕的传统企业来说,却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就像疫情期间的众多饭店送起了外卖一样,线下培训机构们也想尽办法来维持自己与客户之间的黏度,就害怕一不小心被客户遗忘了一样地刷存在感,甚至也想尽办法来进行创收。对于创收或者耗课,这个特殊的时期能考虑到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开在线课程。一时间,各个线下教育品牌创新不断,纷纷打出了自己的在线教育板块,到了现在就转化出各种形态各不相同的OMO教学模式和产品,例如精锐教育、昂立STEM教育、爱贝WINABC等等知名教培品牌。我们如果说这场危机让整个教培行业的加速转型和升级提早了数年也一点不为过。

0

2、更多的教培机构意识到,单靠情怀和过去赚钱的经验很难面对未来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突如其来的不可控因素,于是把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财务投资者列上了议程;

疫情解封前后,市场上似乎多了很多做教育企业买卖的中间人,更多的教育机构为了降低未来经营中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开始期望能引入一些资金和资源,来填补自身对不可预知的市场恐慌而带来的不安全的感受。

但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组新的矛盾,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买家的那种不一定需要懂行却也要消费者捡便宜的心态和卖家的那种哑巴吃黄莲却又不舍得的心态之间的矛盾。由于围城效应以及部分机构的经营者对未来市场的不看好,总有那么一些小品牌愿意壮士断腕的,这种矛盾也总有一些调和的机会。

对于大一些的品牌机构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一方面是过去引入的投资人们很少会愿意看到自己的投资贬值,对降价来融资会产生一些天然的阻力;另一方面,很多品牌机构都是以加盟为主的,还没有对自身品牌重组之前的估值本身就不高,也很难融到自己想要的资金。这种矛盾也许只有随着人们消费欲望的回归,随着市场的回暖,天平或许会逐渐平衡。

道法自然,企业经营之道,也无外乎顺应市场的自然规律和变化。从个人观点来看,一个传统行业的更新迭代,总会伴随着一些信号和阵痛的,经历过这种特殊洗礼的从业者,才会在这种刻骨铭心中找到自己新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危机和机会总是会并存的,在这之后一定会有更多的跨界和创新产生,对于这种黎明前的黑暗,更多的应该是辗转反侧的感受,这种等待是寂寞和无助的,但是只要坚持着,总能见到那最美的一刻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