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学于自由之谷 深思创新之道
——美国斯坦福大学游学记
返回2015年9月7日 | 学院公告
“不同于往年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游学安排,今年的美国游学,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港大ICB)给同学们安排的一周行程就是一个重点:做一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住在斯坦福,学在斯坦福,真正地体会与融入美国硅谷的创新力文化。”在启动美国斯坦福大学游学项目前,香港大学SPACE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发展)暨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总监刘宁荣教授如是说。
飞至另一端的大洋彼岸,我们一行近40名港大ICB师生度过了今年夏天收获颇丰的一周。初秋的九月,斯坦福大学的校园一定热闹起来,学生们都返回学校,开始自己的刻苦钻研。我们也在这个夏天,重新回到久违的“学生”角色,在斯坦福大学校园的清新空气中醒来,感受环绕四周的悠久历史,参访行业前沿的顶尖名企,饱尝干货其间,不乏电光石火的灵感与启发。正如港大ICB医疗管理专业(HM1班)韩莉娟所言,“之前对于美国只是文字上的概念,直到亲临其境,才从肌理深切体会到了所谓的‘自由’、‘创新’的文化内涵。”
这是韩莉娟同学第一次参加游学。首次将自己“整个投入完全不一样的异域文化中”,每一天都崭新而有趣。紧凑的行程,满满的含金量,谷歌、Intel、达芬奇机器人等等平常以个人名义极难参访的企业,以独特而富有价值的商业理念,不仅开拓了参加此次游学的港大ICB同学们的视野,也解决了不少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去真正的把创新落实到实践层面?身为医疗行业的管理者,韩莉娟发现,从领导层的创新性决策到员工层的实际执行,效果总是大打折扣。参访企业途中不经意的一句话,亦点亮了她的思路:“我们都提倡创新,但创新不是领头羊的创新,更是全体成员的创新。”碰到问题,全体成员一起创新才是突破瓶颈的关键。
创新之源,始于自由。同样是医疗管理专业(HM1班)的瞿晓颖和传媒与创意产业管理专业(MMCI5班)的茅建春同样报名了这次游学,亦有类似的触动。全球著名创新与设计公司IDEO于创意的搜集和跟踪,给俩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IDEO,创意不只是创意部的事情,是所有员工的事情。客户部也有创意,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创意部只是更懂得如何‘做出’创意。”IDEO十分注重内部沟通,开放式的办公室到处都有黑板或白板,可供员工在灵光一现时及时将想法写下,用便利贴贴于板上,实现创意沟通的可视化。根据瞿晓颖的观察,IDEO绝不会轻易放弃任一灵感的火花。“一个想法可能无法匹配现在的项目,但说不定将来会有用武之地。”
对于IDEO的工作方式,茅建春多有赞赏。“目前中国的广告公司太缺乏出门和受众的互动。IDEO有一个车间,用于快速地将概念做成一个原型,然后出去街坊潜在的受众,验证创意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创意。”
用理性的方式做创意——这是茅建春此行归来最大的思考。一回到上海,他便拆除了所有的办公室隔板,改造了会议室,“形式多样的桌椅可以迎合会议的不同目的,拼出不一样的格局,培训时可以是一排排坐,头脑风暴时可以是围成一个圆桌……”
与茅建春一样,韩莉娟也将所见所想运用到了工作中。“现在我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更多地将工作中需要执行的内容拿出来讨论,把工作变成大家的事,每个人有了参与感,才会有责任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游学时间有限,但衍生的洞察却无限延展,意犹未尽。瞿晓颖希望将来有机会参与更长时间的工作坊,“和同学老师一起完成项目,会更有意思。”“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沉淀和消化这次游学,”茅建春如是说。他计划让同事也参与到港大ICB的课程中来,“多走出去、多看多想,对工作一定事半功倍”。
港大ICB高级课程主任暨学院首席讲师骆松森先生是此次游学团的带队老师,在游学回国后感受良多:“这次游学对我个人来说冲击很大,我相信对我们其他同学也是感受很深的。作为港大ICB人力资本与领导力中心的主任,我已经和3个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同学分享了创新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概念和应用。今年10月在上海,人力资本领导力中心还将举办以‘人力资本创新:整合与增值’为主题的大型论坛。希望我们的同学们可以学以致用,不断增值。”
港大ICB一直坚持为中国内地提供优质的专业和高层管理课程,以推动中国内地的人才发展,今年10月至12月期间学院将举办一系列论坛,除了骆松森老师提及的“人力资本创新:整合与增值”论坛,还有管理与创新中心举办的开放日讲座、营销与传媒管理中心举办的“2015乐活 ‧ 乐营销”论坛,以及财务与投资管理中心和公共机构管理中心合办的“产业投资高端论坛:新金融、新医疗”。详情将于港大ICB官方网站公布,希望校友及各界人士届时踊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