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深度对话】硅谷“Design Thinking”
大师,重塑创新DNA!
返回2016年1月4日 | 学院公告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简称港大ICB)举办的为期两天的“Design Thinking”创新工作坊已圆满落下帷幕,短短的两天学习,带给到场学员的是一次无与伦比的学习之旅。虽然雾霾遮掩了北京这座都市,但两天的“Design Thinking”创新工作坊,犹如一道亮光,为到场的学员指明了创新之路。笔者带着对来自美国硅谷“Design Thinking”大师、创新公司IDEO资深专家约翰 ∙ 斯塔德先生的崇敬,对他进行了此次深度访谈。
Q&A
问:您是否了解的香港大学、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对于此次首次来到港大ICB北京教学中心进行为期两天的“Design Thinking”创新工作坊授课,感受如何?
答:我本人并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也不是第一次来到北京,我十分喜欢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对北京的印象也非常好。但是此次的北京之行,却给了我不同以往的感受。我所了解的香港大学,是世界一流的知名学府,而香港大学SPACE学院是具有威望和极具声誉的商学院,此次我第一次来到港大ICB传授知识,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我却感到十分的荣幸。
港大ICB的学员们让我感觉十分特别,他们充满活动,主动学习。在这两天的授课当中,我能深深感受到港大ICB的同学们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很享受整个workshop的过程,非常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而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港大ICB的学员们相对于个人学习来说,更喜欢小组互动学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
问:通过两天“Design Thinking”创新工作坊的授课,港大ICB的学员给您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答:不同年纪、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学生,行为、表现、文化表现都不一样。与欧美、北欧的学生相较,中国的学生很乐意和你交流,正如今天港大ICB的学员,他们更活力,也更具野心,只有课程开始,当真正和学生沟通的时候,你才能知道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流通,我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与港大ICB学员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这里,我特别要说的是,港大ICB的学员们,本身都具备较高的职业修养和专业素质,他们都是商界或创业界的佼佼者,对商业的框架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更愿意不断学习新内容、学习一种新的视角,更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学习新东西,从而改善和提升自己。这里的学员们十分清楚,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想尽量学到更多的东西。在为期两天的“Design Thinking”创新工作坊授课中,大家运用组团队的方式进行合作,彼此互补、关注彼此,确保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在互动学习中做出贡献。学员间的良好互动,积极合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问:您是如何理解“Design Thinking”对工作、对生活的重要性?
答:我在不同的场合给不同年龄层的学生传授课程,20岁、30岁、40岁,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有工作多年经验的企业负责人,可以说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对“Design Thinking”是有不同的理解的。40岁年龄层的学员,往往会对“Design Thinking”展示出更加亟需的迫切,因为他们正在面对一些要改变的现状,如换新的工作,换新的岗位,想改变发展方向等。
创新在过去都是由技术驱动,技术创新之后,再思考这样的技术如何应用,才能帮助人们的生活,让人们享受生活。现在创新上巨大的变化是:创新改为由人的需求驱动。人们先发现个人的需求,然后再去开发这样的技术来满足人的需求。这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创新和变革的产生,而且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公司、客户团体都在努力探寻他们的客户的需求。“Design Thinking”就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Design Thinking”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过去的创新模式要紧密的多,影响的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公司、新思路。他们都不再是新技术,而是重新关注人们的需求。例如:最近很出名的Uber,一种新型的打车方式。它没有发明新的出租车,而是发明一种新的用车方式。他们的想法整合的是人的需求,方便快捷的叫车服务。他们用网络这个已有技术实现了这个想法,结合和其他现有技术,给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而过去,出租车服务是由司机、公司提供的,客户只能有什么服务便接受什么样的服务。而现在,服务是客户提出的,需要哪些服务便提出哪些服务。
问:您认为,两天“Design Thinking”创新工作坊的学习方式,是否对学员们有所助益?如果有机会,是否还愿意来到中国,来到港大ICB为学员授课?
答:工作坊的学习环境比讲座而言更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学员在学习“Design Thinking”的过程中,应该与外界环境更多的交流,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尝试体验。学习应该与实践紧密相连,所以在未来,我建议应该让学员们走出校园固有的学习环境,多参与工作坊的学习,增加实践,并将这个做为学习的一部分。工作坊是我认为增加实践的最好方式之一,在实践中学习,创新、设计、设计思维。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尝试体验更多。
“Design Thinking ”是关注人的真实需求,关于如何发掘和学习人的需求和期望。所以很难用抽象的方式学习,只能在与他们的互相交流中学习。所以将“Design Thinking ”与创新工作坊的形式相结合,是完美的课程设计。设计这样的一门课程,挑战是:如何能够创造真正与他人的沟通的机会,我相信更多有活力,主动的教学,互动学习的形式比单一阅读,会学到的更多、更好。
问:为期两天的“Design Thinking”,您带给学员们很多知识和感悟,【终身学习】是港大ICB的教学理念,您是否认同这一理念?
答:我十分认同港大ICB倡导【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谈到【终身学习】,我想起了一首歌曲:“life is for learning”。生活是为了学习,我对此坚信不疑。生活的最终目的一定包含了学习。因此,学习是贯穿生命的始终。所以,所有人都应该把生命和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是为生活添姿加彩。教育是生活的核心,接受教育是学习的一部分,学习在生活中必须延续下去。人们学习是可以有很多种不同来源的。而且,现在人们已经知道不仅从文化角度、从职业角度、从工作角度人们都应该终身学习。
同时,参加了此次“Design Thinking”创新工作坊的学员们,他们也各自拥有不同的收获!学员感言精选如下:
学员 刘之椰 IMC BJ10
绿叶制药集团 公共关系副总裁
参加了这两天的“Design Thinking”创新工作坊,本人感觉收获非常大。之前参加港大ICB美国、英国及台湾的环球游学课程,对创新“以人为本”及创新需要洞察的概念已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此次“Design Thinking”创新工作坊,更是让设计思维把创新“以人为本”和洞察融入到一个完整的过程当中,在整个创新的过程中,每一个程序、一个完整的产品和服务设计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我本人特别喜欢工作坊这个学习方式,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学员 朱鹏播 GOM 1班
德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总裁
这次有幸参加了“Design Thinking”创新工作坊,两天的时间,让我感受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思维方式,打破了曾经惯有的思维方式。我们以前在谈创新的时候,可能首先是有一个想法,之后沿着这个想法去找一些方法去突破,而忽略了要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点,沿着这样一个思路去研发,去创新,这样的创新才是一个符合公司战略,具有方向性指引的创新。通过2天的学习,我能够将所学到的创新思维使用到工作当中来。
学员 宾艳聪 RMSM BJ 3
北京心有灵犀科技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
上了2天的“Design Thinking”创新工作坊课程后,我觉得非常有收获。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对将来创业都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方式传授!通过“Design Thinking”的学习,为我当下亟需解决的工作问题,注入了一剂良药。如何帮助传统企业转型,通过短短两天的学习,我能明确的做出一套怎样去思考的方式,期盼港大ICB还会举办一系列这样的创新项目,我会支持到底。
高宗波 IMC BJ 10班
叫神马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副总裁
这两天的“Design Thinking”创新工作坊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新思维,特别是“Design Thinking”的数据的模型,非常的棒!在国内,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环境当中,“Design Thinking”数据模型非常适合应用。2天时间,听来自硅谷的John Stoddard讲解的案例剖析,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在创新思维上也得到了升华。
港大ICB举办此次举办为期两天的“Design Thinking”创新工作坊,除了传授知识,更是在变化迅速的经济技术社会中,为学员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次机会,让学员从新工作,新岗位,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的过渡中,获得足够的知识,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重新定位自己。据悉,港大ICB未来将持续举办硅谷创新系列工作坊,为更多的学员及行业精英答疑行业难题,解惑职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