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共享跨行业思想力量,助力职场精英发展 | 活动精粹

返回

2021年10月28日 | 学院公告

面对日益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与新兴职业发展方向,学习除了融汇知识体系,还需要跨行业跨学系的交流。

 

1

 

2021年10月22日,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以下简称港大ICB)上海教学中心四大学系携手7位各行业专家倾情分享,从企业战略选择、并购重组实战、新消费品牌智能营销等多角度为学员助力拓宽职业发展的晋升路径,获得职场竞争的持续优势。

 

人资创新专场:新行业、新团队、新挑战

 

图片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兴起,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正蓬勃发展。每个企业发展过程里都有“关键时刻”,“关键时刻”需要做出“关键选择”。在关键选择的背后是如何应对“不确定性”的“战略定力”。这个取决于企业对于战略的选择,取决于领导力,取决于企业上下对战略的同心同力。

 

由港大ICB人资管理系与创新管理系合作举办的“新行业、新团队、新挑战”主题分享特邀港大ICB客席讲师、剑桥大学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吴岸先生、怪兽充电人力资源负责人尤珺女士、整合实效管理(IPM)上海24班在读学员、华商基业上海分公司合伙人、总经理、国家绩效改进师、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姚珺茗女士为大家带来关于“三新”的解读。

 

吴岸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关键时刻:用战略定力应对”三新”的不确定性》,他从最近大热的电影“长津湖”切入,引出对于“关键时刻”以及“战略重要性”的探索:从蒸汽动力到电力,从计算机技术再到数字化孪生,再到现在的工业4.0时代,创新的速度成倍增长,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图片

吴岸老师

 

疫情极大地加强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改变了很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原本消极的态度,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也有了更新的掌握。企业变革目的是实现企业业务的转型、创新和增长,其核心是业务的转型,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能力驱动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生态系统重构的途径和方法。

 

图片

 

在“非理性时代”如何围绕第一成长曲线连续创新?吴岸老师分享以下5种思路:

 

1、以现有能力为基础横向扩展;

2、新老元素组合(产品市场)(安索夫矩阵);

3、产业链协同创新:原有不同环节功能组合,效率最大化;

4、围绕客户需求全要素组合创新:功能组合——一体化全新体验、环节组合——客户整体解决方案;

5、竞争要素重构(原本不重要要素升维,构建非常理非对称竞争优势)。

 

围绕第一曲线的持续创新关键在于:时刻关注处在S曲线的位置找到最合适的创新方式,重点在于解决企业如何实现增长;而对于第二曲线创新——跨域企业原有边界,形成新的体系,就是进入企业第二成长曲线的过程,同时进行持续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实现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共存。而何时企业可以开启第二曲线呢?当企业第一曲线还在增长,但增长加速度开始下降时,企业需要跨越极限点,引领破局增长。

 

企业未来主要是由四个领域内的当前管理绩效塑造成的——资本、创新、人员、战略与绩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重点在于战略思维的转变以及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转型道路,想要真正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反躬自省-问正确的问题;

2、坚定企业变革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3、做正确的事:储备强大的领导力;

4、在做企业数字化转型前想清楚为什么,同时高管团队必须达成战略共识;

5、变革领导力;

6、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中组织建设VUCA时代企业管理的新特性。

 

图片

尤珺女士

 

尤珺女士的分享主题是《三新挑战下如何与组织共创》,尤珺女士结合自己20年人力资源经验以及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行业的自身感悟向大家分享当今HR在面临新行业新团队新挑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自身能力,迅速适应企业文化与企业共创、共赢、共情并共享。 

 

尤珺女士根据自身经历提出5个核心问题:

 

1、人员规模快速增长,HR如何跟上步伐并支撑业务?

2、流程、体系薄弱,如何支持业务快速发展?

3、团队年轻,管理意识和成熟度较低,如何快速提升综合能力?

4、新职业经理人和老员工的融合,如何让1+1>2?

5、高流失率,新职位,如何快速填补岗位空缺?

 

这些问题也是每位HR需要思考的问题。她给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首先需要建立HR三支柱——由战略目标及业务需求为出发点、COE专家中心、HRBP业务伙伴、SSC共享服务三支柱互相关联所支撑起来的体系。

 

对于HRBP而言需要自适应角色转变,由遵从、执行、传递的执行者变成影响、连接、引领的推动者,将公司级项目系统化:选人方向做到适人适岗,用人方面了解员工所想并推出合理的绩效管理方案,育人方面通过721法则即70%工作实践+20%非正式学习+10%课堂式学习建立培养体制,并为合适的员工创造机会,而留人方面需要重塑职级体系、对标市场优化薪酬体系、影响管理层加大对人才的投入。

 

在人才战争的市场上,金钱固然重要,但对于90、95后的超级个体来说,他们看钱途,也看前途,对于需要90、95后的新兴行业而言,企业文化与领导画像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重要,如何缔造幸福组织?高员工契合度、可持续敬业度、良好员工体验是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创新的中心,人力资源专业工作者应该成为经济学家、政治家及心理学家,能够与企业伙伴做到共情、共享,从而与企业实现共创、共赢。

 

图片

姚珺茗女士

 

姚珺茗女士带来《绩效改进——驱动业务持续增长》的主题分享,姚珺茗女士提出三个观点:

 

一、超越指标≠要人要钱要资源

超越指标有两种模式:绩效改进(挖掘每个环节的潜力)及精益生产(消除每个环节的浪费)。

 

什么是绩效?“绩效技术之父”吉尔伯特认为:绩效是一套系统化的理念和方法,目的是提升员工绩效,促进组织业绩增长。“绩效”等于“有价值的成效”除以“行为代价”,即单位行为代价中你取得的有价值的成效越高,则绩效越高。

 

二、BEM模型让简单还能高绩效

姚珺茗女士从6个“你认为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最大的”观点引入吉尔伯特行为工程模型(BEM)解读:在环境因素中,数据、要求和反馈占总体的35%,资源、流程和工具占26%,后果、激励和奖励占14%,这三者属于技控;在个体因素中,知识技能占11%,天赋潜能占8%,态度动机占6%,这三者属于人控,通过比例我们可以看出,想要超越指标必须赋能予人:提升员工能力、改变工作方法,做到先技控、再人控方能实现。然后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剖析了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对于项目的影响,启发观众对于实际案例的思维方式。

 

三、找准关键点才能四两拨千斤

姚珺茗女士以某家4S店实际案例为例,指出找准关键、巧用工具就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改变,绩效改进需要从三个层级服务企业:

 

针对组织而言,高层们必须达成战略共识;

针对管理层而言,他们需要赋能并提升自身绩效;

对于全员而言,他们需要在保证技控基础上充分激发个体,如此才能实现企业持续增长。

 

财金专场:资本“战国” - 并购重组之实战

 

图片

 

兼并并购是成长为世界级公司的必要手段。由港大ICB财金管理系举办的 《资本“战国”- 并购重组之实战》主题工作坊特邀港大ICB财金管理系客席讲师、前花旗银行亚太区高级副总裁李徽徽先生,基于他所主导的实际并购案例和在实战中所总结的并购模型,指导企业领导者和高管团队,提升并购重组的成功率,实现企业的价值增长。

 

图片

讲座现场

 

李徽徽老师开场引用春秋战国分合之争的名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来定义并购的思维和战略。他指出并购重组将成为中国行业发展的趋势,收购兼并等资本运营手段是大企业大集团的终极生存法则。

 

他将并购重组比喻为婚姻,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即实现1+1>2的最终目标,而实现该目标的核心在于“天时地利”和“三观一致”。两家企业战略匹配、并购标的统一以及在合适的宏观环境下开展并购是成功的关键。以广发银行与花旗银行的经典并购案例为例,两家企业能否融合取决于人心与文化是否融合。

 

针对环境分析,战略制定,目标选择,价值评估,尽调谈判,购后重组等并购环节,李徽徽老师多维度描述了各方面的得与失,同时根据其主导的三个兼并并购案例,他分享了许多落地实操经验,从而拔高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思维和视角。

 

图片

李徽徽老师实战案例分享

 

最后他对并购总结出以下重要观点:

 

1)并购是一门艺术;

2)不按常理出牌才是最优秀战略;

3)谈判是并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4)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应多花时间去计划未来发展、创造更多价值,而不是专注于切分当下的现有利益;

5)并购重组没有完美;

6)人心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图片

互动交流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众多企业高管结合讲座中提到的并购案例以及自身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与李徽徽老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他在提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多次强调在数字时代的当下,现代企业的战略是“整合”,整合资本、整合产品、整合渠道,发散思维多方面思考,企业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营销专场:新消费品牌智能营销与传统品牌变革重塑

 

图片

 

中国Z世代崛起,正在成为经济、文化、消费的主导力量,消费者的变化必然深刻影响市场端。新旧更迭的市场环境下,新消费品牌如何抓住市场机遇?传统品牌如何变局破圈?

 

图片

贾丽军博士分享

 

ECI Awards(艾奇奖)执行主席、戛纳国际创意节评委贾丽军博士首场带来《新消费品牌的智能营销》分享。什么是新消费品牌?贾丽军博士认为,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宏观背景下,通过提供商品、满足市场新需求的品牌即为新消费品牌。

 

新消费品牌正在提供新的消费品类,通常具有4个表象特征:开创全新消费场景、构建新的消费体系、新一代消费人群和新的营销技术或营销理念。因此新消费品牌的三个发展机遇正是新渠道、新人群、新供给。贾博士提出,在长期新消费升级背景下,新消费或许将成为中国商业未来数十年的主旋律,更有可能诞生新的全球性品牌。

 

图片

 

此外,互联网生态下,媒介传播习惯与消费环境的改变让消费者越来越深度参与营销各环节,沟通越来越透明化,这必然带来营销思维及方式的改变,数字化时代下的品牌将呈现开放化状态,品牌正在从营销者创造品牌的传统方式走向与消费者共创!针对新消费品牌的创新营销,贾博士提出了智能营销从4P 到4E的解决之道。从卖产品到卖体验,从价格到价值,从渠道到场景,从促销宣传到与消费者建立强联系,新时代下的营销正在从请消费者到注意消费者,弱关联正在走向社群关系、粉丝经济等强联系运营下的双方互动。

 

图片

活动现场

 

在品牌老化、消费者老化、新一代消费人群崛起的背景下,传统品牌如何应对?整合营销传播(IMC)上海23班校友、波司登品牌副总监徐雁朋先生结合波司登品牌的应对举措分享了《传统品牌的重塑之路》

 

图片

徐雁朋先生分享

 

相比70/80消费者,年轻一代最具有文化自信,更关注品牌本身而不是出身。传统品牌贯穿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如何打破固有印象,改变消费者认知是当下难题。徐雁朋先生提出2个关键洞察,首先在错综复杂全球环境下,民族自豪感催生了民族品牌崛起;此外当下的商业趋势正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品牌”。波司登正是及时把握当下潮流机遇促成传统品牌翻新:从“爸爸妈妈的品牌”到“国货之光”。

 

波司登品牌一直位列羽绒服行业前列,具有高知名度,但是也面临了传统品牌都会遇到的困难,需要解决如何重获年轻主流消费人群喜好的问题。为重塑消费者认知,进行品牌转型与升级,波司登做了一系列动作,包括聚焦羽绒服品类、产品和渠道的革新。同时通过登陆国际时装周,引领品牌时尚破圈;发布新一代羽绒服、发布全球顶配“登峰”系列等动作,进一步夯实波司登的羽绒服现专家形象。

 

图片

 

综上所述,徐雁朋先生认为,可被重塑的传统品牌一定是行业曾经的“王者”,聚焦核心品类、具有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品牌老化的困境下,通过产品、渠道、营销、用户运营等多方位系统发力,才有可能完成在新一代消费者中的认知迭代,回归主流市场。

 

图片

 

日益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与新兴职业的发展使得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重要,持续终身学习,拓宽职业发展路径,获得职场竞争的持续优势。随着港大ICB上海教学中心大型分享日三场讲座落幕,我们又将开启下一段学习之旅,持续为广大学员提供跨学系、跨行业的精彩分享与深度洞见,助力校友与行业精英职场持续发展!

 

港大ICB 与您学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