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刘教授专栏 | 病毒变异与全球裂变:我们会否错失又一次机会?

返回

2020年4月26日 | 学院新闻

以下文章来源于“知识游牧者Knowmads” 微信公众号,作者刘宁荣教授。


三个月前的1月23日武汉因新冠病毒宣布封城;三个月后的4月23日,全球260多万人确诊,超过18万人死亡。

在无数次的恐慌之后,没有比新冠病毒横扫全球所带来的震动更让我们意识到,一场时代的裂变终于来临。一场意想不到的全球公共医疗危机正演变成令人忧虑的结局:伴随着新冠病毒的快速变异,竟是世界格局的大裂变。

9

一个缺乏世界领袖的“战国”时代已经来临,全球化的浪潮不会就此终结但已退潮,重组世界新格局的角力已经展开,我们会否错失又一次机会?

回答这一问题的难度,或许与追踪新冠病毒的进化不相伯仲。科学家依旧在努力地寻找这一病毒不断变异的过程、传播的路线、以及未来的走向。而全球政治的裂变、全球格局的演变、全球治理的重构、全球合作的模式,将会在这场疫情之后发生怎样根本性的转折?

对中国而言,这又是庚子年面临的一场潜在危机?为何中国在“武汉会战”的凯旋声中反而陷入事前没有预料到的困境?为何美国会成为新冠病毒蔓延的最大受害者?全球各国在抗疫的路上走来,一路踉踉跄跄,错过了抗疫的最佳机会,也可能错失更好地延续以往半个世纪全球发展的黄金岁月。

我们是如何一同“完美”地携手走进这样的险境?我们如何防范陷入深渊而无法自拔,却是这一刻必须思考和应对的难题!在全球格局发生大裂变的今时今日,哪些是确定性的因素,哪些是不确定的因素?

1)确定性:病毒源头之争不会成为政治裂变之火。

如果每天去跟踪媒体有关病毒起源的消息,你会发现自己会变得疯狂,我们以有限的知识去理解科学家有限的发现,并在网络世界中无谓地撕裂和争吵就尤其滑稽可笑了。人类必须发现病毒的源头,这会给我们全新的知识去挽救人类的未来,有关新冠病毒的起源与变异已经成为全球顶级科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议题。

病毒到底是天然还是人造?包括内地和香港在内的中国科学家,相信蝙蝠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穿山甲是潜在宿主。国际上也没有任何研究支持病毒是人工制造,多份权威研究肯定病毒是自然演化。英国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刊出来自8个国家的27名科学家的声明,认为新冠病毒源于野生动物,谴责新冠病毒并非自然起源的阴谋论。著名的《自然》期刊3月刊登了美、澳、英等国专家的研究报告,也同样认定病毒“不可能是人工制造”。

病毒到底源出何处?香港大学传染病专家袁国勇认为病毒源自中国,与中国人滥食野生动物有关。他的这个观点和文章曾引起轩然大波,甚至被视为政治不正确。剑桥大学学者和德国学者的研究,特别提及新冠病毒的原始版本毒株在美国和澳洲更为常见,让阴谋论者又找到了病毒源头来自美国的证据。但研究人员指出,分析病毒变异的路径有助追踪未被记录的病毒源头,但无法就病毒起源地给出明确的答案。

病毒是否事故性泄露?诺贝尔奖获得者、艾滋病毒的发现者、曾经担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座教授的蒙塔尼耶认为,新冠病毒可能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泄露所致,实验室获得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援助。而美国情报部门透露两年前美国外交官到访该实验室,并发出了该实验室的安全存在隐患的警告。但他的这一说法立即受到他的法国同行的批驳,指责他的说法毫无根据。

到目前为止,寻找"零号病人"的努力都陷入了死胡同。而病毒的源头自然指向武汉,如果今天在全球进行一项民意测验,有多少人不认为这个病毒来自武汉?因此任何企图改变这个已经根深蒂固的认知的努力,如果不是徒劳无功,至少也是事倍功半。只有科学家证明了这个病毒源头并非来自武汉,中国意图改变这种认知的努力才有可能奏效。

即便最终科学证明了病毒源头就是武汉,但又有谁可以防止这个病毒源头和异变不会出现在你的国家、你的城市?就此而言,全球有良知的人都会清醒地认识到,哪怕病毒是因人为的事故引发,也没有理由就此对中国进行惩罚。

2)不确定性:隐瞒疫情会否成为裂变的点火器?

病毒的源头不是个问题,但中国有否隐瞒疫情则会引发全球对中国的信任危机。由疫情引发的对中国的信任危机早已发生,这种不信任感有如病毒也在全球蔓延。对病毒源头有否刻意的隐瞒,对疫情的严重程度有否掩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甚至有可能成为引发世界格局大裂变的一个重要点火器。

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任何一个国家都需时做出科学的判断,失误在所难免,这与特意隐瞒有巨大差别。地方当局对疫情的掩盖是不争的事实,第三批专家抵达武汉之后,晚餐时一位副市长非常紧张,意识到无法掩盖人传人这样的事实。但中国在无数的失误之后,在迅速扭转疫情上的成绩有目共睹。

从美国沦陷成为全球病毒大流行的“震中”,可以明显地看到美国政府轻视且特意淡化疫情的严重性。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民意测验,有超过65%的美国民众认为特朗普救灾不力。美国纽约时报4月18日的一篇报道,公开谴责推卸责任给中国是特朗普和共和党惯用的策略。在此之前,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早已详细报道了美国政府罔顾科学家的警告,毫无作为。

美国政府也隐瞒疫情,刻意淡化疫情。但美国主流媒体在最初的失职后迅速修正,深度报道美国政府在控制疫情上的失策。美国政府本身就不被信任,而众多的媒体会不停地穷追猛打,挖出事实真相,因此国际社会对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信任度,反而不会受到影响。

美国的媒体对中国疫情的报道有批评声,也有肯定的声音。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主流媒体并没有随美国政府起舞,反而指责西方浪费了中国给他们抢来的时间,甚至美国之音这样政府资助的对外宣传媒体,因肯定中国的抗疫招来特朗普的口诛笔伐。

这自然与中国的主流媒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的媒体难以迅速全面客观地报道疫情,只突出疫情受到控制的正面信息,无法取信于国际社会。由于中国媒体的“官方”生态,甚至影响到其它国家将中国自媒体上的一些胡言乱语视为官方立场,并导致外国政府提出抗议。而外交官亲自上阵更是凸显了中国在疫情与舆情上,只能依靠自上而下的手段,最终的结果只能引发更大的反弹。

在中国艰难抗疫取得胜利后,为何对中国的抱怨声反而此起彼伏。早在3月15日,曾获颁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就发表文章,指责中国早期隐瞒的做法,加剧疫情蔓延。巴西总统博索纳罗的儿子也批评中国隐瞒疫情,令病毒在全球爆发。伊朗卫生部发言人贾汉普尔批评中国官方公布的疫情数据,将其视为“惨痛的笑话”。印度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要为疫情爆发负责。除了美国民间,就是印度最早发起要求中国赔偿的法律行动。

如果美国的政客是故意为之,是为疫情在美国的快速蔓延寻找代罪羔羊,但巴西、甚至对中国友好的伊朗政府都对中国做出隐瞒疫情的指控,就不能不让人深思,为何国际社会不接受中国的叙事方式。

中国的叙事在于突出政府领导有方,体制优越,正能量,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但国际主流的叙事则聚焦疫情如何发生,为何发生,有否隐瞒,有否失误,抗疫的战略是否及时、合适和得当。这两种叙事方式必然构成冲突。

国际社会呼吁增强透明度,彰显了这是各国关注的问题。中国的叙事必须正视真相,呈现事实,承认早期的失误,包括地方当局隐瞒疫情的事实,凸显以封城的极端手段和牺牲控制住了疫情,为国际社会争取到了抗疫的时间。这样的叙事方式就不至于让自己陷入病毒源头的口水战中,也不会陷入和其它国家争论何种抗疫方式更优的争论中。中国医疗队在意大利陷入天人之战,就是因为两国专家抗疫的理念不同,结果吃力不讨好,更何况中国自媒体上充斥着不了解他国不同抗疫策略,却自以为是的点评了。

中国的叙事方式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获取国际社会的信任和认可,这是鸡鸭对话。只有中国的叙事方式提供了中国没有刻意隐瞒疫情的真相和事实,中国在抗疫中勇于承担的形象才有可能被认可,才有可能获得国际社会的信任。

实际上,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动,并宣布从1月28日起取消所有海外游。我和内地高管同学的南极之旅也因此被迫中断,我们出于安全考虑曾多次要求取消和延迟行程,不被接受,直到2月2日我准备上车前往机场时才收到来自荷兰的通知同意延迟。而美国是最早对中国人闭关的国家,并取消了来往中国的航班。连特朗普在玩出口术时也不得不说,失误只需道歉,瞒报则要追查。

所以,因疫情最早源于中国而要求中国赔偿,都是杞人忧天和耸人听闻。果真如此,这只会强化未来对疫情的隐瞒。除非中国迄今为止大规模隐瞒了疫情的源头、早已人传人的事实、疫情的严重程度,中国怎么可能因病毒首先在中国蔓延而受到惩罚?不幸的是,各国甚至对中国确诊病人的数目和死亡的人数都持怀疑,而武汉修正病发和死亡人数让类似的猜疑变得更为根深蒂固。

如果无法修补全球对中国的信任度,改变对中国的质疑声,中国将会面对继续攀升的信任危机,并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格局的裂变中,即便不被边缘化,也会影响其“大国崛起”的形象。

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不确定性并没有让美国占据优势,可以确定的是一个人正在摧毁一个制度,这使得后疫情时代的“战国”态势,成为世界新格局最大的可能性。

3)确定性:一个人和一个被摧残的制度

没有比这次疫情更加凸显一个制度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残。美国民众对病毒的认知是疫情蔓延的因素之一,但一个大国领袖的拙劣表现无疑雪上加霜。不少美国人从中看到了,他们曾经深信不疑的制度早已被病毒侵袭。

一个国家,就和一个人、一个企业一样,面对危机时刻才会露出真面目,就能看出一个领袖是否可以带领民众度过艰难时刻。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美国政府一年前还进行过一次流感大流行的全面战争演习,那次演习名为“红色疫灾”,以中国爆发的一场疫情作为假想敌,美国有1.1亿人感染,770万人住院,58.6万人死亡。

纽约时报报道,政府官员和情报专家一再发出警告,但特朗普一再淡化病毒的严重性。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跟踪流行病的办公室1月初就收到了情报,预测病毒将蔓延美国,并提出让美国人居家工作、让芝加哥这样的大城市封城等建议。但直到3月,特朗普都在回避这些措施。倍受尊重的专家福奇,多次与特朗普意见相左,也认为政府的行为影响了这次美国的抗疫行动。特朗普从2018年开始,逐年减少公共卫生部门预算,大幅削减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费用, 2021财年的预算仅为70亿美元,还不到军费开支的1%,这客观上加剧了疫情爆发后资源和人手的短缺。

从特朗普身上我们看到了全球出现的新现象,一个“准独裁者”的身影在白宫摇荡,这或许也是全球化的另一个缩影。他任何时候都声称自己对疫情了如指掌,亲自指挥,而所有的错误都是别人的,反而批评媒体的报道不真实。令人恐惧的是,白宫也出现了抬轿者,投其所好。

纽约时报甚至发表“特朗普还有人性吗?”一文,质问特朗普的冷漠、傲慢、小气、刻薄、自恋和唯我,让美国彻底崩溃。在美国处于恐慌状态时,他的回答是“我完全不承担责任。”“你知道我在脸书上排名第一吗?”而在华盛顿邮报,在布什政府任职的保守派人士格尔森也忍不住批评,他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巨大、无迹的荒原”。

将美国疫情蔓延归结为特朗普一人也是不公平的。美国主流媒体在疫情蔓延之前因其自由主义和反特朗普的立场而过分聚焦国会对特朗普的弹劾案,也忽视对新冠病毒在美国蔓延的跟踪报道。普通民众也不认为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病毒,在发现西雅图的第一个病例之后,美国民众并不以为戒。我在西雅图的朋友,就亲眼目睹了自己所在的社区的白人朋友很不理解华人邻居为何如此紧张,甚至他打电话给白人朋友,对方竟然表示如果是谈病毒,就可以挂电话了。

一个人可以摧毁一个制度,一个人也可以拯救一个制度。出现在日本北海道的救灾故事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担当的年轻执政者,如何让病毒在北海道停止蔓延。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美国,过去几周里,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纽约,特别是州长科莫的行动和特朗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科莫最初也轻视了病毒的蔓延。

在美国,病毒蔓延最严重的三个州,加州的表现突出,而旧金山则堪称典范。这离不开旧金山公共卫生局局长和旧金山市长。前者曾在奥巴马政府负责艾滋病防疫政策,格兰特在1月20日西雅图发生美国本土第一个案例后不久,就和市长一起启动了紧急行动指挥中心。2月25日旧金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是美国第一个采取如此“激进”行动的城市,也是最早实行社交距离的城市,和最早采取“居家避疫隔离令”的城市。

但是旧金山的先见之明,在自由主义盛行的美国并不容易获得理解。特朗普的迟缓行动与美国民众,特别是共和党支持者的看法有关。不少共和党支持者认为这是民主党和中国的阴谋,即便疫情已经在纽约蔓延,在共和党执政的各州依旧没有严格执行社交距离政策,一些教堂在复活节假期,教友依旧聚集。这也就不难理解特朗普在三月疫情依旧极为严重的时刻,就草草宣布美国的经济活动可以在复活节假期恢复正常。

复活节过后全美各地竟然爆发了解放民主党执政的各州的抗议行动,要求取消居家令,要求复工,即便洛杉矶也发生了要求开放海滩的抗议活动。华尔街日报的民调显示有高达58%的人反对恢复经济活动,但也有高达四成的人支持这么做,而且数字越来越高。

共和党和民主党在疫情控制上的分化也体现在民意,最新一次盖洛普民间调查显示94%的共和党人认可特朗普对危机的处理,而民主党人则是27%。这样的分裂也体现在国会山和白宫的对立上。911之后共和、民主两党还有过短期的共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两党也曾携手合作。但在这次疫情失控后,美国政客却无法共同针对病毒这个共同的敌人,两党总统候选人都争相攻击对手向中国跪低。

全球化让我们看到了“准独裁者”现象,有如病毒在全球蔓延,也让我们看到了民众智商普遍的下滑。特朗普决定不再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资金,比尔盖兹则决定向世卫捐款,而美国极右派竟然攻击他卖国。我美国的朋友将此现象戏称为美版义和团。

特朗普在国际上也制造和盟国的对立,从宣布禁止欧洲各国公民入境并无事先征询盟友的意见,到要求G7发达国家一同谴责中国,到指责世界卫生组织偏袒中国并冻结资助,欧美之间的矛盾极为明显。特朗普试图买断德国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阻止美国公司向加拿大出口口罩,还在半路拦截中国运往欧洲的口罩,引起德国和法国的巨大反弹,称美方的举动有如“现代版海盗”。

疫情会令美国发生怎样的改变,取决于美国如何应对。可以确定的是,美国已丧失了在这次抗疫中的领导地位;但疫情也令中国“崛起大国”的光环黯然失色。

4)不确定性:一个国家和一次不可错过的机会

对中国而言,这场抗疫有两个分水岭,一个是1月23日的武汉封城行动令全球震惊,取得了成效,医学专家一直强调保持社交距离和居家隔离,在疫苗发现之前是控制疫情最好的方式。另一个是外交部新发言人,3月13日在推特账号上称新型冠状病毒由美军带到武汉,美国为此召见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表达抗议。事隔近一个月,他表示这是他对美国政客污名化中国的反击。

如果1月23日全球是以沉重的心情看待武汉发生的疫情,但也是旁观者的心态。对封城的行动惊讶而又不解,期待而又惶恐。但3月13日疫情已经在全球蔓延,恰恰当天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投入500亿美元抗疫。自此之后美国疫情一发不可收拾,在武汉封城三个月后的今天已突破85万人确诊,是中国确诊人数的十倍。

3月13日也标志着中国在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开始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大反击”。这场大反击不仅仅限定在充满民粹主义的自媒体里,参与者也不仅仅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这场“大反击”的结果不言自明。崔天凯大使接受美国新闻界的采访以及后来在纽约时报的文章,凸显了在这一个比谁道德和智商更低的世界里,我们多么需要理智的声音。新华网有关法国民众团结抗疫的报道,以及法徳“发动机”如何引领欧洲抗疫的文章,充分说明了“战狼”斗志不仅无法给国家加分,反而得罪了本需要团结的朋友。

新冠病毒让不少中国人对“灯塔国”从仰视到平视甚至俯视,但在这个历史转折点,在自信又一次爆棚时,需要扪心自问中国会面对何种险境?

一、全球经济因病毒遭受巨大打击,千万不要低估全球范围内对中国产生的怨气。

这是病毒引发的经济海啸,全球经济已经停滞,但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显现。根据穆迪的报告,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可能从原有的2.6%降至0.4%,仅美国失业人数已超过2600万,占美国劳动人口的16%。我们看到了负利率和负油价时代的来临,而病毒的蔓延有可能持续一年半甚至两年时间,对全球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7万亿美元。

在这样的氛围里,无论病毒源头在哪里,千万不要低估全球各国对中国产生的怨气。如果以病毒源头并不见得是在中国,而没有认识到普通民众的普遍认知,疫情首先是从武汉开始席卷全国和全球这样的事实,而以“战狼”的心态应对这样的怨气,全球范围内对中国的负面形象只会直线上升。相反,对全球各国因疫情所受到的困境要多一些理解,对疫情在中国的爆发多一些解释。
 
二、全球对中国的信任度降到新低点,千万不要耽误主动还原疫情大流行的疑点。

中国抗疫的故事并非没有得到认可,甚至西方媒体都给予了肯定。问题的焦点在于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前两个月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迄今为止并没有看到任何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更何况任何调查了。而美国主流媒体在疫情蔓延美国之后,就详细记录了白宫处理整个疫情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过失。

还原11月首例疑似病例在武汉出现之后到1月23 日封城的病毒发展路径,是取信于全球民众最有效的手段。这些疑点引起了外界的不信任,甚至被政客所利用。特朗普自己救灾不力,没有证据,却多次公开怀疑中国确诊和死亡数字。特朗普的竞选活动在美国17个州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有77%的选民认为中国掩盖了新冠病毒的严重程度,79%的选民认为中国没有真实透露感染和死亡的规模。中国在这种怀疑声中无需随他人起舞,反而需要以平常心看待,保持战略定力,主动呈现真相。反之,这不仅影响美国和欧洲民众的看法,连伊朗这样的友好国家都表示怀疑,只会造成对中国的信任度断崖式下跌。
 
三、病毒催化国际企业撤离中国,千万不要排除其可能性和忽视其后果。

疫情全球蔓延,对口罩以及医药产品的需求过度依赖中国,发达国家已充分意识到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需要重新建立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业。美国和日本将会提供政府资助,帮助企业搬离中国。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接受媒体访问,提出了对迁移费用100%补偿的具体方法。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之前公然表示,“疫情有助于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日本的措施更具体,抗疫资金列出的“改革供应链”专项资金,帮助日本制造商将生产线撤出中国,其中2,200亿日元用于资助日本企业将产线迁回日本本土,235亿日元资助日本公司将工厂转移到其它国家。

实际上自三年前中美开打贸易战,不少企业已经搬离中国,韩国的三星基本迁往越南了。这一进程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将更为快速,除了美日两国,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反思医疗体制,称赞法国的经济模式,言外之意也要增强自给自足的能力。“撤出中国”是否已经成了新趋势还难定论,与中国切割并非易事,但疫情已经加速经济脱钩也是不争的事实,产业分工和供应链的国际协作必然受到冲击,甚至有可能影响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在疫情还未停止之时,中国不仅要大力加强对全球各国医疗物质的支援,而且不要过度强调中国制造,对各国的经济合作和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心。
 
四、全球化受挫却不会戛然而止,但千万不要沦为未来全球化进程中的孤独者。

全球化的进程肯定会遭受重大挫折,短期内也会走下坡路,但不会就此停顿,问题在于中国会否被排挤出新的全球化进程。中国在过去四十年一直努力加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特朗普上台之后以美国吃亏为由,淡出全球事务的领导角色。这次以世界卫生组织袒护中国和缺乏透明度,决定冻结对世卫组织的资助,G7的其它成员国不仅反对,也未随美国起舞攻击中国。反而中国主动点火,针对法国的救灾措施说三道四。英国在疫情过后对5G技术是否使用华为,再次出现了杂音。中国的口罩外交,也在荷兰、西班牙、捷克等国引起负面反应。

中国要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参与者,甚至成为全球化的助推器和决策者,就必须获得大多数国家的信任和支持。中国没有另起炉灶的实力,也不可能成为领袖。令人担心的是,特朗普的美国不被信任,中国也有可能被排挤出这个俱乐部。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就提出M7的多边七国概念,和G7形成对照。他建议法德英加日五国,再加上欧盟和新加坡,共同维持全球秩序,虽然异想天开,但绝不要轻视西方各国因厌恶特朗普,同时对中国不信任而另组同盟。疫情反映世界处于群龙无首的G0时代,全球的新格局就是多极的“战国”时代。这是特朗普放弃美国作为世界领袖的结果,但千万不要忽视美国内部一旦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冲击。
 
五、从仰视到平视甚至俯视美国,但千万不要蔑视美国和轻视美国的自我修复能力。

此次美国应对疫情的表现让全球大跌眼镜,让人们看到了美式自由在应对病毒蔓延时束手无策。纵观全球,那些自律的民族和强调集体意识的国家相对要做的好些,这就是亚洲国家和欧洲的德国相对成功的原因之一。但千万别忘记美式的自由主义在疫情的控制上一败涂地,却又是长期以来美国可以引领创新的源泉。

也千万不要把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当作美国的全部,美国的科学家,包括哈佛大学,国立卫生研究院,直接和总统唱对台戏,一直警告病毒的严重性,也反对过早重启经济。美国是否可以迅速实现自我的修正,短期内取决于特朗普在白宫的岁月。无论如何,2025年他离开白宫是铁板钉钉的事。

更千万不要忘记在美国这个国度,无数的有识之士都公开质疑和思考美式民主为何陷入低潮,都在发问美国人在911之后可以抛开分歧精诚团结,在金融风暴之后可以携手共进,为何在病毒蔓延时却如此撕裂。乔姆斯基不仅质问美国人将命运交给一个极端自私的丑角,甚至将矛头对准了野蛮的新自由主义,这才是造成社会和经济问题恶化的元凶。美国人在自己的民主政体里制造出一个“准独裁者”,这样的结局可想而知。一旦钟摆朝另一个方向移动,美国的快速自我修正并非不可能。千万不要期待将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对手可能的失败之上。

六、从自闭、自卑、自信到自强,但千万不要丧失自省的能力。

这场疫情中,有人发问中国为何失去了全球话语权?

媒体的角色在不同的国度里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不可以掩盖真相,阻止媒体报道真相。当媒体的最重要功能被阉割了,自然就失去了全球的话语权。此次涉及话语权有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第一,有民粹主义者质问,美国在武汉“播毒”的重要新闻为何中国的媒体不报道,为何要让一个新闻发言人赴汤蹈火?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主任在美国国会的作证,不可能得出病毒源头在美国的结论。问题在于,即便是重要的新闻,主流媒体失去了造血功能,又何以责怪他们不主动、不尽力?

第二,美国主流媒体在美国疫情爆发之后,对美国“毫无节制”的“悲情”、“负面”,且真实的报道,自然让美国的媒体在全球话语权上更有可信度。疫情还在高峰时,美国人抗议示威要求重开封锁的城市,看上去的确反智,但他们说宁愿病死也不想饿死,美国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两千万,这样的凄惨是否美国独有?这样的数字是否只有美国媒体上才可以寻到?可笑的是,美国媒体对特朗普救灾不力的批判,又被同一群经常攻击美国媒体撒谎的人,当作美国体制完全失败的佐证。有人因此揶揄说,美国的媒体批评美国政府掩盖疫情时,你就欢呼和引用,但如果批评中国时就愤怒和不满?

第三,方方日记引起的争议可以理解,方方日记所呈现的与你看到的事实不同,如果因此而缺少宽容,那恰恰说明了所有其它“正面的故事”都不可能真实。我们何以在一个社会中找到对同样的事件整齐划一的叙述?

这场疫情中,有人感叹为何中国的故事无法获得正面的回应?

缺乏正面故事,改变对中国的负面认知并非不可能,但必须有共同的认知和价值为基础。曾几何时,因新加坡是个华人社会,就习惯性地认为在中美冲突时理应站在中国这边。在这个时代,人并非因种族、肤色、甚至亲情走到一起,而是因同样的价值聚在一起。在疫情中因不同的价值而撕裂,而退群,比比皆是,不都是同样的道理吗?

疫情中,最让人产生共鸣的不是每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吗?不分种族的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关心,对生命的关注,对人性的尊重。相反,吐槽华人和留学生回国避难;俄罗斯土地上的中国人无法返国,还要接受高高在上的训斥;在广州的非洲人指控被不公对待;销往国外的物质不合格,所有这些的负面故事都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这场疫情中,有人抱怨中国做得这么好却为何没有受到认同?

中国抗疫的成功,有目共睹,也是获得肯定的。不幸的是,最初隐瞒疫情,错失良机,却深深印刻在别人的脑海里。而更令外界不满的是中国四处充满着战狼式的言论,和对全球疫情的选择性报道,令人尤其反感。
 

在这次全球应对病毒蔓延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共同现象,没有一个政府可以有效应对这样的危机。我们看到了全球治理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自己的失败卸责他人,却又不愿承认他人的努力和认可他人的成功。

这场被称之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危机,正在悄悄地改写世界政治版图。面对这场冲击波,中国将面临过去四十年从未有过的挑战,这关系到中国是否可能延续过去四十年的发展轨迹继续前行,关系到中国在重建世界新秩序中会否被排挤出大国俱乐部,关系到中美两大经济体的脱钩是否终将成为残酷的现实。

中国曾经努力地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而今却充满着挫折感;美国一直希望可以将中国拉入这个体系,却意识到正失去以往的垄断,恐惧产生的行动缺乏理性。我们正面对一个分裂的、过时的、和无效的国际体系。因此支撑过往发展的基石已经动摇,当美国沉沦,中国不被信任,全球不太可能步入两大阵营的敌对状态,反而进入一个多极的“战国时代”。

对中国而言,这是不可错过的机会。是被边缘化而成为孤独者,还是成为重塑未来新格局的积极参与者,抑或成为被信任的大国领袖?这需要大智大慧,需要虚怀若谷;需要每个公民的谦卑与宽容,少一些仇恨多一分理解,少一点嘲笑多一些自省。而最终的赢家将是从这次病毒大流行中吸取所有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并做出改变的国家和人。

(文内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