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KU ICB

【十年耕耘 · ICB校友风采】李磊:横跨“三界”,社会创新未来不设限

Back

03 Jun 2020 | 管理与创新

【十年耕耘 · ICB校友风采】李磊:横跨“三界”,社会创新未来不设限

原创 港大ICB  港大ICB  昨天
来自专辑
【十年耕耘 · ICB校友风采】


在中国越来越多人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李磊也专注在自己的社会创业项目。如今,公益、社会创新已成为中国社会“新常态”,李磊也成功跨越了非营利组织界、企业界和政界三大领域。他凭借专业和创新的精神不断开启事业的新天地,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回馈社会。


李磊
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PISD)上海8班
益社 创始人

逆风飞扬,重新定义公益
大学毕业后,李磊服务于一家英国跨国展览集团,从事市场营销工作。2009年,他因一个偶然的机缘与公益结缘,成为一家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

2011年,“郭美美事件”席卷中国,重创中国公益事业,国民对公益组织的信任值一落千丈。在大环境不好下,自喻“天生就勇于面对压力和窘迫”的李磊希望“创办一家专业的非营利机构”,“通过我们专业的服务和工作去传播正确的公益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公益,理解公益,最后参与公益。”2011年6月,李磊创立了上海索益公益文化发展中心。

和所有创业者一样,李磊的创业开局也是很艰难。但对于他而言,组织运营上的困难并不可怕,创业的压力和繁重也压不垮他,让他倍感寂寞的是来自各方的误解。刚创业时,亲朋好友得知他创立的是一家非营利组织,都异常惊讶,“有人还问我是不是在搞非政府还是反政府组织?”李磊自嘲道。看不懂李磊的不止是身边朋友,还有公益界的前辈们,“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很多同行听说我们两年不要捐助,都觉得我们很怪异。”李磊一直认为非营利组织应该有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到自给自足的发展。

当误解成为一种常态,李磊也释然了。对于创新者来说,逆境不仅源自于宏观政经环境,更来自于公众认知的滞后。李磊带着传播正确公益理念的初心而来,自然不会因挫折而后退。在社会企业所面临的误解和困境中,在接受英国社会企业家培训之后,李磊为自己企业的发展确立了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索益要像一家真正的企业一样去运营,我们要靠产品和服务立足并发展。”逆风飞扬,李磊就这样开启了他全新的社会企业探索之旅。

以专业和创新打造公益界的“奥美”
创业之初,李磊就将索益的使命确立为:以专业和创新,促进公众参与公益事业发展。也正是这两点强有力地支撑着索益逐渐发展壮大。

索益的专业化首先体现在企业基础框架中。索益初创时,李磊就严格按企业经营模式来确定索益的定位、内部管理机制、组织架构以及商业模式。“我们参照的是外企模式。”李磊对此介绍说。

其次,李磊对索益专业化的追求全面而持续。“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4A公司、电视台、传统媒体以及公关公司,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和视频制作团队。有别于公益圈其它类似机构,我们提供的是一站式的专业解决方案。”

创新是索益发展的另一大支撑点。李磊别出心裁地把公益项目产品化,先让索益得以生存;再通过标准化地开发一系列公益项目IP,让索益不断提升品牌商业价值,得以发展壮大。

2012年初,一本旨在向年轻人传递公益理念、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及公益项目信息的公益杂志面世。这本杂志专门为残障人士提供工作机会,让被职业偏见所困扰的他们有机会走入媒体行业,接受高品质的培训,有尊严地安身立命。在李磊手中,商业与公益以全新的姿态契合在一起。

引发社会热烈反响的还有他们的“幸福剧社”。剧社由公益志愿者发起,演员、剧本和管理均来自于志愿者,索益为他们提供专业支持。一年时间里,幸福剧场连续推出了话剧《隐婚男女》、音乐剧《梦想去远航》等,不仅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也向年轻一代展现了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引发人们的一些意识。

诸多创新之举不仅让索益活了下来,而且让它以蓬勃之态飞速成长。通过资源整合、跨界合作,李磊一次次对公益进行创新定义和诠释。“我要让索益成为公益界的奥美。”面对未来,他雄心勃勃。2012年李磊的机构更是获得瑞银和第一财经举办的“中国年度最具投资潜力社会企业”大奖,当时李磊一直和团队说,我们只是起步比别人更早,发展更快,定位更准的社会企业。

进入体制,开拓社会创新新支点
出人意料的是,在事业一帆风顺之际,李磊又来了一次“华丽转身”。2016年,李磊“涉足”政界,出任共青团上海委员会某部门的副部长,是体制外进入体制内的副处级干部,那一年李磊才31岁。同年李磊还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参加了seed种子班的游学项目,学习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管理,社会创新等领域,并在美国第一次接触了设计思维和相关龙头企业一起进行了交流。

横跨政界、企业界、非营利组织界三大领域的李磊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他意识到,创新和变革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必修课题,而设计思维作为一套有效的创新方法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被积极探讨并应用。他希望能面向这个新技术,通过学习赋予自己新的突破点,并运用到更多的社会变革中去。

李磊开始广泛搜索开设设计思维课程的学校,最终选择了港大ICB的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课程。“我的一位客户是港大ICB的校友,他极力向我推荐了这个课程。而我对比了各个学校的课程内容、教务管理等因素,还是觉得港大ICB的课程比较务实,非常适合我这样真正希望以新知来谋求职场持续发展的学生。”

谈起港大ICB的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课程,“值!非常值!”李磊脱口而出。在他看来,港大ICB的课程带给他的收获是多方面:一是课程全面强化了他的变革的系统思维能力。“很多商学院传授商业技能,而港大ICB秉从的是授人以渔的理念,它着重于训练我们的思维。”

其次,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课程特别适合创业者。“课程涉及到关于产品设计、用户研究,甚至有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容。十节课完整上下来,无论在产品研发还是创业项目把控上,我们都能了解其商业逻辑的演变过程。等到我们完成专案设计,我们又将对商业逻辑的理论认知转化为解决实际商业问题的能力。”

与优秀的人一起更优秀,这是李磊在港大ICB的第三大收获。“大家在学习时都不甘人后。我们班级的氛围非常好,虽然我们不以排名论英雄,但这种团结一致力争上游的氛围非常激励人。”

知行合一是李磊学习的目标。眼下,李磊已经从港大ICB毕业,他已经将在港大ICB所学用于新的工作实践中。“红衫资本在香港有一个创业训练营。他们邀请我去给创业者上课,谈谈如何将设计思维应用于人工智能和医疗两大领域的创新创业中。红杉的理念是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而我很乐意把自己商业经验,商业画布技能以及港大ICB学习到的学习能力分享给其他创业者。”李磊的语气里充满信心。

2020年在疫情之后的不确定环境下,李磊和他的益社团队携手星展银行开展2020中国社会企业训练营,从一个被孵化的初创机构开始输出他们的创业经验,帮助其他早起创业者更快的走出困境更好的逆势增长。

见过李磊的人,都会感到他是一个目标明确、内驱动力很强的人。很多年前,李磊在微博中自述他坚守公益的心路历程:“名利都是浮云,我坚守公益创业的目的在于:持续引发人们对公益的关注,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18年他从体制内回到自己的非营利组织的时候也把机构进行更名,开玩笑说是二次创业,“从索益变成了益社”旨在做更多有益社会的事情,利他心是每个从事社会工作人的初心,恪守初心。这就是李磊,他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永远都追寻真正有价值之事,并以自己的果敢和坚持为社会带来温暖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