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KU ICB

Ray 专栏 | 定价心理学——多算还是少算?

Back

14 Jan 2020 | 营销与管理

 

 

我们常说商场如战场,《孙子兵法》中也有云:“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智能营销时代,合适的大数据战略能够提升营销管理者对消费行为的算法,精准预测客户“如何”(How)消费的行为,但是消费群体使用产品、服务与体验需求时的心理动机与状态,即客户“为何”(Why)消费的问题,却需要消费者心理学的洞察来解读。定价心理学是营销管理者常常使用的“心算”战略之一,企业如何定价才能改变客户的消费行为,提升转化率?今天,我将分享有关定价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

 

价格弹性的三种心理状态

 

以前我初出茅庐做旅游团领队时观察到一些有趣的消费现象,那时候的客户大多都是跟团旅游,跟团旅游的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即价格弹性)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客人的价格弹性最高,他们最在意的问题是他们旅行团是不是最便宜的,他们是不是占了便宜;第二类客人的价格弹性中等,他们更在意性价比或是捡便宜;第三类客人的价格弹性最低,他们在意的问题,在于产品、服务是否能体现出他们的尊贵身份。

 

这个现象其实反映出价值与价格的分别,因此针对这场价格与价值的博弈,我们必须要做好“心算”,知道价格和价值之间的杠杆关系,以及它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企业利润何来

 

要想创造更大的价值,必须算出企业的利润从何而来。根据沃尔顿商学院两位教授Raju和Zhang的研究表明,定价策略会对公司利润产生巨大影响。

 

他们引用了麦肯锡咨询公司曾对2,400多家公司的研究,将销量、定价、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分别向上或向下调整百分之一,计算出各种决策对盈利的影响:固定成本、销量以及变动成本分别能够提升盈利率2.3%、3.3%及7.8%;最后,定价以11%的提升率脱颖而出,成为对盈利率贡献最大的因素。在内地的例子,就有2018年啤酒市场经历了一次从“抢市场”到“要利润”的转变,当时就是通过涨价的手段完成的。

 

多算不如心算

 

 

芝加哥大学教授、诺贝尔获得者理查德·泰勒教授曾做过一些研究,发现不仅每个企业有账本,每个消费者的心里其实都有一本心理账本。

 

就用一些生活上的例子说明吧:

 

假设一:

 

付先生中了两张刮刮乐彩票各1,000元,奖金总值2,000元;李小姐中了一张刮刮乐彩票2,000元,奖金同样总值2,000元,请问他们俩谁会更快乐?

 

假设二:

 

付先生分别收到两封税局来的信,说因为填税务表格时有问题,一封信说罚款10,000元,另一封信说5,000元,共罚款15,000元;李小姐也收到一封税局来的信,也是因为填税务表格时有问题,同样需罚款15,000元,请问他们谁更难受?

 

答案是:第一种情况下付先生更快乐,第二种情况下付先生更难受一些。这是因为即便在经济上二人的收益与损失是完全一样的,但在心理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人的大脑会自动地将沮丧的情绪加倍,这就是所谓的“福有双至,祸只单行”的消费心理学概念。

 

假设三:

 

另一个案例,还是付先生和李小姐。他们各弄坏了一辆单车,付先生需赔偿300元,李小姐需赔偿350元,但李小姐在回去的路上捡了50元,请问谁会更快乐一些?

 

答案很明显,肯定李小姐是更快乐的那一个。这就是著名的“一丝希望”原则。

 

通俗来说就是:对客户,好事要分两次说,坏事要尽可能的一次说完。应用在定价心理学上可以这样操作,比如你有一个产品想要卖出20,000元,你可以先把它定价为22,000元,当客户购买后,通过回馈的方式返还给客户2,000元,这样就能最大化地填满用户的心理账本。

 

展望理论

 

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现象,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莫斯·特沃斯基和丹尼尔·卡内曼教授提出了“展望理论”。“展望理论”分为锚固点(内心参考点)、厌恶损失、敏感性递减三部分。

 

锚固点

 

关于锚固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来解释。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也经常喝喜茶。比如说今天我准备花25元喝一杯奶茶,因此我的内心参考点是25元,当我去了喜茶的店以后才发现,今天优惠活动只需要20元一杯。这不仅是经济得益,更是心理上的一种愉悦感觉,这种感觉会诱使我第二天继续去买喜茶,但当我第二天再去的时候发现优惠结束了,一杯奶茶又回到了原定的25元价位上。但这时我的内心参考点已经“被锚固”成是20元了,经济上看起来没有太大损失,但心理上的损失起码是之前的一倍。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降价只有短期的作用,饮鸩止渴绝不是长久之计。

 

厌恶损失

 

古人常说“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厌恶损失的,所以有些人更喜欢投资债券而不是股票,更倾向于低回报低风险的投资,而不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赌博,这其实是因为损失比得益对于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力更大。

 

敏感性降低

 

现代人很时兴去健身房,当你去健身房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这几种付款方式,哪种最有可能让客户续约?事实上月度付款会让客户的的粘度更高,因为月度付款会让使用的行为更频繁,从而培养出一批忠实用户,这里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心理学原因起到了作用——得益与损失的边际价值会随着规模与时间的增加而递减,从而导致消费者内心对沉没成本的敏感性迅速降低。

 

消费者的消费观

 

“一分钱一分货”是消费者奉为圭臬的消费观念,但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场合其实会有不同的价格。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就曾说“如今人们对所有价格都了如指掌,对价值却一无所知。”例如,一份生蚝在米其林餐厅和路边摊的价格往往天差地别,环境和场景都影响着商品的价值,我们甚至误以为高价等于高质,高贵等于尊贵。

 

巴菲特是世界级富豪,推崇价值投资法,据说他认为“价格是你所付出的,价值就是你得到的。”因此消费的场景会引发对比,对比会带来情绪波动,而情绪波动会最终影响消费行为。

 

大数据营销谈的是消费者行为的“多算”还是“少算”,定价心理学则强调“心算“的分析与洞察:

 

(1)对于消费者来说,好消息分开讲,大声讲;坏消息一起讲,轻轻讲,还要含彩蛋。

 

(2)对于企业来说,锚固点会影响对比,对比会影响价值期望;除了利用厌恶损失心理来作限时促销,还要利用敏感性递减心理安排付费时间表,从而增加续购机会。

 

(3)让对价格弹性高的消费者觉得占便宜,让对价格弹性中的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让对价格弹性低的消费者感受到尊重。

 

我们只有做到知己知彼,算无遗策,才能算好这场价格与价值的心理博弈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