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 ICB
取“镜”香港,启发医疗管理新思路
Back16 Apr 2015 | 公共机构管理
港大ICB医疗高管沙龙成功举行
“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又一次成为两会上关注的焦点,在医疗改革初见成效但依旧面临诸多挑战的形势下,以高福利、低收费著称的香港医疗制度在医院与社区的规划、分级护理制度的建设等方面对内地医疗事业颇富启发意义。
为更好借鉴香港医疗制度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于2015年3月14日在上海举办“医疗管理高管研讨会”,特邀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讲座教授、前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林大庆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与大家分享了香港医疗制度以及公共卫生方面的理念、做法和特点。林大庆教授曾获颁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罗旭龢基金教授席 (公共卫生学) ,获香港特區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和頒授銅紫荊勳章,并获頒香港社会医学学院荣誉院士。他在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副主席)和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研究基金审评委员会(聯合主席)的经历突顯了他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权威地位。他为世界卫生组织担任十余次短期顾问或专家成员。
此次研讨会上林教授从简单的统计数字开始: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中,香港人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始终位居世界前列,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制度。在政府顶层組織有食物及卫生局负责制定政策、分配资源,卫生署执行法例和政策,推行公卫服务;公立医院则由法定的医院管理局统一管理,保障医疗水准和服务质量;食卫局特设的健康与医疗发展咨询委员会,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设有的科学顾问和委员会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其多數非官方成员来自不同领域,就公卫医疗政策的设立、執行和完善等问题向政府提出建议。
正是在这一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医疗管理体系下,一系列有益于民众的公卫医疗政策得以“落地”。林教授举例道:如香港市民生病之后要先去普通科门诊或私家医生接受治疗,病情较复杂的再根据情况由医生转介专科门诊,避免所有病人湧到医院做成资源浪费。香港的私家医生診所和私立医院虽然不获政府资助和收费甚高,但经验丰富的医生是其主力军。在就诊过程中,民众可以自由选择私家医生,也可公私转换。同时医管局也会向民众定期公布医院的医疗事故情况,信息开放透明,也有調解機制,尽量避免因双方误会而产生的“医闹”现象。
香港在医疗体制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与香港独特的政治、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香港的公卫医疗制度体系源自英國但有香港的特点,体现了西方管理思维和东方人文思维的平衡,也是一国两制下医疗行业不断改善和进步的表现。“香港模式”比西方管理体系更接中国“地气”,犹如一面镜子,从“情”和“理”上折射出中华文化下的民众就医需求和从医者管理智慧的平衡点。在最后的圆桌讨论环节,林大庆教授和与会者就机构的管理及运营、内地医疗制度的挑战以及如何有效借鉴香港医疗体系特点或优缺点等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深刻的感受到,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疗管理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地需要具有专业水准和前瞻视野的管理人员,医疗产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本次研讨会是林大庆教授应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医疗高管研讨会邀请,在北、上、深三大校区巡回演讲的最后一站。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港大ICB)医疗高管研讨会致力于搭建一个香港与内地先进医疗管理理念的交流平台,定期邀请医疗学术领袖和行业精英,在港大ICB北京、上海、深圳教学中心为开讲。逐渐成为医疗行业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颇具影响里的社会公益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