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 ICB
曾文生博士:疫情财富“隔离”免疫力 | 深度观点
Back03 Feb 2021 | 财金管理系
邹宇先生 Mr. Jimmy Chow
港大ICB高级课程主任暨首席讲师
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亚洲区、摩根大通银行、花旗银行前董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金融硕士
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服务满意度低,一直是困扰社会经济的一大问题。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持续做大普惠金融,虽然解决了部分企业的资金需求,但受制于传统惯性思维,“惠”而不“普”。
另一方面,非银行金融机构以金融科技解决信用问题,但也存在费率高、数据真实性存疑等问题与风险。未来,在我国金融去杠杆的政策下,在货币市场利率带动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抬升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如何更好的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供应链产业本身又将如何获取全新的发展活力?
上月,港大ICB企业公开课走进中国电建,特邀港大ICB高级课程主任暨首席讲师邹宇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从国际视角洞察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发展》的主题分享,从当前国际贸易的现状及趋势切入,深入解读了国际贸易中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企业的实际案例,为大家解锁了企业供应链金融能力提升的“关键密码”。
供应链金融的现状: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
首先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况及市场现状展开了解读。供应链金融是指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通过风险控制变量,供应链金融可以帮助企业盘活流动资金,实现供应链良性循环。但其矛盾之处在于中小企业一方面努力争取核心企业的业务,另一方面又存在较大的资金融通困难。
在此基础上,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也非常重要,以核心企业为突破口,将资金有效注入其上下游供应商,可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在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中,国际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从19世纪中前期的存货质押初具规模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的动态质押形式开始出现,再到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预付款融资、保理、保险等供应链金融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的当下。
而中国的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则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跨越式创新发展过程。从沿海内陆发展不平衡到形成了仓储、银行和借款企业三方合作模式,再到如今的以现货交易为主模式。
目前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众多,实现了去中心化、线上化、平台化以及智慧化的发展态势,技术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形成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商流四合一的金融生态圈。
物流金融vs贸易金融vs供应链金融:高度相关但却互有不同
物流金融、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统称为供应链金融。通过深入剖析三者的定义,邹老师指出它们虽高度相关,但在业务模式、参与方组成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运营全过程中,银行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物流服务绩效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其典型模式包括仓单质押模式、授信融资模式、买方信贷模式和垫付贷款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贷款企业与其上下游和金融机构为其主要参与主体。
贸易金融是在贸易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为商品和服务贸易提供的贯穿贸易活动整个价值链的全面金融服务。通常而言,贸易金融的收益来源于三大方面:一是贸易融资的直接收益,即利息净收入;二是中间业务收益,包括手续费收入、 汇兑收入等;三是资金交易的佣金收入。其参与主体一般会涉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与其上下游和金融机构。
而供应链金融则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或责任捆绑,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经销商(主要是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涉及的主要行业包括大宗商品、批发零售以及汽车等。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是其典型模式。参与主体主要涉及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
供应链融资需求包括订单融资、原材料融资、在制品融资、产成品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等。这些融资需求分布在采购、生产、销售阶段,并可进一步分为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融资是贸易的本质,贸易公司成贸易融资的“主力军”
融资是贸易的本质特征,任何贸易都有融资性。不是供应商给客户融资,就是客户给供应商融资。如果把交货时间定为节点,交货前付款就是客户给供应商融资,反之则是供应商给客户融资。除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总有一方给另一方融资。
由于贸易双方的现金流实力不同,谈判筹码不同 ,互信程度不同,因而在谁给谁融资这个关键的贸易条款上不容易达成一致。因而,引进愿意提供融资的第三方成为常态,银行则成为首选。
而银行作为融资第三方存在的局限性。首先,银行提供融资额度需要比较长的审核时间。即使是信用证贴现、D/P买单这些看起来十分安全的融资行为,银行也需要时间进行审核。
其次,不同于贸易公司, 银行不熟悉产品价格。针对货物应该如何捆扎包装、储存、运输、一旦被拒收又应如何处置等,银行既不清楚,也不愿意为此承担责任。这也正是银行对贴现和买单业务进行严格审批的原因。
在银行不能或者不愿进入的情况下,由国际贸易公司提供的国际贸易融资就成为了重要选择。贸易公司在提供流动性方面承担的作用要远大于银行。贸易公司通过主动加入或者被邀请,承担以自己的资金为用户采购原材料,或以自己的资金向厂商预付货款的职责。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公司承担海运费和运输期间的在途资金是常态。
不同于银行贷款或者债券,国际贸易融资是以贸易手段,以融资公司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对上游或者下游、对买方或者卖双方进行融资。贸易融资其实是贸易代位,自带资金代替买方进行采购,或者代替卖方进行销售,以解决买方或卖方的资金问题以及资金安全问题。
传统贸易已“死”,融资贸易成“流量C位”
依据参与主体的不同,供应链金融主要可分为六类模式,分别为租赁等传统金融机构模式、核心企业模式、电商模式、物流企业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以及P2P网贷模式。
通过深入剖析快钱保理、京东、道口贷、海尔集团、怡亚通、元宝365以及普汇云通等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案例,邹老师指出:商业银行主导供应链金融服务范围较广,涉及的产品较为齐全;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低成本收集众多中小型企业的交易数据;电商基于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在供应链上具有天然优势;现代物流企业以物流仓储业务为核心,对货物把控能力较强;而供应链金融则是P2P平台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
未来,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成熟,以及行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金融科技将与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并将推动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创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