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KU ICB

黄昕:用生命创业的技术“偏执狂” | 创新ICB·校友故事

Back

11 Nov 2021 | 创新管理

图片

黄 昕
港大 ICB 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PISD)上海7班
南京艾布纳密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这几年经历了令人难忘的转型阵痛。如今,行业已经普遍将东山再起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智造”上面,人们也把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了那些深植于各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黄昕,一个专注于渗透密封领域二十年的“中国制造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这是黄昕的信条。然而,从以几万元起家到企业产品占据中国70%的高端市场,从复制外企技术到部分技术排名世界前三,这份沉甸甸的业绩绝非简单一句“一生只做一件事”所能释尽。它源自于黄昕近乎疯狂的以生命相博的忘我和坚韧,来自于他对技术的执迷追求,更来自于他对产品二十年不变的匠心淬炼。

 
“疯”——以命相拼二十年

 

黄昕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成长于八十年代,初次创业于九十年代。“那时候正值改革开放之初,社会思潮激荡,人们思维活跃。记得大学时代,在校园里随便找个人,都能和你海阔天空地宏论一番。”时隔多年,黄昕依旧以“文青”的语气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大学生活。正是这种朝气蓬勃的社会风尚,让毕业后捧起公务员铁饭碗的他毅然在九十年代初离开体制,投身合资企业。

下海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拿到12万年薪,但黄昕却不甘当“打工人”。看着火热一片的市场,他跃跃欲试。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机会也悄然而至∶一个生产摩托车发动机的项目,在生产工艺中需要用到化学密封剂。当时这类产品全部由外企垄断。一条全进口的密封剂生产线就要五六百万人民币,密封剂单价高达每吨38万元,而当时一瓶茅台才158元。面对如此巨大的商机,客户建议学化学出身的黄昕开发国产密封剂。

这个建议点燃了黄昕的创业激情。密封剂当时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某些铝合金部件的密合上,而国内相关配件多采用铸铁工芝,并未使用铝合金材料。为此,他们远赴德国、韩国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学习考察。“我在釜山的压缩机生产车间里,看到工人们奢侈地成桶用着密封剂的时候,我就坚信中国终有一天也会这样。”中外巨大的产业差距坚定了黄昕创业的信心,也支撑黄昕渡过了创业中最艰难的岁月。

在研发团队的努力下,化学密封剂技术在 1996年基本定型。1998年,不顾家人的激烈反对,黄昕在上海注册成立公司,开始了他的首次创业。虽然那是个做什么都能发家的年代,他们的创业依旧诸般不顺。黄昕在知名外企干过,因此创业也追求高大上。“租写字楼,招募员工,光成本一年就100多万。”一边是巨额成本支出,一边是因产品市场狭小、技术不稳定造成的微弱营收。创业三年,亏损了两百多万。

巨额亏损让这支创业团队走向崩裂。“我们拟了一个散伙的君子协定。坚守的人要承担公司全部负债。”负债加上公司的固定资产,坚守公司的黄昕接盘了接近 3千万的担子。面对黄昕近乎丧失理智的执着,伙伴们都纷纷抽身而去。最终,孤家寡人的黄昕独木难支,含泪关闭了上海公司,用拖拉机将全部家当拉到南京。

被人称为“疯子”的黄昕没空悲伤。2000年下半年,他在南京郊外租来的狭小仓库里,拿着向妹妹和老父借来的4.5万重新创业。按他的话来说,这一次“老实”了。在不请员工的情况下,他一个人身兼数职,在兜里揣着印有不同身份的名片跑客户,销售、售后服务、技术支持一肩挑。

在开拓市场的同时, 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跑高校和科研院所,引入技术人才,产品技术也日臻成熟。

 

图片

 

人若自强,天必助之。2011年至2013年,中国汽车工业高速成长,2012年更是出现井喷式发展。黄听的愿景变成了现实,化学浸渗密封剂被大量用干汽车制造领域。“5万多成本的产品可以卖到15万一吨,一年卖十吨的话,就有100 多万了。”黄昕的事业就此一飞冲天。

经过十几年的经营,艾布纳密封剂产品线扩大至甲基丙烯酸酯类浸渗剂、太阳能切片胶及电子胶、环保型缓蚀剂及清洗剂等多品类,应用领域也从原有的汽车行业延伸到高铁、机器人制造及手机制造等领域,雄霸了国内 70% 高端市场,并通过代理机构挺进德国、北美及南美市场。除了密封剂产品,他们还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全自动的浸渗设备。艾布纳的成功同时也获得了资本的认可,2016 年,南京艾布纳密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虽然黄昕的企业花开锦绣,但他也又孤独的。“和我们一起起步的民营企业最初有好几家,但时至今日,同行的国内企业就剩我们一家了。我的竞争对手当然就是几家外企巨头。”艾布纳获得了这些对手的尊重,也一直被他们“垂涎”。“竞争不过,就想收购我们嘛。”黄昕笑着说。

黄昕这一代创业者有着海纳百川的世界观,同时也在全球性的商业角逐中激发了更为突出的民族自尊感。面对温和的收购者,黄昕客气地婉拒。“出售企业虽然不用再为经营风险担忧,但那不是我的性格。我就喜欢挑战,尤其是和老外竞争。”而面对居高临下甚至语带威胁的谈判者,黄昕断然回绝∶“你是拿着几百万年薪管理企业的,而我的企业是我用命拼来的。”

如今,被他逼着读了八年材料学的儿子秉承家族热衷挑战的基因,背着父亲偷偷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对此,黄昕颇为自豪。同为创业者,他们在不同跑道上竞赛。为了应对新挑战,黄昕进入港大ICB,和 80后、90后一起学习。面对未来,他说∶“技术和商业都已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拼品牌,那也只是时间问题了,大家拼毅力吧。”

 
“傻”——技术成就行业王者

 

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就是“廉价”和“山寨”的代名词。曾经有人问黄昕:你的企业突出外企重围是否靠的价格战?黄昕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是。在他看来,比拼成本和价格的企业基本都死掉了,唯有技术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和其他制造业技术管理方式不同,归属于化工行业的渗透密封领域对技术和技术应用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同一产品,原材料的种类相同而比例不对就会造成产品的不稳定。另外,即使是已经成熟的产品在不同的工艺应用中也会呈现出五花八门的新问题。

正因为这种特性,艾布纳生产的首款密封剂虽然经过几年的技术研发积累,产品性能依旧不稳定。“我跟车押货。装着我们产品的车下长江渡轮时呼呼冒烟,吓得我浑身冒汗。因为产品性能不稳定,外界环境稍有差异,就会发生聚合反应。”当年的尴尬让黄昕痛感技术的重要性,也因此形成了艾布纳“技术为王”的企业发展观。

在黄昕看来,技术落后是导致第一次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次创业时,在完成一定的资本积累后,黄昕联合中科院下属化学研究所启动了国家级逆向项目,破解了配方的奥秘,产品得以稳定成熟。

成熟的技术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客户,企业发展开始进入良性循环。2008年,黄昕不仅想做所有配方的逆向分析,更想拥有自己的技术话语权。他放下曾被巨额债务所累造成的心结,主动向银行贷款,再加上企业历年利润累积,斥资2000多万建成行业领先的实验至,“高分子材料类的实验设备全部都有了,很多还是国际顶级实验设备。”黄昕对此很是自得。

 

图片

 

与技术打交道多年的黄昕认为,产业技术落后的局面并非单纯通过改善硬件条件就能解决,更需要解决体制桎梏。“德国很多的技术总监在企业服务多年后,带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回到高校继续夫搞研究。他们的科研势必和国家产业 发展紧密相连。这正是德国制造享誉全球的原因。”黄昕认为中国基础研究与企业运营的严重脱离是产业科技落后的最大原因。因此,他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的科研人员走出象牙塔,参与更接地气的研发工作。除了和各高校官方的密切合作外,他还游说教授们加入企业技术团队。在“围追阻截”下,一批拥有光明学术前景的顶尖科研人才陆续加盟他的企业。“有些学生跟着导师到我们实验室来学习,毕业后就直接加入了公司。”如今,艾布纳员工里有超过一半的科研人员,其中有20多名博士及硕士。

中国科技人员待遇低下,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是制约科技进步的一大原因。黄昕拿出8%的营收投入研发,后期比例增至10%。企业登陆新三板后,更是拿出20%企业股份用于激励技术团队。“如果我们转主板成功,很多人会是亿万富翁。”极富吸引力的薪酬分配让整个技术团队干劲十足,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

艾布纳目前已拥有74项专利,10项发明专利,他们在浸渗密封领域的专利持术超过了全球任何同行。凭借过硬技术,他们的产品也先后获得了美国UL认证、德国TUV认证、国家光伏认证等高含金量的专业认证。

技术成就王者,艾布纳不仅是首家进入德国大众汽车供应系统的中国民族企业,也顺利涉足高铁、航天、手机制造等全新领域,成就了占据中国70% 高端市场的王者地位。可以说,持续可期的研发实力才是艾布纳冲破外企壁垒、无惧市场变迁、纵横捭阖直至登顶的核心力量。

每年春节,黄昕都会亲自登门,挨家挨户地给技术人员家庭拜年。这对于艾布纳所有员工来说,带来的不仅是温馨,更是彰显公司对坚定执行"技术为王"经营理念的决心。

 
“痴”——匠心守护产业升级

 

当首次创业因技术超前于市场进程而失败,人们觉得黄昕的坚持是“疯”;当外企无法提供满足中国客户所需的应用服务,而国内企业依旧停留在粗放经营时,人们觉得黄昕对品质和服务的苛求是“傻”当传统行业的领袖都开始玩跨界和多元化经营时,人们更是看不懂黄昕对行业的“痴”。

但经历过中国近十年工业化进程的人会懂。十年里,优秀的民族企业必须时刻紧盯强大外企的技术,国内外相关政策的异动,还要反击“劣币”企业侵扰。如此艰险多变的商业环境反而锤炼了中国优秀企业家深邃的行业洞察力。他们不相信天上会掉饼,坚信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技术才是未来趋势,也坚定认为唯有以匠心经营的中国制造才有未来。

黄昕的“疯”、“傻”、“痴”都源自于他对产业发展进程的清晰洞察,以及对制造业本质的执着求真。

2000年,当创业伙伴都对行业前景无望时,他坚信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定会在中国重现。果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汽车工业进一步开放,新技术得以在行业内推广,与汽车相关的行业也随着汽车行业的体量增加而蓬勃发展。黄昕的坚守得到了高额回报。经营风格稳健的黄昕没有把宝全都押在生产领域,2008 年重金打造企业技术团队,意图正是将产品线延伸入更广泛的工业领域,而且只主攻高端市场。

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高速扩张,移动终端用户规模爆发式发展,紧随其后的互联网应用创新, 更将市场进一步推向高峰。黄昕自然不会放过前景如此光明的行业,他们已和苹果、华为等多品牌展开合作,他们的产品正在手机制造领域大规模应用。

2015年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更是助推了艾布纳的跃升。他们顺势在机器人、新能源、高铁制造等热点领域完成了战略布局。2016年,很多中国企业倒在国家严格的环保新规下,艾布纳却发展势头不减,因为他们很早就预判到各产业进求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开发出可回收环保型的有机渗透系列产品。

黄昕执着的不仅只有技术,凡是和产品相关的任何环节,他都深入关注。对细节完美的追求与他个人成长背景有关,顶级外企的服务经历让他对外企细致入微的管理非常称道,而他自身的书卷气也让他习惯用专业科学的方法来贯彻企业对细节的把控。

“我们这个行业若技术过关了,生产很容易标准化管理,但后端的技术应用又是一个关键。”黄昕一直把精力放在客户端的技术应用上,今天已退居管理二线的他依旧如此。

早在第二次创业之初,尽管产品难免瑕疵,但黄昕对品质的严苛态度和细致的售后让客户都愿意给这个国内品牌机会。客户在确保品质无忧的情况下,给了黄昕充分的改良时间。为上汽最大空调压缩机供应商—三菱贝尔做技术应用时,为了及时解决现场问题,黄听和工人天天一起吃住在地下室旅馆,直到产品与客户工艺得到完美结合。

他们对技术应用的精益求精也契合了市场的需求。在中国区的服务落定方面,外企是存在缺陷的。外企强调服务必须以成本为支撑,由此导致高额售后收费及服务不及时等问题,造成了客户的极大不满。对某些国内企业来说,服务不带来收益,他也就马马虎虎应付客户。同样客户也会弃之而去。艾布纳精准把握了中国客户的心态和需求,在工艺上为客户营造极佳的客户体验。

伴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脚步,匠心经营已成为中国企业的主旋律。艾布纳作为浸渗密封行业唯一入选央视重量级纪录片《匠心智造》的企业,和各界分享了他们以匠心守正、与时代共进的瑰丽传奇。

黄昕拒绝了诸多跨国品牌的收购,除了他口中的“死磕”,还有着中国民族企业家的雄心。“我们目前成熟的产品已进入世界前三强了。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制造业会淘汰掉百分之八十的企业,存活下来的优质企业将会进入世界五百强。到那时,世界每个领域的前三强就一定会有中国企业的影子。”

黄昕坚定的语气让人感慨。正是“中国制造人”的这份坚韧、自信和智慧才是中国制造生生不息的源泉。对于这位吃过苦、拼过命、能读书的老牌创业者,他的任何梦想都不容小觑,因为他的梦想变现能力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