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KU ICB

温晓熙:于空白中崛起,以创新坚守 | 创新ICB·校友故事

Back

06 Sep 2021 | 校友故事

图片

温晓熙
港大ICB 整合实效管理(IPM)成都1班
港大ICB 金融市场与投资组合管理(FMPM)成都2班
成都瑞熙城市酒店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伴随着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中国女性创业者已逐渐成为商界不容忽视的新力量。在新经济蓬勃发展的省份,平均每19名女性中就有一名创业者。中国女性正在撑起中国创业的半边天。

温晓熙,在重灾后的四川,面对万马齐喑的市场逆势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十年间,她征战于房地产和酒店两大行业,创造性推出四川首家精品城市酒店品牌——瑞熙,相继在成都开设多家自有产权的品牌酒店。

温晓熙取自己和女儿的名字给品牌赋名,因为“瑞熙”就像是她的第二个孩子。砥砺十年间,激励温晓熙勇往直前的,除了一腔热血,更有呵护和陪伴一个品牌成长的决心和智慧。

 
瞄准空白,我行我上

 

温晓熙是学建筑出身。大学毕业后,她顺利进入成都一家著名的民营房地产企业做工程预算。后期因出众的综合素养,转型营销工作,一路升至营销总监。这份履历很励志,但还不算传奇,直到她被任命为公司副总。

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温晓熙临危受命,被公司紧急调任为公司副总,全面负责公司和成都政府合作的一个重点城市名片项目。“我接手这个项目时还只是一片空地,而同年十月份我们就要进行项目交付。”坦言在“半梦半醒间”接受新任命的温晓熙,面对现实,彻底清醒了。

因公司承接项目后把仅有的现金全部投入到广告营销中,温晓熙几乎是身无分文的周旋在施工单位和各类配套承接商之中。在内无支撑、外有重压的情况下,她还是坚持熬了过来。“我强大的抗压能力就是那时候培养出来的。”

这个项目不仅锤炼了温晓熙的抗压能力,也帮她将房地产开发流程全部都梳理了一遍,为日后的创业储备了能力和资源。在事业登顶的时刻,温晓熙选择离开职场,于2007年创立了一家以房地产营销为主业的公司,业务发展顺利。2008年,她相中了正在开发的科华天成大厦。这座大厦位于成都核心CBD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外观现代优美。温晓熙敏锐意识到该项目良好的市场前景,迅速和楼宇改造方达成合作。随着项目推进,温晓熙对这个项目有了新的盘算,“测算下来,我发现把建筑推倒重建后出售比租赁改造后再转租获得的利润空间更大。”温晓熙找到合作方提出新建议。原本急需用钱又怕麻烦的合作方最终被温晓熙打动。

“合作方就收了土地钱,后期项目定位、建筑设计、规划、报建、销售,包括后面的酒店项目,基本就是我一个人运作的。”十年后,万般艰辛浓缩在这短短一句话里。而十年来的现实是,温晓熙四处筹集启动资金,在支付了合作方全部的土地款后,所剩无几。这一次,她再次一边卖楼花筹钱,一边用各种方式促使工程承建方推进项目。“对施工方,我坦诚沟通。对消防承建方,我通过预支一套房子抵作了工程款项。”

就这样,楼一层层往上建,当建到十八层时,汶川大地震发生了。中国举国上下陷入悲痛,并全民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大地震后,楼市的悲观情绪占了上风,市面上比较萧条。”楼市被看空,工程停工,楼盘销售停摆,有投资人开始打退堂鼓,急于找温晓熙拿回投资款,使她濒临绝境。她消沉了一周,给自己打气,重新变回了“拼命三娘”,继续建楼。

天道酬勤,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启动,四川房地产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复苏,温晓熙的项目重获市场的青睐。楼还没有封顶,一波接一波的人就来和她商谈各种合作,其中就有很多酒店业投资人。“我觉得酒店业是讲求专业的行业,但我没有感受到投资人的专业性。他们都能做,为什么我不能?”温晓熙身上的冲劲再次被激发,她成立了成都瑞熙城市酒店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进军酒店业。

“酒店的名字‘瑞熙’,取自我和我女儿名字中的各一个字,寓意照亮自己,温暖他人。”温晓熙微笑回忆。她说用这个名字给新生的酒店赋名,意味着瑞熙将是她的另一个孩子,“把这样一个名字赋予自己的孩子,会促使我倾情投入这个项目。”事实上,温晓熙确实如哺育自己的孩子一般培育着瑞熙。 

 

 

“外行”领导内行,屡获区域第一

 

2008年后,因灾后重建及中国经济发展西进等因素,四川经济发展呈现蓬勃之态。同时,作为旅游大省,四川旅游市场在灾后也迅速恢复,并且愈加火热。“四川旅游市场的复苏和商务客源的显著增加,都给酒店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温晓熙的项目也迅速占据了市场先机。

确定酒店定位时,温晓熙的营销天赋发挥了巨大作用。十年前的商旅酒店市场绝大多数为各类快捷酒店所占有,但简单划一的客房设施和服务无疑已无法满足中端商旅客人的需求,而遍布中国各城市的精品城市酒店在十二年前的成都难觅踪迹,市场存在着让人兴奋的空白。

“我最初的想法,希望为商旅客人打造客户体验媲美四星酒店,而价格却更具竞争力的酒店。”温晓熙认为商旅客人对客房体验比较注重,而对酒店配套却没时间去感受。所以将重点放在为客户呈现与四星级酒店对等的客房陈设上,而舍弃的四星酒店配套则直接降低了客人的住店成本。用比快捷酒店略高的价格享受四星级的客房体验,这才是商旅客人的刚需。

作为70代的温晓熙了解同龄人的审美和需求。“我们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酒店设计,希望为酒店赋予文化内涵,因此选择以莲花为主题元素。”温晓熙在全面升级客房品质和服务的同时,将莲花这一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外在形象贯穿于服务人员的服饰、酒店内饰等诸多细节中。服务与品牌,和统一的莲花形象相结合,潜移默化让客户在良好体验中强化了品牌认知。

 

图片

 

“我们是第一家在成都做面向都市白领客群的城市精品酒店。”温晓熙的创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瑞熙以260元每晚的价格闯入市场,引客入住,凭借优良的品质、精准的定位和清新的文化主题让客户一住倾心,市场好评如潮。创新的瑞熙一炮而红,“不谦虚的说,应该算是成都南门区域精品城市酒店的标杆吧。”

因为第一家店的成功,依托莲文化主题和酒店品质共同彰显品牌底蕴的持续创新,成为瑞熙的优良传统。2011年,大丰店采用宜家家居设计风格,以广受好评的北欧简约风潮面向市场,对千篇一律的快捷酒店品牌做了一次迎合年轻人审美的新尝试。2013年,瑞熙先后在高校林立的红光镇及城北一环核心区域设立西华大学店和西北桥店。2017年,大丰店迁至更为繁华的大丰家乐福地段,以拥抱年轻和未来为设计思路,并结合最新时尚元素对新店功能及形象进行升级。瑞熙的“莲文化”在温晓熙的不断创新中,与时俱进,绽放新姿。

虽然瑞熙日前已在行业内颇具口碑,但创业过程亦跌宕起伏。创业之初,温晓熙就高薪聘请资深职业经理人负责酒店运营。对于从无到有的新开酒店,职业经理人固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也存在局限。“第一对酒店定位有失偏颇 ;第二管理不太接地气。”温晓熙评价。她的思虑不无道理。对于重经营的酒店业来说,酒店定位的精准以及管理的精良,不仅关系着酒店利润率,也关系着酒店的生死存亡。职业经理人在入职半年后离开,温晓熙再一次面对陌生专业领域,力挽狂澜,“我又一次赶鸭子上架,外行领导内行吧。”她谦虚地表示。

每天醒来就要面对几百号员工的人力成本,温晓熙的压力可想而知。所幸,她习惯在压力中求生,边学边干,酒店运营能力和经验逐步累积。“第一家店原有一百多名员工,我后期将三分之二人员进行了分流,运营品质保持不变。”“外行”温晓熙就这样在亲力亲为中成为酒店业的内行。

经过十余年发展,瑞熙酒店总营业面积共计三万平方,员工达200余人。温晓熙觉得一家酒店品牌要获得成功,三个因素不可或缺。第一,好口岸对酒店成功至关重要。“我们有一家门店的选址上采用双十五的理念,即从酒店出发十五分钟内到达两大地域核心区域。”第二,产品必须和市场及客户契合。如果产品和区域客户错位,再好的产品也无用武之地。第三,有凝聚力的优良团队才会为客户呈现具有温度的产品。“我们这支团队能坚持,有韧性。在瑞熙多年的发展中,我们一直提倡关爱相伴的理念。浸润在这种理念之下,我们的团队自然会将这份关爱合作传递给我们的客户。”

 
以学习求得自我和企业的双重突破

 

随着消费升级,城市精品酒店、智能商旅酒店等个性化酒店逐步兴起,亚朵等中端商旅酒店品牌也异军突起。这些都对原有中端商旅酒店的市场形成冲击。2012年起,温晓熙已感知市场竞争加剧,瑞熙告别高速增长期,发展走势趋于平稳。2015年,瑞熙首家门店营业收入首次出现下滑趋势,这让温晓熙彻底感受到市场变化。她马上组织员工开管理会,核查业务下滑的原因。一番头脑风暴后,温晓熙承认业绩下滑有竞争加剧的因素,但更多还需要从自身的管理找原因。“科华店除了商旅客,还有一部分来自KTV的休闲客人,这种品类的客户对服务并不挑剔,由此也导致了我们在服务提升上有所懈怠。”温晓熙认定瑞熙要回归酒店业的本质,强化品质管理。她火速设计并落地了客户满意度调查计划,三管齐下:一方面在客房放置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一方面抽样进行上门调研,另一方面100%进行网评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我们保证客调有效问卷要达到总数的15%以上。”

温晓熙的管理风格非常务实,客户满意度调查并不是走过场,而是用来量化服务,推动前端工作的改进,形成闭合的管理流。“我们在每周管理例会上讨论客户反馈,并依据客户意见督促各端口去改进。曾有一网络供应商被我们投诉多次无果,后来公司就以我的名义给供应商总部发了一份客户针对网络的投诉汇总,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管理形成闭环,瑞熙的服务品质得到保障。在几家知名的酒店预订网站上,客人对瑞熙几家门店的服务都非常认可,瑞熙对客户建议也给与了100%的回复和响应。

压力不仅来自于内部管理。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及酒店业竞争加剧,团队的激励和成长,新项目方向的选定和实施等诸多问题都给温晓熙很大压力。对重情义的她来说,人的因素带来的困惑更突出。“第一批员工都是我亲手带出道的,感情深厚。第一家店人员精简后,我快速开店,希望给他们更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历练。”温晓熙的愿望很美好,但团队依旧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人的能力无法承担重任,直接撂挑子走人,而有些则另谋高就。“作为创始人,我无法回避。他们走人,我只能顶上。”

面对各种新压力,温晓熙并未放弃。多年来,她已习惯通过学习去化解问题,“以前是被动学习,后来就变成主动学习了。”2017年,为了突破瓶颈,她带着两名下属一起报读了港大ICB课程,系统学习人员管理及财务管理,以期用更专业更开阔的视野来设计瑞熙的未来。“瑞熙在外界眼里是不错的品牌,但我们知道自身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我们组团来学习。”温晓熙说得很诚恳。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识内化的最佳途径是实践。在ICB求学谋突破的温晓熙,也在真实的商场中为瑞熙腾挪新的空间。她清醒认识到市场会朝资源雄厚的大连锁品牌集中,小鱼无法在大风暴中安生立命,为此她也曾计划采纳优质品牌求合作的建议,但最终因为难舍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瑞熙而选择坚守。

“能存活下来的小鱼,必然是能顺应发展浪潮找到自己的空间,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以此安生立命的。”温晓熙的分析不无道理。她在新风口下找到了瑞熙新的发展方向,“政府倡导公寓概念,而我们的团队精于酒店管理,同样也能胜任公寓管理项目。”这个策略固然是顺应政策大势,也是温晓熙多年经验积累使然。承接政府公寓项目既能发挥瑞熙管理优势,又无需投入巨资去购买或租赁公寓项目所需的产业。扬长避短,自然是上策。“现在正是我们的转型期。”创业多年,温晓熙再次回归到起点,只是这次起点更高,她更为成熟稳健。

爱美又好强的温晓熙无论是评价自己,还是设想未来时,总把家庭和个人因素放在第一位。她说自己最大的成功在于很好地平衡了家庭和事业,她的孩子也非常优秀。对于未来,她最大的期许是自己年过80时,依旧因为服务社会而受人尊敬。对于瑞熙,她依旧不会放手,在坚守酒店业务的同时会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而对于人的困惑,她如今已打开心结,“我打算放手让80后去做,去成长,以开放的心态去包容他们的试错,也会在过程中给与他们一些建议和纠正。当然也会引入90后员工,让瑞熙更有活力和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