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 ICB
刘江:全球新格局下如何重塑品牌 | 深度观点
Back16 Jul 2021 | 开学典礼
“明德应变 格物创新”
港大ICB 2021 年春季开学典礼暨工作坊
专题讲座(一)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全球新格局下如何重塑品牌”。刚才刘宁荣教授在致辞中也提到,创新不是有趣游戏,而是一个生存法则。事实上成功的品牌一定有其创新之处,创新可能成就一个品牌,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挑战。这是个很大的题目,只能挂一漏万,讲两个比较主要的话题。
话题一:“奇点”和差异化,从0到1
创新和品牌的从0到1,都是一个追求奇点与差异化的过程。谷歌人工智能专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的著作《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已经在国内翻译出版,书中提到AI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预测未来存在一个奇点,使人类超越自身的生物极限爆炸性发展,而我们正在朝着临界点前进。公司和品牌也存在很多奇点和差异化,需要探索与挖掘,甚至主动制造真实的奇点。事实上,所有初创企业都在追求奇点,成为独角兽企业的那一天,就达到了奇点的高度。
品牌创新的三步曲。第一步,做好产品与服务。第二步,讲好品牌故事。讲好故事不是光讲好的故事,而是把品牌故事真实地讲出来,虚假故事一旦曝光,品牌就跨掉了。第三步,形成良好口碑。这是更高的层次,顾客听了品牌故事,对产品和服务产生信任感,因此而购买产品或服务,获得体验,形成口碑。讲好故事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公关、广告、市场营销等,到顾客主动传颂故事,形成口碑效应,才是最大的成功。如果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非常大,达到奇点和差异化的程度,具有独一无二的稀缺性,那么主要精力就不用放在讲好品牌故事上,因为顾客会替你讲故事,由第三方顾客讲述的故事说服力是最强的,避免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奇点”和差异化为什么这么重要?首先,吸引眼球,诱发潜在用户的强烈兴趣与关注。第二,先发优势,后来者都是抄袭。先发优势带来垄断行业与市场的机会,最终达到垄断心灵的地步。垄断会带来溢价,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这就是为什么强大品牌的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反之,非品牌产品只能通过打折吸引用户。所以制造奇点与追求差异化是我们创业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创新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垂直创新,即0-1的创新。新想法、新领域、新技术等,都是从无到有的进步。新技术不止包括科技技术,也包括新的操作流程、组织方式与商业模式。高科技如第一款手机,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等0-1创新。而Uber(优步:打车应用)、Airbnb(爱彼迎:共享住房)则是新商业模式的0-1创新,它不包含太多的科技含量,而是利用现有技术进行组织方式的创新。另一种是水平创新,即1-N的创新。1-N就是在他人已经做出0-1的创新基础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扩大到各个领域甚至全球化。发达国家将其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广到全球的运作都是1-N的成功案例。例如福特是历史上第一位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让汽车成为大众产品,这也是1-N的创新。
0-1和1-N的创新都非常重要。美国有一群非常善于创新的人叫“PayPal黑手党”(PayPal Mafia),他们在1998年创办了PayPal公司,四年以后以15亿美金卖给了eBay。这些人2002年离开PayPal后,又创办了无数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如SpaceX、Tesla、YouTube等等。Tesla现在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 Palantir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这是一家IT公司,专门为美国政府和军方提供IT服务,今年刚刚上市。这些人为什么能够做出这么多0-1的创新呢?Palantir的创办者彼得·蒂尔(Peter Thiel)写了一本书,叫《从0到1》(《Zero to One》),我们可以从中了解0-1的创新是怎么回事。刚才刘宁荣教授也提到了,创新没有公式,需要独立思考,寻找创新的奇点所在之处,很显然PayPal Mafia都是独立思考的,他们创办的新公司涉及各个领域,以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办的SpaceX为例,火箭发射技术各国都能实现,但能够让火箭发射后平稳降落回收,甚至在船上降落,这就是0-1的创新,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已经用不断回收的火箭发射了很多项目。
制造“奇点”和追求差异化的五种方式
奇点和差异化能给顾客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以航空公司为例,曾经我们大多使用空客和波音飞机,现在有加拿大庞巴迪、巴西Embraer,中国的C919(尚未交付)、ARJ21等机型。飞机都差不多,怎么使我的航空品牌成为顾客首选?我们用了五种方式制造“奇点”和差异化体验。
第一层,从无到有做出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
第二层,优化产品和服务,扩展功能,增加特色。最新款Tesla车里没有挡杆,能够自动驾驶,这是新功能及特色,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这就是0-1的创新。迄今为止我们做的改良,如飞机从螺旋桨到喷气式飞机,从金属材料到波音787复合材料,都是功能或者特色的提升。
第三层,情感和个性化。以咖啡为例,咖啡豆是普通商品;不同烘焙方式或磨粉包装,是为它增加了功能和特色。拿铁上拉花则是个性化的情感互动,又增加了其价值。
第四层,身份、地位及归属感。再往上一个层次,是制造一个空间,让大家产生归属感,这是“我是谁”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城市白领或者自由职业者等中产阶级以上的人非常喜欢去星巴克,它是身份和归属感的象征。一如成功人士喜欢奔驰宝马。
第五层,价值观和人生意义。我为什么做这个企业,你为什么喝我的咖啡?因为我注重环保和生态农业,支持世界各地种植咖啡豆的贫困农民。把环保理念也融入产品和服务,这是一种价值认同。
以上是以星巴克为例打造的奇点和差异化价值链。提供的价值层次越高,忠诚度就越高,品牌溢价越高。一杯咖啡的产品价值1-2美分;加上功能可以卖到0.25美元;加上个性化、情感可以卖到1.5美元一杯,堂食是2-5元美元;最高层次则是无价,我们可以因为认同星巴克的价值观而购买他的股票。还有一点,越高阶层的顾客对价值越认同,甚至能达到宗教的程度,宗教信仰是无价的,人们为了理念甚至可以献出生命。当然不是指星巴克的理念,我们热爱的事业与品牌的原理也是一样的。
再来看可口可乐公司的创新。可口可乐公司创办于1886年,一个百年品牌为什么能给你新鲜的品牌感觉?它的品牌也经历过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个品牌之所以这么强大,不光是广告、公关做得好,事实上是创新做得好。135年以来,可口可乐广告词一共更新了48次。最早的时候强调产品:“请喝可乐”,那时候它还不太有名。“请大家来喝我的可乐”用了十多年,之后不断在奇点与差异化道路上提升层级。1904年新的广告词“我的可乐是可口的,喝了让你非常提神”强调了特色效用;1927年伴随着美国全球化,广告词是“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会买到一瓶可乐”,背后体现了它庞大物流的支持与国际商业运作,都属于功能与特色的层面。最新的广告词叫“Taste the feeling(来尝这个感觉)” 属于情感层面。1971年的“想给整个世界买一瓶可乐”,则是品牌归属感层面。
可乐是什么?可乐不就是糖水。它不好好卖糖水,为什么会去贩卖人生价值观?因为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人脑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爬行脑。爬行脑是所有的爬行动物都具备的底线,生存必需品。人是高级动物,我们的价值观与人生意义都属于爬行脑,这是底线的底线,绝对非理性。
第二个层次,边缘脑。负责情感管理,感觉和情感也是非理性的,为爬行脑做决定提供直观感受。麦当劳的口号“我就喜欢”,潜台词是哪怕这个东西有的时候不太健康,但是我喜欢,我感觉对。
第三个层次,理性脑。理性脑掌管脑的运用,收集逻辑事实与数据价值,进行理性判断。为什么买这个车?因为便宜,因为跑得快。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当你看到一辆车,让你耳热心跳,你一定会买下它。
大脑三个层次如果发生冲突,彼此争执不下的时候谁来管事?肯定是生存本能决定一切。这就是为什么著名品牌的宣传都从产品层次——产品多么好,车多么省油——到情感层次,再到最后没有理由非要不可的非理性层次。
话题二:全球新格局的挑战和机会
下面我们把差异化和奇点放在一边,转向第二个话题,即全球新格局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机会。
全球化发展历史
这张图是我最喜欢的,这个曲线是公元元年到2017年世界各大国GDP份额的变化。当然了,越往前数字越不准确,是历史学家与经济学家通过考证史籍大概估算的,越往后越精确,到了20世纪,我估计很多数字应该比较准确了。
全球发展之初,GDP由世界人口决定。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两个人口大国,他们在公元元年的时候GDP最高,所占份额最大。公元1000年左右,四大发明问世,对中国GDP增长产生明显影响。四大发明就是创新,而且是我们前面讲的0-1的创新。四大发明推动和支持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和第一次工业革命。作为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需要传播思想,就需要纸张与印刷术的支持。虽然西方人认为他们独立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但很可能是元朝军队把中国的纸张和印刷术带到欧洲,即刘教授提出的第一次全球化时期,蒙古人或阿拉伯人功不可没。
第一波全球化以蒸汽机为标志,工业化基本上是机器替代人力和畜力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第二波全球化,由美国和欧洲主导,第二波全球化是航空航天、生物制药、交通通讯等系列科技的高速发展,基本和中国无缘。中国的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和欧洲十二三世纪文艺复兴类似,当时中国的大学里占据主流的差不多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潮,让中国人做好了参与第三波全球化的思想准备。第三波全球化的主导产业是新兴产业,911之后,美国份额持续减产,中国崛起。美国走错方向,把重点放在反恐上,在80个国家开展反恐行动,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今年拜登入主白宫后刚刚结束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军队尚未撤离。中国则于2001年加入WTO,如虎添翼,快速赶上了世界发展脚步。
接下来的2019年,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新冠疫情。写了《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书的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表示:“以后划分世界纪年将引入一个新的概念B.C. 和 A.C.”,新元前(新冠肺炎元年之前)和新元后。所以,2019年也是世界历史发展史上全球格局转折的年份,会产生什么影响现在还不太清楚。
中国品牌的发展
中国品牌的排名在过去40年进步相当大,英国管理咨询公司“品牌金融”发布的《2020年国家品牌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国家品牌价值为23万亿美金,排名世界第一;位列第二的中国国家品牌价值为18万亿美金,为美国的70%;第三名日本则仅有4万亿美金。可以看出中美差距并不大,但现在也是非常关键的时刻,中国还不是第一,虽然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成了第一。
国际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发布的2020年全球品牌100强榜单(Best Global Brands 2020)显示,苹果公司蝉联榜首,亚马逊、微软紧随其后。华为是中国唯一上榜的企业,但是华为面对现有国际局势,能否继续保持在榜单中是个未知数。可口可乐排第六,前五位都是高科技行业,微软比较老一点,但微软通过不断创新保持了地位,可口可乐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卖糖水能够排到第六,靠的就是品牌。可口可乐一共有500多个品牌、3500种产品,每天全球有19亿人饮用可乐,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现象。所以我们中国品牌要做好,特别是中国企业要做好,我希望有更多中国品牌上榜,在这个名单上看到更多中国品牌。
全球新格局
刚才我讲到B.C.与A.C.,新冠前和新冠后格局有什么变化?企业做品牌经常用到SWOT分析,我们可以给中国也做一个SWOT分析,优势、劣势是内部的,机会、挑战是外部的。
优势:疫情控制的非常好,社会安定,人民相信政府,强大的制造业。
劣势: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刚刚宣布放开三胎,却发现年轻人都要“躺平”,因为养孩子成本太高,课外教学产业又受到影响,国进民退,产生了“内卷”与“躺平”文化。虽然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发明这样伟大的垂直创新,之后的垂直创新却很少,我们的水平创新(1-N)做得非常不错,但缺少自主品牌。
机会:我们要看到机会里面祸福相依。疫情期间出于防控需要关闭国门,对大众的心理影响是未知数。现在大家都在国内旅游,追求传统文化,爱国热情高涨,产生了一定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但民族主义超过一定限度会带来一些风险。
挑战:我相信逆全球化趋势是暂时的,从过去两千年来看,全球工业化中间会产生波动,但只是暂时的,第四波全球化一定会来临,但第四波全球化会产生什么新变化还是个未知数。西方现在和中国对立,中国企业受到抵制,中西方在终极价值观上分道扬镳。3月18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的中美“2+2”高层战略对话中,杨洁篪主任一句“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这个事件不可小觑,虽然发生在阿拉斯加的一个边缘角落,但这是中国与西方的公开决裂,“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说起来非常自豪,英文翻译比较温和,没有中文的气势和劲头。“不要干涉中国内政,中国不吃这一套”到了什么层次?到了刚才我们讲的爬行脑层次的表述,是非常重大的事件。
现在不光企业,国家也被迫选边站。香港的《苹果日报》因为违背《香港国安法》条例将被关闭;麦当劳在中国拥有庞大市场,其苹果派广告也饱受网民批评,被指责挺《苹果日报》。这种事件在中美与西方普遍存在,影响很大。
新格局下,品牌何去何从?
美国作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写了一本书叫《反脆弱》(《Antifragile》),书里说世界上存在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脆弱的东西,不堪一击,玻璃杯掉地上就碎了;第二种是坚固的东西,坚固不是脆弱的反义词,比如说玻璃杯掉地上碎了,铁杯子不会碎,它是坚固的;第三种是反脆弱的东西,反脆弱不是动词,是名词,不是反对脆弱,而是脆弱的反义词。在碰到不确定、压力、打击、危机的时候,反脆弱的东西会让你更加强大。
举个antifragile(反脆弱)的例子:人体与大自然都是反脆弱的。我们去健身房练肌肉,必须要练得肌肉酸疼,回家吃了蛋白质,睡觉,第二天更加强壮。森林大火是一种大自然的修复方式,森林植被长得太茂密,必须要通过大火清除一些多余植物,让剩下的植物获取生长空间与阳光资源。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出事故后居民撤离,现在已经成了动物与植物的乐园。自然能够从负面当中吸取能量自我修复,所以尼采说“凡是杀不死我的,必然使我更加强大”,创新正好是这个逻辑,不断创新赋予品牌反脆弱的特质。在全球新格局下,我们的品牌需要反脆弱。
刚才刘宁荣教授提到历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同一时空下存在国内、国外多个平行时空。事实上国内外对付疫情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和不同价值观、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及科技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品牌如何适应多个平行时空?
从品牌策略来讲,有外部架构上的单品牌和多品牌策略之分。单品牌如联邦快递或波音公司。苹果则是一个大品牌下多个子品牌,包括iPhone、Apple Watch等。宝洁公司是多品牌架构,很多人不知道吉列等子品牌属于P&G,这就叫多品牌。多品牌的优势在于单个子品牌发生危机不会影响其他子品牌,劣势则在于子品牌不能互相沾光,母品牌价值也无法照拂子品牌,各有优劣。品牌使用哪种品牌模式与发展历史及运行情况有关,但是我们也可以主动进行调整、保护或者做大企业。
品牌内部架构冰山(来源:刘江先生演讲PPT)
品牌内部的架构如同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非常小的一块。我们能够体验品牌的风格,包括它的产品设计、服务态度,以及如何与消费者沟通。航空公司的品牌体验从购票开始,网络购票了解便捷程度、里程计划,这是品牌感受的一部分。到了旅程当日,柜台办理登机牌,上飞机,和空姐互动等等,一趟飞行包括好几个小时的品牌体验。有的品牌体验时间非常短,例如星巴克,从走进店里,排队下单到拿到咖啡,品牌体验就完成了,堂食的体验时间会更长一些。这都是消费者能体验到的部分,体验不到的是冰山底下的目标和愿景,越往下越核心,核心价值主张如何变成系统流程,企业文化如何做出差异化等等。所以品牌可以通过调整内外部架构不断进行创新,应对世界格局、市场格局或者顾客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的品牌应该像彩虹一样有多种颜色,diversification多样化,多样化是反脆弱的表现。单一色彩如同人类吃饭挑食,都会带来难以应变的脆弱性。
如何应对国际危机?
讲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国内叫抖音,国际版叫TikTok。TikTok的发展非常迅速,据说现在新的TMD(头条、美团、滴滴)直击更早一些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几个互联网公司。TikTok 2016年在北京创办,2019年取得全球第一,现在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估价达到2500亿美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抖音挑战(TikTok challenge)是它的一个program,它是怎么成功的?就是把客户摆在第一位,做到了0-1的客户体验。从品牌角度讲,就是把功能推到了极致。它的内容发现功能和go viral功能非常好玩,适应了年轻人注意力短的特质,它有50%的用户是25岁以下的,紧跟潮流,制造潮流,不仅在普通人当中流行,各国明星都在玩。社区更是五花八门,任何兴趣爱好都可以找到同道者。
去年特朗普当政的时候,TikTok遇到了很大的麻烦,特朗普指责TikTok对美国安全形成了威胁,要求字节跳动在45天之内出售TikTok。字节跳动CEO张一鸣发布声明,表示字节跳动充分保护了客户的个人信息,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不存在安全隐患。刘宁荣教授说过应当应用所在国家的法律进行自我保护,身处哪个时空,就用对应的法律保护自己,我认为字节跳动就运用得非常好,最终字节跳动与美国政府达成方案,将TikTok国际与字节跳动剥离,字节跳动拥有80%股份,另外20%由美国公司拥有。美国消费者非常高兴,但国内反馈不佳,中国人不认可张一鸣卖掉TikTok,认为中国企业出海应该割韭菜而不是被割, TikTok应该像华为一样抗起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旗帜,反抗美国,尽忠报国。这件事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张一鸣也于5月份退出了TikTok一线,把精力聚焦在企业文化、算法技术、核心工艺等方面。事件本身我们不做点评,但作为公司来讲,TikTok正是运用了平行时空的方式,在不同市场进行运作。最近张一鸣给家乡龙岩市捐了5亿元,也是很好的企业公民。
TikTok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算是为数不多在全球获得成功的中国品牌。在座各位的企业如果已经走向国际或者打算走向国际,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必须形成反脆弱的策略。
问答环节
问题1: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之下,品牌创新应该注意什么重点?
数字转型问题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想一想刚才分享的大脑的三个层次,数字转型位于哪个层次?是最外面的理性脑皮层,用于处理数据。数字转型带来的大量数据,我们要对它进行分析、利用,转化成我们能够利用的,在情感层面和本能层面与顾客进行沟通的有效信息,它才有意义。
简单的说,数字转型是改变通讯方式,通过数据拉近品牌和顾客的距离,让互动更加快捷。在数字转型的同时,我们要做好情感层面的互动,包括产品设计时也需要考虑与顾客的情感互动,深层层面的价值观互动才是最强大的。企业都需要做数字转型,但不要像现在很多公司那样,将数字转型简单理解为投钱做系统、升级系统、购买平台。数字转型的关键目标是改善客户体验,需要结合客户体验的五个层次,将其他工作与最高层次发生关联,数字转型才有意义。
问题2:企业内部应该怎么筛选最适合自己行业的创新想法,有什么框架吗?项目开展后,怎么判断可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每个企业的方法会不一样,但是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刚才我讲的那本书《从0到1》(《Zero to One》),专门提了这个问题。书的作者彼得·蒂尔(Peter Thiel)现在是天使投资人,他去见初创公司时喜欢问:“你发现了什么大家都看到了但是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大家都不同意但你觉得是对的?”所以独立思考非常重要,如果大家都走同一条路上,最后产生的创新更可能是水平创新。以老鼠夹子为例,改善老鼠夹子是水平创新;而除了夹子外寻找新的方法打老鼠,才是0-1的垂直创新。要训练自己拥有0-1垂直创新的思考方式。企业领导者除了自行掌握这一技能之外,还要思考如何让企业员工都进行垂直创新行为,形成企业文化。
我跟中国企业打交道几十年,在国企、民企、初创企业、大企业、小企业都干过,我发现中国企业有一个特点,大家不敢随便说和老板想法不一致的话。刘强东(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有句名言:“我雇你来不是让你告诉我什么事做错了,是让你听我的话照我说的办。”这是很危险的。独立思考能力太重要了,我太太的侄儿在谷歌,他们的很多工程师没有KPI,没有目标,就是要产生新的想法,但是完全没有想法也不行。这就是独立思考,让更多人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3:一家企业的市场部员工,可以在产品和服务差异化方面采取哪些具体行动,让我们的品牌得到实质发展?
我之前在航空公司问过大家一个问题:在座各位谁是做品牌的,谁是做市场的?大家都把视线转到市场部同事那里,认为他们负责做品牌和市场,答案当然是错的,品牌与市场是每一个人参与去做的事。国内很多企业对市场部和公关部有一个错误认知,认为他们是宣传部门,工作就是投放广告、运营社交媒体、发布正面新闻、处理负面危机。其实不止是这样,市场部更大的责任是收集市场、行业、客户信息反馈到公司内部,让公司各部门共同协作,改良产品、优化服务、进而提升客户体验,这是你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
问题4:在快速发展的创业公司、初创公司,怎么做品牌创新?
品牌创新三部曲中,最最重要的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好,这是你要做的核心东西。先不要急着讲述品牌故事,把你的核心想清楚,到底做的是什么东西。当年马云做淘宝的时候,去找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争取投资,有20多个公司参与竞争,他只有6分钟时间,但讲得非常清楚:他要做什么、哪种商业模式、团队如何组织,他聚焦在产品上,产品做好了以后可以讲一些你的故事,但最重要的是把它做出来。
有一句话送给大家“Brand is behaved.(品牌是用行动表现的)”,对初创公司来讲,0-1的产品本身就是品牌,并不是市场部去设计Logo,打了广告才叫品牌,品牌、产品和企业是不能分开的。初创公司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设计创意、产品逻辑就是我们的品牌,就是用行动表现出来的品牌。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设计苹果的时候,他的品牌核心要素不是苹果电脑或者iphone,而是苹果公司的business(商业)设计,他在开始做苹果第一款产品的时候,已经设计好了未来几十年苹果公司要走的路,这个是他的品牌。
问题5:企业在营销的投入和品牌的投入上,有没有一个合适的比重?
这个问题分开问的话,可能是你们公司把品牌和营销分成了两块,在我看来应该放在一起。营销就是把品牌故事告诉市场,告诉潜在客户,这就是在做品牌。同时,客户服务能说不是做品牌吗?我在香港航空的时候,除了传统的公关部门、Marketing部门(市场部门)、设计部门归到我这里,我特别跟Management(管理层)说:把客户服务部门给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牌部门。为什么?客户体验等于品牌。
所以你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如果只是从传统营销理解,每个公司的营销、公关、广告板块占比不一样,B2C和B2B的公司也不一样。B2C用得多一些,从百分之几到两位数都有可能;B2B这方面用的少,以前在波音的时候用了不到2%,但是我们做了其他的事情,所以也没有非常严格说钱要用到多少。很多时候,最好的营销活动不是拿钱堆出来的,是一个好的想法或一个危机,把危机变成机会,可能对品牌有非常大的提升,而且花不了什么钱。
(本文整理自刘江先生演讲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