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 ICB
新年展望论坛 | 方舟博士:香港北部都会区对深港两地的战略意义
Back18 Jan 2024 | 深度观点
大家好,很高兴在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港大ICB)的港大讲堂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很多人对大湾区,对香港和深圳未来的发展都很关心。香港最近宣布了一个大计划:发展新界北部的北部都会区。这对香港和深圳两地的未来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呢?
为什么说北部都会区对香港会有特别大的意义呢?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香港是怎么形成的,英国人先后占领了香港岛和九龙,最后于1898年向清政府租借了新界,形成了今天香港的三个部分。这样的历史原因导致今天香港的主要经济、功能、活动区域,都集中在港岛北岸和九龙南边的位置。
图中紫色的区域,集中了香港好的就业机会和主要的经济活动,大家可以看到,都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的狭长区域。新界北部对香港意味着什么呢?过去我们把它视为远郊区的概念,就是香港的边陲地区。
来自深圳的朋友应该能在南山、福田、罗湖等地发现一个问题,香港把一些大家都不喜欢的业务性设施,比如垃圾堆填区、超级殡仪城等设施放在靠近深港边境的地方。这一行为背后体现了过去香港的传统规划思维,靠近边境的地方是香港最偏远的地区,所以才放一些大家都不喜欢的东西。所以“北部都会区”概念的提出,是香港思维观念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过去在香港人的心里,不用说新界北部, 以今天的活动地点为例,「港大讲堂」在九龙举行,过去香港人认为从港岛到九龙过个海都是很麻烦的事情。
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个小轶事。十多年前,香港政府曾经考虑要建一栋新的政府总部大楼,从原来的中环总部迁去新楼。新的政府总部大楼选址在哪里呢?有人向当时的特首建议:可以选择九龙启德机场搬迁后的空地,那里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要在中环、金钟一带跟商业地块争利。当时的特首听完以后表示反对,认为不行,公务员住惯了港岛,不喜欢过海。大家可以看到,搬到对岸的九龙,对当时的市区而言,都觉得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今天能够提出“北部都会区”的概念,实际上是香港整个规划思维理念的巨大突破。
要在传统的边陲地区建设香港的第二个城市中心,这个城市中心的意义何在呢?有三点特别的意义:
第一,“北部都会区”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一个重要平台。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之所以选择靠近广东、靠近深圳的地区发展建设香港的第二个都市中心,实际上是希望透过深圳反向辐射香港。
过去40年,深圳是紧贴着香港的边境发展起来的,但香港在这里划了一个边境地区,就算是香港的普通居民也不能随便进入这个区,有一个隔离带。今天香港主动把未来城市发展的重心迁移到靠近深圳的边境上,就是希望深圳能够反向辐射香港,带动香港北部的发展,某种意义上,它就是香港的浦东。
第二,“北部都会区”未来的核心产业是创新科技产业。香港的金融、地产很发达,但香港需要一个新的增长引擎,创新科技就是香港未来最重要的引擎。而且产业合作不仅仅发生在香港内部,为什么要在北部都会区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实际上希望能跟深圳的优势相结合,通过深圳的产业链对香港的拓展,能够在这里建立起一些产业带,完成在我国其他地方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在北部都会区发展香港的创科产业,不仅仅是香港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深港两地的事情,其实是整个国家、整个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非常重要的一环。
前面的嘉宾讲了很多中美关系相关的话题。现在科技创新竞争是中美竞争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香港特殊的优势在哪里?就是它作为国际自由港,能够吸收各类国际人才。刚才分享的李成教授也是从美国回流到香港的。
香港的弱势点在哪里?香港没有这方面的产业,恰恰深圳有这方面的产业,所以概念上的深港合作是希望深圳把产业延伸到香港,尤其把是一些高端的,比如研发中心延伸到香港,利用香港这个平台来吸纳国际资源和国际人才。曾经有一个深圳的民营科技企业老板跟我说,如果他现在招聘一位国际人才,放在香港工作和放在深圳工作的成本悬殊。光是个人所得税一项,深圳的个人所得税最高是45%,香港最高的税率是15%,光个人所得税一项就差30%,加上五险一金、社保等等,如果他支付同样的工资,从老板的角度而言,人才放在深圳他需要多付50%。
香港有一些特殊的政策,这还只是成本的一项,没有计算软环境的因素。香港是一个特别有利于国家吸纳国际人才的平台,这是深港合作的特殊意义。
第三,“北部都会区”创造了香港的第二个都市中心。香港自1842年开埠以来,整个经济活动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北部都会区的开发是香港开埠以来,整个城市空间最大的一个革命性变化,创造了香港的第二个都市中心。我曾在报纸上发表公开文章,把香港未来的格局形容成“北创科,南金融”,就是双核,南面港岛的核心产业是金融,北部都会区的核心产业是创新科技。
当时我受到金庸小说“南慕容,北乔峰”的启发,把香港未来格局写成“北创科,南金融”,后来我发现这个标题广为流传,我这篇文章刊登的第二周,就有香港的地产商广告用这个口号来推销新建的楼盘。所以这体现了香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
未来,整个北部都会区的重点发展区域,都是沿着深港边境的口岸发展。从西到东,包括深圳湾大桥南面,洪水桥、流浮山区域;在福田的皇岗口岸以南,包括大家知道的河套、溪田科技城;还有罗湖口岸以南、文锦渡口岸以南、莲塘、香园围口岸以南。这几个区域就是未来北部都会区的核心区域。
当然,北部都会区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可以说是香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计划。里面有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过去对港岛九龙市区、新界开发的都是新市镇,我们叫卫星城的概念,今天要摆脱卫星城概念,从国家和融入大湾区的角度来思考北部都会区的定位。
第二,北部都会区的成败,关键在于有效导入产业,作为整个国际创科中心的主要承载区。
第三,香港的整个规划、征收土地、完成行政程序的周期是很长的,本地的建筑劳工也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采用一些特事特办的方法来加快北部都会区发展,是香港和深圳共同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从北部都会区来讲,最重要的一个成败因素就是产业的导入,它不是一个卫星城,不是一个税城,它是一个产业新城。所以深圳的辐射因素是整个产业导入的最重要变量。深圳能不能有效地把科技产业延伸到香港,利用香港的特殊产业共同构建一个全新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是北部都会区成败的关键。我经常讲,北部都会区要避免成为几个加强版新市镇加上一个放大科学园的拼盘,它对于香港应该是一个全新培养的区域。
现在,北部都会区已经开始部分启动了。比如河套,大家都知道国务院前不久公布了河套的深圳园区发展方案。我们做河套的目的是什么?上图是目前香港方面河套的岛,对面北岸就是深圳那一侧的河套,即福田保税区加上黄岗口岸区域。在这片大约一平方公里加三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我们要干什么呢?我们希望在两个园区内实现“7个通”。
第一,税务安排。在深圳园区的税率能够跟香港的税率拉平、看齐。
第二,货物通。货物通是什么概念呢?深圳园区把海关后撤到园区以外“二线关”的位置,深圳的三平方公里就能和香港之间实现货物打通,实现类似于保税区的货物流动模式。
第三,人员通。大家今天排队过关,如果不是拿香港身份证,可能有时候还挺麻烦的。未来在这两个园区在白名单之内,区内工作人员会有一个专门的过境通道,实现人脸识别技术的无感通关。
第四,资金通。希望能够在两个园区内打通两地的创科资金。今天不管是香港的资金北上投资内地科技企业,还是内地的创投资金想来投资香港的科技企业,里面都有很多跨境的障碍。我们希望在两个河套园区率先打通资金的流动。
第五,信息通。信息通最重要的是互联网,在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在深圳园区的机构,可以直接接上香港的互联网服务器,实现信息通。
第六,数据通。稍后,港大讲堂的分享嘉宾车品觉先生会给我们介绍两地跨境数据的连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希望在河套内部能有国际数据的专用通道,实现数据的跨境流通。
第七,车流通。现在深港两地的车还不能互通,只有两地牌的车才能在深港之间互相行驶。未来只要是园区内的登记车辆,就能够在两个园区内实现流通。
这就是在河套两地先行先试的“7个通”。
最后,我想特别提及一点,如果北部都会区建成以后,深港两地在空间上真正构成了一个大都市圈。今天深圳河边境还是采用军事禁区的管理方式。
未来,在保持边境控制的前提下,现在技术很发达,有红外线的各种装置,完全可以进行探测,不需要用铁丝网围住的形式。未来我们希望在深港两岸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清水岸线两个大都市之间的滨河观光公路。这就是我们对北部都会区未来深圳合作的愿景,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方舟 博士
Dr. Joe Fang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