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 ICB
2019新生代丨以创新与时代赛跑,用智慧筑梦财富人生
Back12 Jun 2019 | Announcement
每年开学,我们总会被某种力量所打动。此前,他们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里自我鞭策、但求精进,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历经艰辛与荣耀。此刻,他们决定站在全新的起点,交换彼此的梦想,并肩启程去突破下一个自我成就的极限。
2019年「新生代」专栏,邀请到来自全国不同城市,修读不同专业的管理精英,于5月开学典礼暨校内工作坊期间,与大家分享新鲜体验与内心感悟。
(注:衷心感谢各位同学参加我们此次主题采访的录制,本篇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在王艳的职业道德六大项里,其中有一项是 “终身学习,为人师表”,一直保持知识结构最新,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几年前,王艳白手起家,与同伴一起创业,一切从零做起。三年辛苦不寻常,他们终于成功拿到1500万的融资……这次创业经历,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创业的过程中,她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并收获了一个信念——不停地努力,不断地进步。
在从业过程中,王艳一直坚持“真诚、创新、和谐”的团队管理理念,带领团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王艳认为,在人员管理方面,由于人员分工不同,年龄、受教育背景、生活方式等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在人员的沟通方式、使用调配、价值观引导、归属感搭建方面,都要有不同的侧重。
选择港大ICB,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创业过程中,王艳意识到要多学习一些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来弥补自己的短板,而港大ICB“终身学习”的理念也与她的从业准则不谋而合。来到港大ICB,王艳表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讲师的专业能力、课程内容体系、学习氛围等都让她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心。每一天,王艳认真规划着自己的学习时间:8小时工作、碎片时间学习英语、阶段性时间学习金融知识,一切安排得有条不紊。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王艳始终认为,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学会整合创新,才能在积累与沉淀中寻求成长。
大学毕业就进入民生银行工作,从客户经理到支行行长,余婷的职业生涯可谓是稳扎稳打。在余婷看来,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四种最基本的素养:蓬勃昂扬的斗志和稳定开放的心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有健康的体魄和敏捷的思维。而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又显得尤为重要。
在知识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人工智能不断切入人类社会的当下,余婷一直有一种时不我待的危机感。“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要保持职业生涯的耐力和速度。要深刻理解整个商业社会的运行规则,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坚持知识更新,学习和工作始终做到相辅相成;要多学科多门类地学习了解掌握,尽量把自己培养成为跨领域的通用人才;坚持独立思考,并随时在实践中检验思考的合理性。”
专业、前瞻、实效,包容、格物,创新,余婷用这几个关键词给港大ICB做了注解。对于在这里的学习,余婷有着很高的期许:“希望收获专业知识,收获良师挚友。希望学以致用,学以致悟,学以致变,争取将自己塑造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金融从业人员,和同学们精诚团结,共同成为担当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栾义来20年的职业生涯里,走过南闯过北,做过编码和技术架构,管过产品研发和平台运营,干过投融资,创过业,亲自参与创办过估值35亿美金的明星电商企业……在技术、运营、资本的多维世界里,洞察着人生。
走过这些年,有一条准则是他一直所坚守的,那就是:终身学习、跨界学习。栾义来表示:“大时代给每个人带来的机会和压力都很大,与其抗拒,不如拥抱和适应,以谦卑的姿态终身学习,对这个世界时刻保持好奇和探究的心态,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与港大ICB的相识,应该是他人生中“美好的事情”之一。“之前是通过阅读和实践来保持学习的状态,现在是通过学习港大ICB的课程来提升自己。”内地和国际的融合、专业和前沿的碰撞——这是港大ICB留给栾义来的最深刻的印象。“在这里,希望学好企业财务与投资管理(CFIM)课程的知识,受到港大ICB开阔的思维和视野的熏陶,结识有趣而专业的灵魂。”
对于“专业”二字,栾义来有自己的见解,那就是对自己从事的领域要有十年以上的积累和练习,并时刻保持谦虚和敬畏的气质去持续跟踪和学习本领域的前沿知识,领先但要接地气。
在这个个性兼容的时代,人们对于商界精英的评判标准也变得十分多元。但在栾义来看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都应该具备这样的素养:懂业务,优秀的管理者必须首先是“行业专家”。既有低头拉车的本领,也有战略前瞻的思考力;懂人性、具有人格魅力;杀伐果断、懂得分利益。唯有如此,才能在飞速变化的时代中,领跑于所在的行业。
从中外商业银行,到地产公司的投资者关系和投资管理工作,鲁莹在金融和地产领域中穿行了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在鲁莹看来,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具备很好的商业素养,需在处理好组织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带给了团队追求丰盛生命的理念的同时,平衡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
面对这个不确定的时代,要在人生长跑中保持耐力与速度,“终身学习”已经涵盖了所有的答案。鲁莹对此也有进一步的解读:“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充电,知道补充什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小步快跑,去向哪里,这个应该是终其一生都要修炼的功课。”
鲁莹认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是周围人、事、物的总和。“时代的变化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个人技能、生活方式造成很大影响,这些影响需要我们放下过去旧的经验,重新学习和塑造自我的认知,去更新我们与周围的关系。”
与港大ICB的相遇,被鲁莹形容成“单身好久的人突然遇到了理想的另一半”。来到港大ICB,她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实践与学术的碰撞,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宁静的校园生活,浓郁的学术氛围,让她突然有了一种生命被更新的感觉,也让她更乐于去思考一些深层次的话题。“重塑自己认知的这个过程和感受,是我最在意的。在此还遇到了很多生命道路上更多的同路人,这也是额外收获。”
也许是基于继续学习的迫切需求,也许是多年前的一个梦想,从事营销职业9年的蔡斯媛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跨专业的学习,选读港大ICB金融与商业管理课程。她把人生比作一场长跑,需要耐力与速度的平衡,更要提前做好阶段性及长期规划,同时要保持自己的节奏及顺势而为。
在蔡斯媛看来,领导者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果敢的规划和决策能力、突出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管理中最难的是对人的管理。我一直坚信,人对了,事情自然也能对了。”谈到包容个体的多样性,蔡斯媛表示“个体的多样性意味着如何让个体最大化的发挥其优势,如何让他们依据性格及优势更好的匹配工作及团队角色、如何调动积极性等,让下属工作有效,方能产生最大的产能。”
她认为,“专业”就是知识技能的不断精进,在工作上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发现“痛点”的基础。而“痛点”所代表的其实是“精准的需求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细分领域及未涉足的领域,才有创新的空间。创新需要头脑,需要灵光一现,更重要的是,需要专业的沉淀,厚积薄发。
蔡斯媛希望通过在港大ICB的学习,能够做到放下局限,放下障碍,实现从实践到方法论的提升,从而在金融、商业上看到更大的格局。并且学会用商业模型的各种工具,看清商业行为背后的思维逻辑,将碎片化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性复盘,用升华形成的方法,提高管理与决策的能力。
阔别校园近9年,如今回归,蔡斯琪用“难能可贵”来形容自己的选择。这位在房地产领域从业近9年的职场女精英,有一天突然发现,单纯熟练掌握房地产市场、客户、运营方面的经验,已不足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这个世界变化飞快,一个不留神就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积累已经用不上了,需要与时俱进、沉下心来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于是,她和姐姐蔡斯媛一同报读了港大ICB金融与商业管理课程。她眼中的港大ICB,传承了香港大学严谨、自由的学术风格,具有国际化视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性教学方式让学习与提升贯穿始终。
蔡斯琪认为,管理者不一定是把事做得最好的那个人,他需要具备特定的管理素质,最重要的是洞察力、预见性及平衡性。对外需要发现行业、市场的变化,对内需要平衡团队中的每个人、协调自己所在团队与其它团队之间的关系。要具备职业信念,为公司及行业的发展创造价值;更要具备管理信念,以人为本,以目标为纲,刚柔并济。她认为,管理中最难的一件事是向上管理,即如何处理好老板对你及团队的预期、引导他对成果等方面的认可,这是我们在未来的职场中需要强化的。
面对这个不确定的时代,让自己拥有选择权是最重要的,通过结合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来建立以自我能力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自己在时代的大浪潮中保有耐力。
这是一个属于追梦者的时代,人们用奔跑的姿态,迎接每一天的清晨。“不日新者必日退”,与优秀的企业菁英对话,我们再次印证,一切新鲜、丰富、有着蓬勃活力的生命,一定是那些在奔跑中时时汲取知识养分的个体。
王艳在不断自我提升中,用时间轴来认真规划学习时间和未来的职业人生。
始终保持一种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在余婷看来,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要保持职业生涯的耐力和速度。
栾义来坚持“以谦卑的姿态终身学习”的态度来面对大时代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并在这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新鲜的知识、认识不同的人,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
如何面对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鲁莹用“终身学习”四个字概括了所有的答案。她始终保持“空杯心态”,保持人生长跑中的“耐力与速度”。
蔡斯媛把自己未来的人生,定义为“学习-践行-再学习-再践行的多段式人生”,并坚定地认为,这将会是未来生活的常态。
一直秉承“终身学习”态度的蔡斯琪认为,要学会找到一个好的观测视角,从不确定中看到确定性,精准出击,先人一步,在人生的长跑中赢得“速度”。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
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里书写。
指针不停,学习不止;一路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