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KU ICB

上海教学中心年度论坛隆重举行,纵论“不确定时代”企业突围之道 | 活动精粹

Back

19 Nov 2020 | Announcement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让各行各业经历了一次压力测试,更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后疫情时代,企业如何在不确定的发展进程中突出重围?企业未来发展之路是共创还是颠覆?这成为各行各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11月7日,由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上海教学中心主办的年度论坛“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共创VS.颠覆”在上海网红地标——上海机遇中心成功举行。新加坡交易所中国区助理副总裁李彦萱,港大ICB客席讲师、禮欽资本联合创始人和执行合伙人、前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大中华、亚太及印度地区首席技术官秦琮,波司登品牌副总监徐雁朋以及港大ICB客席讲师、前固特异亚太区人资副总裁刘庆煜共同出席了本次论坛。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高管分享了行业干货与独家解读,共同探讨了后疫情时代的企业发展路径与理念。

李彦萱女士:
顺势而为,攫取复利收益

“只要你有清晰的人生计划和长期坚持的耐心,顺势而为的复利会使你走向真正的成功。”李彦萱展示了全球各指数近30年来的表现并分享了新交所的相关情况。新交所是通往国际资本的亚洲门户,作为亚洲市场的一站式交易平台,投资品涵盖了股票、固定收益、衍生产品、大宗商品以及全球产品。在此基础上,李彦萱对2020新交所投资产品进行了盘点,帮助投资人洞悉未来变化,锁定投资收益。

秦琮先生:
企业数字化转型
动态能力是关键

秦博士首先通过一组数字为大家揭开了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真相”。他指出90%的公司高管认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46%的公司高管认为数字化对业务的影响较大,但只有10%的公司高管认为数字化已经产生了业务结果。

目前已经成为“网红”概念的数字化转型,其本质到底是什么?秦博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核心业务的数字化,包括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以及数字化转型三大阶段。他进一步指出,数字化转换其实是信息的数字化,是从模拟形态到数字形态的转换过程;而数字化升级则是流程的数字化,要运用ERP、CRM、SCM等一系列数字技术提供工作效率;当企业进入到了数字化转型阶段应实现业务的数字化,这不仅要触及公司的核心业务,还要在新兴的数字化商业环境中发展出新的业务、商业模式和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从工业化时代到数字化时代,企业的关注重点、价值主张、技术、能力和边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秦博士指出,“迎接数字化转型挑战的关键在于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变化是数字化时代的根本特征,企业具备的能力必须是动态的。”

既然是动态的,就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秦博士随后指出感知能力、捕获能力以及转型能力是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三大关键因素。其中感知能力是数字化转型中评估和确认危机的能力。感知的起点是客户,重点是同理心和想象力,着陆点是客户/社会价值。而捕获能力则为调动资源果断投入,专注执行的能力。秦博士坦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要素就在于开放式创新与合适的商业模式。此外,对数字化生态系统进行深刻洞察则是企业提升转型能力的重中之重。

徐雁朋先生:
漂亮的营销“组合拳”
助力国货重生

近年来,很多中国品牌快速崛起,这正是国货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的过程。徐雁朋首先和大家分享了百雀羚、李宁以及回力这三大国货品牌的转型之路,指出很多消费者对中国传统品牌又重新燃起了好感。

随后,徐雁朋重点讲述了波司登是如何从爸爸妈妈的品牌成长为如今的国货之光。他表示过去当大家谈到到波司登时,消费者通常会将其称为爸爸妈妈的品牌,虽然知名度极高,但是时尚度不足。然而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波司登便在消费者心目中成功转型,成为国货的代表。

 44年来,波司登专注于羽绒服领域。从1976年8台缝纫踏上创业之路,再到1992年正式注册了“波司登”商标,徐雁朋为大家娓娓道来波司登的创业史。从1995年开始,波司登连续25年全国销量第一,畅销全球72个国家,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羽绒服第一品牌。

但波司登并未止步于此,从2018年开始,波司登在两年时间内,用一系列品牌举措,快速推动品牌重塑与升级,从而改变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徐雁朋随后为大家详细拆解了波司登近年来的一系列公关打法和营销活动,包括“纽约时装周最贵合照”热搜话题的营造、联手前爱马仕创意总监高缇耶发布联名款、打造行业首次科技发布会并发布全球顶配羽绒服、助力2020珠峰高程测量和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等。

但打造品牌除了公关传播更需要提升美誉度和好感,面对当下的疫情危机更要履行社会责任。徐雁朋坦言今年2月波司登捐赠了3亿元羽绒服驰援抗疫一线,48小时火线备料赶制防护隔离衣,为“寒风中的英雄”送上温暖羽绒度,并代表中国品牌在伦敦时装周发声。“从爸爸妈妈的品牌到国货之光,初心未曾改变 ,波司登一直在努力!”

刘庆煜先生:
员工契合——
企业未来发展的致胜砝码

刘庆煜首先介绍了当前全球企业员工契合的现状,他指出全球只有15%的员工充分参与了组织的工作,且在过去10年间全球的员工契合表现并没有大幅度的提升。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员工契合的止步不前?刘庆煜给出了五点原因:一是将员工契合当作员工满意度来看;二是过度关注如何“测量”员工契合;三是将目标设得太低或修改契合的分数定义;四是把员工契合当作HR的事;五是认为业务不好时,员工契合不可能进步。

随后,刘庆煜进一步阐释到,员工必须“自愿”从心、智和行为上参与到组织中,尽心尽力工作;并在个人与工作、个人与同事以及个人与领导层的三重关系中获得积极正向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员工契合。

员工契合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与企业的表现息息相关,并已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制胜砝码。在此基础上,刘庆煜又分析了目前员工契合在中国的现状。他指出中国敬业员工的比例仅占6%,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顺从权威的文化特质与管理模式无法让员工发挥主动性,员工觉得自己意见受到重视的比例较低。”

未来,中国有超4亿的中产阶级消费者,消费将占中国GDP的65%。所以刘庆煜认为吸引新的消费者要从一线员工开始,且要将更多的资源放在一线员工,而非中高层员工。此外,还要注重员工与工作、员工与员工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而面对疫情常态化的现状,刘庆煜又进一步分析了员工管理的方向。他指出企业首先应就公司方向、员工意见强化沟通,营造关爱氛围,疏导员工的负面情绪。其次要精简组织,优化人岗匹配并保留核心人才。再次要调整组织体系,包括工作流程和绩效管理体系。最后还要根据成本和岗位变化,即使调整薪酬体系和福利安排。

“想要取得员工契合的长期成功,就要避免将员工契合视为是单一性的思维;在了解公司现况的基础上,将员工契合列为公司的优先要务之一;并将员工契合策略与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策略相结合。”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上海教学中心年度论坛在嘉宾们的精彩分享中圆满落幕。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各行业企业高管提供了一次深度交流的宝贵机会。在新的一年,香港大学SPACE中国业商学院将继续以培养具备专业深度和管理广度的企业领袖为使命,全方位满足中高层管理者的学习深造需求,助力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