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商业模式三级跳:你的公司在“叠加”补丁,还是在“创构”未来?
返回2025年8月28日 | 深度观点
最近和一位做传统制造业的老板聊天,他忧心忡忡。
他说:“倪老师,我们也上了AI,生产线效率提升了15%,成本降了10%。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还是慌。
总觉得隔壁那家新公司,虽然现在规模还小,但他们玩的东西我看不懂,感觉随时会把我们这些‘老家伙’拍死在沙滩上。”
这位老板的“慌”,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一种极其敏锐的商业直觉。
他敏锐地察觉到,AI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而是一场商业模式的“范式转移”。
你用AI来优化现在,而你的对手,可能正用AI来创造未来。
那么,面对AI这股颠覆性的力量,企业究竟该如何布局?我想你要关注AI商业模式变革的“三级跳” 。
01
第一级跳:叠加(+AI)——在旧地图上标注新地点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AI应用模式 。
它的本质,是在你原有的业务流程或产品功能上,增加一个AI模块,让它具备新的价值。
你看啊,这就像:
保险公司的核保流程,叠加一个AI风险评估模型,提高审核效率 。
语言学习App里,叠加一个AI口语陪练,增加用户粘性 。
你的智能客服,叠加一个能自动回复常见问题的机器人。
“叠加”模式的优点是见效快、风险低,能带来局部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
但它的天花板也显而易见:它没有改变你商业模式的根基。
这就好比你还在用一张老旧的纸质地图,只是用一支荧光笔在上面标注了几个新的兴趣点。你的行动逻辑、你看世界的方式,都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如果你停留于此,你获得的只是报告中所说的“红利型机会”——一种很快会被竞争对手模仿并超越的短期优势 。
02
第二级跳:局部重构(AI+)——为一块新大陆绘制新地图
这一跳,难度和价值都陡然提升。
局部重构,是指用AI的理念,对某个特定的应用或业务单元,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构建 。这已经进入了“AI+”的范畴。比如过去苹果Siri,更像是一个“叠加”的语音命令工具。
而未来的Siri,将以生成式AI为核心,深度整合手机内的所有应用。它不再是一个功能,而是一个贯穿所有体验的“智能中枢”。
再比如,传统软件开发,是“人写代码”。而AI时代的软件开发,可能是“人提需求,AI生成代码,人来修正和整合”。整个开发的“生产关系”都被重构了。
你看,“局部重构”不再是修修补补,而是推倒一块旧建筑,用全新的AI原生理念,建造一栋新大楼。
它要求企业敢于放弃一部分既有优势和成熟流程,在核心业务上动刀子。这需要巨大的决心和魄力。
03
第三级跳:创构(AI Native)——发现并创造一个新世界
这是最高的一级,是属于“开创者”的领域。
创构,是采用生成式AI的理念,对系统内的多个应用进行整体的、全新的构建,从而释放颠覆性的价值 。
它不是“AI+某个行业”,而是生来就长在AI土壤里的“AI原生”物种。
就像蒸汽机之于工厂制,互联网之于电子商务 。工厂和电商,都不是对原有模式的改良,而是基于新技术诞生的、前所未有的“新物种”。
今天的AI“创构”是什么样的?
可能是一个端到端的智能座舱系统,它整合了驾驶、娱乐、办公、生活服务,把汽车变成了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
可能是DeepSeek这样的AI原生组织,80%以上都是科研人员,组织架构极度扁平,以算法为核心,快速迭代,展现出“液态硅基生命体”般的恐怖进化力 。
“创构”级别的玩家,思考的不是“我如何用AI”,而是“有了AI,世界可以变成什么样”。
他们追求的,是报告中定义的“跨越式机会”,一旦成功,将构建起极高的竞争壁垒和广阔的价值空间 。
04
写在最后:立高望远,方能行远
古语有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向最高标准看齐,最多能达到中等水平;如果只向中等标准看齐,那结果多半是下等。
这正是给所有企业家在AI转型中的终极警示。
如果你的战略眼光只停留在“叠加”,那你最终可能连效率提升的红利都吃不到,因为你的对手早就开始“重构”了。
如果你的目标是“局部重构”,那你或许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追随者,在行业里占据一席之地。
而只有那些敢于挑战“创构”的企业家,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定义者和领导者。
当然,这并非要求所有企业都立刻All in“创构”。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关键在于,你的“心”要放在哪里。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有一个著名的“单双向门”决策理论 。
“双向门”决策:风险低、可逆的决策,可以快速尝试,错了也能退回来。就像AI的“叠加”和一些“局部重构”的尝试 。
“单向门”决策:风险高、不可逆的重大决策,必须极度审慎 。这就像决定是否要进行“创构”级的商业模式变革。
作为领导者,你的智慧就在于,既要鼓励团队大胆去走“双向门”,快速试错和迭代。
又要为整个企业积蓄力量,在看准时机后,有魄力、有能力去推开那扇通往未来的“单向门”。
那么,请审视你的企业:你们的AI战略,正处于“三级跳”的哪个阶段?你们为下一次跃升,做好准备了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洞察。
作者简介:
倪云华 先生 Mr Yunhua Ni
客座副教授
NXT智库咨询创始人
曾于普华永道及IBM等跨国公司任高级顾问
香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