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全球经济格局重构与中国经济发展

返回

2025年1月24日 | 深度观点

2025年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新年展望论坛 乔虹博士主题分享

 

 

我认为用10-15分钟的时间来探讨如此宏大的话题,或许稍显仓促。因此,我将集中为大家介绍,在目前全球经济和市场的背景下2025年亚太地区以及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近期情况来看,在市场表现方面,大家对今年中国经济的展望存在一定的担忧,对于企业的盈利情况也有所纠结。这种情绪在前几个交易日中已经有所体现,市场情绪似乎逐渐受到一定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来看,市场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是数据方面是否出现企稳回暖的迹象。这样的期望也有其原因。去年9月24日,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金融领域的三个重要部委领衔,释放出政策转向的希望。紧接着,在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出现了新的政策信号。此后,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等部门的新闻发布会,进一步点燃了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的希望。因此,在去年9月底至10月初,都出现了一波明显的上升行情。在市场这一系列动作背后,蕴含着投资者的希望,即在政策变暖、进一步放松之后,未来3至6个月时间内,能够逐渐看到整体宏观企稳回升的状态。如今,我们仿佛处于交了作业等待老师批改分数的阶段,期待着成绩的揭晓。从最近的数据来看,无论是10月份还是11月份的月度数据,如生产企业的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零售总额等,我们似乎并未看到特别明显的马上变好的状态。而12月份的数据要等到下周五(1月17日)才会公布,在官方数据出炉之前,大家不由得会关注一些高频数据,如票房、各类消费品、必需品的销售,以及汽车销售、水泥、钢材和铜材的价格等。

 

整体而言,在过去一个半月里,我们尚未看到非常明显的回升态势。从投资和消费两个角度来看,目前最多只是企稳,并未出现明显的转好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领域都毫无积极信号。在某些有政策支持的行业,如家电、汽车等,我们确实看到了较好的增长。然而,在没有政策支持的领域,基本处于相对稳定但未见好转的状态。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我们观察到一手房销售在12月份表现尚可,整体并未出现下滑。很多人曾担心24年10月份释放的政策红利之后,可能会导致12月份市场回落,但目前情况似乎还算稳定,并未出现明显下滑。不过,二手房市场开始出现下行趋势。因此,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现象,比如有企业回来拿地,不仅有央企,还有民企也开始拿地,但这普遍还只是处于最早期的企稳状态。近期市场情况大致如此。

 

接下来,大家关注的焦点可能是市场在未来是否会不再仅仅关注数据,而是转向对政策方面的期待。在过去一周,大家翘首以盼,希望看到更多政策刺激措施出台。然而,在关于“两新”政策发布会上,对于具体政策刺激的规模仍未给出明确数字,要等到3月份,这无疑成为大家心中的一大担忧。我们认为大家或许不必过于紧张。因为央行尚未采取行动,如果央行向市场保证适时进行降息降准,那么降准的事实或许已为时不远。在春节之前,央行当然也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但采用降准的方式,应该能够释放出更有利于市场的信号。

 

除了市场契机之外,目前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环境中,以下事件可能在未来3至6个月间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例如,美国降息决策的不确定性。我们原本预计美国银行今年会有两次降息,分别在3月和6月,但根据上周五(1月3日)的数据,降息的可能性似乎已经不存在。如果没有降息,甚至可能在下次决策中出现加息的情况。若美国美联储今年不降息反而加息,那么对市场将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会给外部环境带来挑战,如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对于整个亚太区,我们原本认为今年会有6个或以上的央行在地区内部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降息。但如果美国不降息反加息,将给亚太地区带来一定的变数。

 

在此种情形下,若再叠加关税压力,不确定性因素将更为显著。尽管美国银行仍保持较为乐观的预期,但我们认为中国今年仍可能会受到一些关税影响,不过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应该是逐步、缓慢地增加,即使特朗普在20号上任之后,也不会出现一次性加到60%的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尽管2025年中国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但依然有望冲破这些阻碍,并且稳定在4.5%左右的GDP水平上。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乔虹 博士  Dr Qiao, Hong Helen

美林 (亚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美银全球研究部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