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生时代:企业如何避免被 “好用” 的工具反噬?
返回2025年10月22日 | 深度观点

*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原标题为《企业争胜重在人机互补》。
当Claude Code能听懂「帮我构建一个电商推荐系统」的自然语言指令,并在15分钟内输出可运行代码时,「写代码」的定义正被改写。根据创业加速器Y Combinator最新数据,25%初创已使用人工智能(AI)生成95%以上的基础代码,而这数字在18个月前还是很低。氛围编程(Vibe Coding)等AI工具,正以3种颠覆性方式重塑程序开发流程:自动化重复任务、实时对代码错误修正,以及通过自然语言的交互,顺应感觉与直觉引导程序逻辑,使编程门坎降低。
一位资深架构师展示了两组GitHub代码提交的纪录:依赖AI的新手在3个月内的项目提交量增长300%,但系统性的设计问题,却比传统训练的编程人员上升了47%。这揭示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当中学生都用AI作文的时候,日后文章的创作质量还会高吗?
当95%代码由AI生成,初级开发者便逐渐失去理解从零构建较复杂项目标机会,就像驾校学员直接启动自动驾驶功能,永远无法掌握紧急避障的肌肉记忆。还有一个更糟糕的消息是,在持续运用大量AI工具后,队中竟无人能理解AI当初的设计逻辑,导致系统的可解释性降低。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关注点正从单纯的「任务自动化」转向更深层次的「能力增强」。成功关键不再是人类与AI的角逐,而是两者如何高效协同合作。AI不再是替代人力的工具,而是增强人类能力的合作伙伴,这种模式被称为共生Al(Symbiotic Al)。该理念基于「莫拉维克悖论」(Moravec's Paradox),常识、创造力、情感判断、价值观等对AI而言是困难的任务,但对人类来说却很简单,成功协作模式正是利用了AI的优势,如不眠不休处理海量数据、快速识别模式、执行重复性任务、保持客观性等。
人类的优势在于战略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理解他人情感、伦理判断等,因此企业必须从「AI能否取代人类的岗位」转变为[AI如何协助这些员工,使其创造更高价值」。这种「增强优先」的策略,有助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并提升业务价值。
未来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如何构建高效、合乎道德的人机协作模式。真正突破源于把AI的计算能力,与人类的创造力、判断力和同理心结合。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消除领导层与员工之间的认知鸿沟,主动地重塑工作流程,并把员工的技能发展置于战略核心。
作者简介:
车品觉 教授 Prof Herbert Chia
客座副教授
港交所董事
前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
前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会成员及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首任数据委员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