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往主要内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实现AI普惠:释放生成式AI潜能与打造健康生态的蓝图

返回

2025年2月6日 | 深度观点

2025年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新年展望论坛 陶宁女士主题分享

 

过去两年大概最热门的词就是“人工智能”,而且这个词远远超过了我们作为行业内行人的范围,几乎每一次聚会,每一次会议都少不了谈论人工智能。甚至我所了解的许多有关人工智能的信息,都是由行业之外的朋友们分享而来的。由此可见,“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已然真正达成了广泛共识。人工智能是当今时代以及未来大约十年甚至数十年间,不可避免且不可忽视的,会对我们的个人生活、商业活动乃至全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项重要技术。

 

我今天分享的是在过去两年之中,大家对于AI的某一些看法,给大家做一个讨论。

 

“大模型”是基于海量数据学习生成的

高级智能体

 

 

实际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计算机诞生之初,约70年前,计算机领域的工程师们就有一个梦想,即赋予机器人类般的智能。早2015-2016年,我们称之为人工智能1.0。那人工智能1.0与如今的人工智能2.0有什么区别呢?人工智能1.0的特点是其垂直性,即只能作为“专才”使用,若仅让其进行视觉识别,则只能学会看;若仅让其进行文本阅读,则只能学会读,无法实现跨领域学习,因此被称为“人工智能小模型”,不仅成本高,开发速度也较慢。进入人工智能2.0时代变为“大模型”,并引发人们的极大兴奋,是因为其终于具备了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从而转变为“通才”。这正是当下人工智能令人振奋的关键所在,其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人工智能已从最初的小学生水平,逐步成长为中学生、高中生,如今我们认为OpenAI最新发布的版本,其智能水平至少相当于博士。这是人工智能2.0和1.0的区别。

 

此外,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人们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最为乐观的观点认为,2025年即今年,人工智能便能实现通识,其智商将超越人类,能够全面碾压人类并实现通用。当然,相对悲观的看法则认为,大概在5年至10年之内,人工智能会碾压所有人。因此,人们对此产生了不同的反应,有人开始担忧,而有人则感到兴奋。兴奋的人认为,未来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完成诸多事务,例如女性表示无需再开车、回家做饭;男性则认为可以找一个机器人女伴。当然大家也有很多担心,比如说工作还有没有,当时1.0的时候很多人说我们失去的是蓝领的工作,这次2.0冲击的是我们在座的每个人的工作,记者、金融人才、销售人才,甚至老师、教授这样的人才,可能工作都会失去,所以说有乐观的一面,也有悲观的一面。

 

由于我本身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经常有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问我:“你们大力开发人工智能,难道就不曾有过担忧吗?如果将来连你们的工作都保不住了,那我们怎么办呢?”对此,我的想法是,假使有一天我们真的因人工智能而失去工作,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我们难道生来就是为了工作吗?我们工作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吗?如果将来机器人都能代我们完成工作,那我们岂不是就可以尽情享受生活,晒晒太阳、写写书、画画、谈恋爱,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好吗。

 

当然,从当前发展到那一步,我们或许还需经历不少年头,在此过程中,我们或许还需经历一些痛苦之事。例如,失去工作后,谁来为我们发放薪酬?难道是机器人吗?政府会负责我们吗?此外,还可能存在一些失误,对人造成伤害,包括精神层面的。因此,这一过程必定充满艰辛,绝非一步就能迈入理想生活,这需要业界人士与行业外人士共同努力。

 

大模型驱动的AI 2.0 时代

将创造全球最大的生产力革命

 

人们之所以看好人工智能,如果从商业角度来讲,在过去200年乃至300年,即工业革命之后,每一次真正的社会变革与生产力变革皆源自技术。若追溯至一万年前,实际上在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的生产力与生产效率并没有显著变化。以亩产为例,我曾经读到一篇文章提到,我们的亩产粮食长期维持在300至400斤,持续数千年,直至工业革命乃至今日现代化的到来,亩产才突破千斤,甚至过万斤。因此,对于当代人而言,变化与进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技术确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仅从过去40至50年来看,真正改变我们人类生活的,除了电之外,大概就是计算机。我们从PC时代步入移动时代,又迈向今日的人工智能时代。不论我们是否承认,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计算机在教育、知识、信息、消费等方面给予我们的便利,使生活变得更加愉悦。我是一名乐观主义者,这是我的观点。

 

当我们认为去年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年”,我们认为2025年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元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然而,人工智能的“Killing app”,即杀手级应用将从何而来呢?我认为一方面是我们将现有应用借助AI进行重写,但更大的期待或许在于那些我们此前未曾想象到的应用将脱颖而出,正如手机在问世之初,我们未曾料到如今的手机能有如此多的功能。此类人才与发明的涌现,有赖于我们的企业家。如今,企业家若涉足人工智能领域,需关注的两件重要事项如下:其一,大模型在过去两年间技术发展迅猛,犹如从“小学生”变成“博士生”;其二,其成本日益降低,因此我们可从娱乐用途着手,逐步拓展至真正的生产力领域,迈向工业级应用,进而真正变革我们的工业。

 

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只需向其提出一个要求,它便能自行处理视频元素、进行剪辑,最终生成一部真实的视频。例如,商家若要销售商品,以往需要拍摄大量照片并自行剪辑,而如今借助人工智能,只需几分钟便能生成众多视频切片,用于例如推广所售的日用品等商品。

 

因此,人工智能的应用已不仅限于个人娱乐,还开始渗透至商业领域,其中虚拟世界的应用相对容易实现,而物理世界的应用则更具挑战性。当然,这与成本的降低密切相关,企业若想调用这些大模型,必须能够承担得起相关费用。在过去18个月里,大模型的价格呈飞速下降之势,甚至远超摩尔定律这一在IT行业已实行50年的定律。

 

如今,零一万物亦跻身AI六小龙之列,李开复创立的零一万物于一年半前便投身创业浪潮,创新工场则兼具创业、孵化与投资,齐头并进。李开复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之一,是全球最早从事语音人工智能研究的专家。因此,我们得以见证推理模型价格的持续走低,中国更是低价地区之一,这对于我国发展大模型及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真正的杀手级应用需依赖像乔布斯这样极具创新精神的人物,他们能够彻底打破我们现有的想象力,将各种元素巧妙融合。这便需要企业家以及优秀的产业经理来为我们描绘出这一蓝图,我们满怀期待,在未来5至6年间,人工智能或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我们今年认为2025年是超级应用的元年,它将重塑所有应用,并真正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应用体验。我相信在未来五年内,变化必将超出在座各位,包括我们这些业内人的想象。

 

AI 2.0 将颠覆现有的

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

 

除了在ToC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已为大众所熟知外,ToB领域同样至关重要。众多应用若要真正实现生产力的提升,还需达到工业级水平。对于ToB用户而言,我们不应仅仅被动等待应用的变革,在座的大部分都是一把手,作为企业的掌舵人你们的企业应如何运用人工智能?你们是否已下定决心改变组织架构,让所有部门都开始使用人工智能?你们是否已做好准备?这同样极为关键,否则若在未来三五年内无所作为,你们的企业或许会被同行,甚至是行业外的黑马所淘汰。

 

因此,对于我们企业家而言,必须意识到当下亟需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这不仅涉及基础架构,包括还需考虑财务状况,并真正对业务有所帮助,带来收入。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你们必须拥抱变革,可改进之处实在太多,你们的企业安全、基础架构、内容、应用工具等,都需重新规划与设计。

 

因此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的突破已接近临界点,它已走出学术象牙塔,开始与人类携手,贡献创造力、理想与热情,人工智能将极大地提升人类的生产力,助力我们挖掘无限潜能。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陶宁女士 Ms Tao, Ning Tina

创新工场总裁/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