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动荡时代,平静心灵
返回2024年10月22日 | 深度观点
港大ICB 2024年秋季校内工作坊
李坚翔博士分享实录
大家好!通常我开始讲座之前有一个习惯,大家有看过这个是什么吗?颂钵。我想邀请大家听一下颂钵的声音,用平静的心灵开始这场讲座。
心灵探索
刚才主持人讲了很多我的背景,比方说佛学、心理学的双博士学位、香港大学高级讲师,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但是我跟大家一样,都是一个需要面对痛苦的人。先问大家一下,有谁觉得生活里面是存在痛苦的,可以拍一下手吗?看来大家都被生活折磨得比较痛苦。所以我学那么多主要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去寻找有没有办法可以令我们可以活得更快乐?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可以让我们比较自在、比较安心?所以我就开始了从心理学到佛学的探索。
在观察很多学生、很多案主的过程中,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心理方面的概念: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都是从自身思想或念头开始的,我们被自己的思想所控制。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与佛学都会经常提到这一概念。我们太相信心里面想的东西,以为它是真的,我们心里藏着很多念头,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所有的思想都只是过去的投射,都是一些历史,都是一些投影。我们从童年开始接触这个世界,爸爸妈妈怎么对我们,身边的人怎么对我们,这变成了内心里的一些观念、一些价值然后变成念头。在生活里面有些事情发生了,我们的念头升起。问题是我们永远抓紧那些念头,相信它是真的,然后就用它判断了整个世界。
很多时候一个人由于焦虑会受很多创伤,或者情伤。我们有时候只会太执着于眼前所发生的事情,“那个人不应该这样对我”、“老板应该多给我一点薪水”、或者“我这么好,那个人离开我是他(她)的错”。然而,这些念头其实只是过去的投影,他们没有一种真实的存在性,我们却将这些念头笼罩了整个心,把它当成自己的世界。所以你以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很多人没有给你一些鼓励认可,就以为你的人生没有办法得到认可和鼓励。很多时候我做的工作听起来很简单,其实很复杂,我真正要做的是帮每一个人更如实的去看到与接纳我们自己。
动荡的起点是什么?
所以今天讲的题目是“动荡时代,平静心灵”。第一个重点就是动荡。环境的动荡并不是影响我们最深的因素,我们内心的动荡才令我们痛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伤你最深的人永远是你的亲人”。大家都是很优秀的人,你们坐在这里,都是很有能力,有成就的。生活里的困难不一定能够阻挠到你,反而是情感、亲人,心里面的一些枷锁、心结才是我们要面对的最大的动荡。
大家这几天来到香港除了很认真、很努力的上课之外,有去看一下香港这个城市吗?你见到的香港是平静的,还是动荡的?其实你的心态集中在哪一个点,你看到的现实就是什么。讲个老掉牙的故事,有一个人拿着一杯水走路,不小心跌倒了,有半杯已经没了,那到底他的心态是“还好我剩下半杯”,还是“真糟糕,我永远都没有那半杯水了”。我不知道大家听这个故事的时候,你心里面是怎么想的,但是通常我们见到一个外在的状况,我们的第一个念头相对来讲是最能够真实的反映我们内心的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建构了某一种的世界观,某一种对事实的判断,所以我们就很相信这套世界观是对的。如果你看到半杯水就觉得还有半杯很感恩,这个我要恭喜你。如果你觉得只剩下半杯很难过的话,这个我们会觉得很痛苦。所以今天要讲的是,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建构一个比较自在的世界观。所以我们就要理解到底自己的观点是怎么造成的。你看到是这里有一个岛,那个人看到有一个船,有的人想上岛,有的人想下船,没有谁对谁错。动荡的起点是什么呢?多数情况下是源于我们过往的经历。过去,我们通过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来学习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跟大家做个一个心理学与佛学通用的实验,为什么我们会“动荡”?那假设现在我们马上下课,听起来很开心对吗?此刻大家都觉得时间还早,我要不要去附近喝杯咖啡再吃饭呢?然后你在香港大学附近的坚尼地城咖啡店,看到一对漂亮的男女在有说有笑的喝咖啡约会,你会是什么反应?假设这对男女中有一位是你的伴侣,你又会有什么反应?大家的反应或许大不相同,但内心的感受应该有些相似,第一反应肯定是心里很不舒服。然而,我想让大家停下来思考一个问题,你看到的是同样非常漂亮的一对男女在约会,外在的世界似乎完全一样,可为什么内在的世界却如此不同呢?原因就在于 “与我有关”。
很多时候很多人问我,你有心理学的博士,又有佛学的博士,到底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有什么分别?我觉得最大的分别就是心理学是觉得我这个东西是真实存在,我们为了得到快乐的话,我们要优化这个我,活好这个我,完美化这个我。佛学的态度,很多东西都是跟心理学可以是双融的,但是我这个概念很不一样,佛学觉得我们越执着于这个我,我们就越痛苦。所以我们说“无我”。“无我”不是拒绝相信这个“我”的存在,而是心里面的灵活性,“我”现在是有一个自己的意识在讲话,在跟你聊天,在听到你的声音,但不代表“我”是永远可以跟随我想要的就存在。若执着于我要当一个怎么样的人,这些会不会带来的痛苦比快乐多,这也都是很多令我们反思的问题。我们要了解我们心里面痛苦的根源,我们因为有“我”,想要抓着这个“我”。我们自己有一些心结,然后在外在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产生一些念头,那个“我”就睡醒了,要抓紧这些念头,觉得这个才是“我”。那个我认为我们很多东西都自己应该可以控制,全部都想要,不如意的事情第一个反应是抗拒。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带入,觉得这个东与我有关,所以我们痛苦,我们也以为只要抓紧了,全部拥有,才会得到快乐。但是这个问题只有靠我们的心告诉我们,当我们觉得自己拥有的更多,真的会令我们更快乐吗?大概20年之前,在心理学方面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研究,你赚的钱跟你快乐的程度对比,他发现你赚的钱越多,到了一个地步你是越来越快乐,但是到了另外一个高一点的层次,再多的钱已经不能够给你快乐。所以到底人生怎么样才是快乐的?是继续拥有更多,以为拥有更多更快乐,还是尝试放开放手,或者去追寻一些细小的追求,可能从我有很好的房子,很好的车,很美丽的衣服,到我想帮到多一点的人,我想成就不一样的人,我感到别人的开心而开心,这个都是不同的层次。而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去回答一个问题,人生是有限期的,在人生几十年的限期里面,到底我怎么活每一天,到最后那一刻才觉得没有遗憾。
然后讲一些比较复杂的概念,在座的同学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我也想讲一些平常我上课也会讲的内容。
首先这个世界很特别,这个世界有一些客观存在的东西,但是在心理学与佛学的角度,有一个重点告诉我们,我们其实没有办法完全知道外在存在客观的东西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呢?因为所有外在的东西一定要经过你的五官和六感,我们用身体感受,用眼睛看,在脑中的判断,你才能够看到外面发生什么事情的。当我们过滤了外面的事情,我们根据过去的经验就会有一种感知,当感知出现,我们的“我”就会醒过来,然后建立联系,例如那个人对我不礼貌所以我讨厌他,那个人对我礼貌所以我喜欢他,各种各种的事情都充满着我们的判断,我们的判断变成我们的世界,影响着行为,然后去回应外在的事情。
例如鸡毛掸这个东西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是一种很有名的“武器”,用来管教小孩,让他们学懂什么是礼貌,什么是规矩。鸡毛掸用来管教小孩大家知道是怎么用的,它永远不是拿着没有毛的那一边的,基本上都是拿着有毛的那一边。但是这个图,我上课给一些外国留学生看,全部人都说只是一个搞卫生的工具。那这个故事在讲什么呢?感知。我们的感知的意识就是说我们从我们过去的经验已经建立对世界的一些观念了,每一次接触新的东西,在我们觉察之前,他已经告诉我们这个是什么,当这个念头升起,我们会标签化看到的事物,很少用其他的角度,我们常常都以为只有自己看到的角度才是真实的。如果比如说你有两只小狗,一只小狗是领养回来的,另外一只小狗就是在家里养。然后大家都来到你家,你就举起手来,领养回来的小狗,它见到你举起手,马上很害怕的跑掉。另外一只狗马上过来追你,为什么呢?心里面的回忆不一样,创伤不一样。跑走的小狗大概率是因为它害怕了,它见到举起手以为你要攻击它,所以它会逃跑,另外那只小狗,它见到这只手以为有东西吃所以过来讨喜。我们听起来是猫猫狗狗就很容易理解了,但是大家要想过,我们也是这样运作的吗?大家有没有想过,当年如果男朋友或女朋友五个小时不回信息,你的心里是平静的还是处于动荡的?今天早上你们来上课之前发了信息给男朋友或女朋友,然后下课了都还没有看到他(她)回信息,你心里面都想什么?很多人都说在爱情里面最重要一样东西是安全感,安全感的建立很多时候从我们过去的经历有关。就像小狗看到举起手一样,联系到以前的创伤。然后当我们被恐惧笼罩了整个人,我们就会被恐惧控制我们的行为,比方说会不会要求你的男朋友每小时打一次电话给你,或者说去哪里都要拍一个照片,证明他不是跟其他女生在一起?我们的控制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痛苦的来源,不是外在发生的事情,而是我们心里面动荡的感觉。
如果太执着我会痛苦,那我们可不可以没有那么执着于我的世界,变成我们貌似“无我”的世界呢?请问一下大家有没有朋友喜欢看足球?有一些球员他很注重我的观点,什么都是我的。我赢了国家队的联赛,冠军是我的,我输的时候全部都是我的问题。有一些球员就是相反,觉得不止是我,是我们的。所有的东西你都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负责的话,你会很痛苦。但是你觉得我很多事情不只是为了我自己,是为了我们,是更大的方向的话,那可能我们就没有那么痛苦。
这些都是心理学的角度。那佛学的角度是什么呢?是很玄妙的— “无我”。在球场上面怎么“无我”呢?那如果做个比喻的话,一个球赛在进行,我们看到很多球员在踢球,但是我们可不可以当一个观众,站不同的角度看这个球赛,不一定觉得这个球员就是我,胜的是我,败的也只会是我。我们可以从旁观的角度去看整件事情,来挑选一个我们觉得最合适的角度,这是其中一个观点。想问大家一下,大家有看过的阴天打雷闪电,我们知道那个只是一个自然的现象,即便没有人在背后操纵,打雷之后也会下雨。你见到一个AI运作的时候,你不会觉得里面有一个灵魂在帮它运作,这个只是一个科技的现象。当为什么每一次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在讲一件事情,听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一定是我的,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们现在感受到的东西,我们可以控制到自己的身体、思想,它只是一个现象,而背后不一定有一个像灵魂一样的“我”的存在。如果很多东西你觉得不一定是你的,你就不一定要那么执着。有没有试过有些时候我们有一个目标想成功,不只是为了我们,是为了一个更高的意义。可能我们的生命想做一点贡献,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而同时这个贡献不只是我受益,或者是为了家人,或者为了更多其他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其实世界是本来可以平静,但是我们跟随自己的心,使世界变得动荡,我们的“我”升起,想要把东西抓住,所以会痛苦。所以今天等一下想帮大家去训练一下就是我们能不能够在动荡的时候,也找到自己心里面的平静。
“一切唯心造”
“一切唯心造”,这个说法大家有听过吗?“一切唯心造”是在佛学里面很有名的一句话。
其实我们看到的世界全部都是自己的主观意愿造出来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心建构一个概念,告诉我们世界是怎么样,而这个概念只是一个概念,很多时候概念就像过去的投影,是没有现实实用性的,也是不一定存在的。
它不是不可以帮助到我们,但是我们不能只用过去的投影和想法来主导我们的人生,你永远都有新的选择。当你看懂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无论你过去发生什么事情,有多开心或者难过都好,当你回到这一刻,感受到原来这一刻可以平静下来的话,你永远可以做一个新的选择。
昨天我跟一个刚认识的朋友聊天,他目前在香港工作是很优秀的人,但是跟我讲他过的不开心,因为他觉得无论怎么做,都觉得自己不够好。那我就猜想一定是他成长过程中,目前给他设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令他怎么样都达不到,令他觉得我怎么样都不够好。首先帮他看到原来他的世界观是从过去建立起来的。其次是要相信,原来我们每一次可以重新做一个选择,每一次事情做得不好的时候,选择怪责自己的时候,可不可以停下来做别的选择;每一次和别人比较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可不可以相信其实别人的好不好,跟自己没有直接的关联;每一次当自己面对选择的时候,可不可以多一点谅解、接纳与爱自己。这些都是每一天、每一次、每一刻我们重新、从心可以做的选择。
介入: 觉悟行
觉察、觉知,是心理学跟佛学很重要的概念,我们有没有觉察到留意到到底发生什么事情,我的身体到底有什么反应,或者说我的心有什么反应?我讲了那么多,大家刚才有没有留意到,你有没有在呼吸?有没有留意到心跳?这些简单的问题,就是把你的觉知带回去你的身体,那为什么这个那么重要呢?因为很多时候大家要记得一点,当你的心在动荡的时候,很多时候你所有的心神只是停留在你的脑中,不停地钻牛尖,不停地转换,你会以为想得越多,就会想得通,但大部分的时候,烦恼的来源就来自思量太多,想的太多。所以很多时候做心理治疗的第一步就是叫那个案主觉察自己身体,每一个大的情绪你的身体一定要有一种反应。如果你能够马上回到身体去感觉、去调整、去放松的话,你的情绪马上会被减轻,这点很重要。因为我们大部分的现代人已经忽略了我们身体了。我们以为我们的工作、家庭可能更重要,但是我们忘记了去觉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对我们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所以觉察去感受、去看到,原来身体我这样做是不舒服,所以我调整了姿势。那我这样局促的呼吸,因为我开始焦虑了,那可以放缓一下呼吸,各种身体微调,你的情绪已经开始没有之前猛烈了。
什么是领悟呢?领悟就是从心底真的去体验跟明白到底发生什么事。当我们紧张、焦虑的时候,我们全部的注意力都在脑中预想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一些不好的事情,一些令自己恐惧的场景。当我们回到身体知道,当焦虑的身体,原来是这里紧绷、这里疼的时候,我们就要留意到到底我们抓紧了什么焦虑的念头,令我们那么痛苦。那理论上我们心底都有一种执着,有一些心结,那我们心里面总是很害怕某些事情会发生,当有一些东西引起了我们的心结跟执着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快的尝试去抗拒与控制那个环境,所以我们才会那么焦虑,因为现实的是我们很多东西都是控制不到外面发生什么事情的,就是说你多厉害,你都不能够控制整个世界。所以当我们领悟到说,原来我心里面最害怕最担心最受伤的是这一样,就像刚才分享那位朋友,一位很优秀的朋友,他最不能够接受的就是原来我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好好的觉得我够好,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不够好,没有人理我,我没有办法被爱。
当我们领悟到原来我心里面有这种心结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行”这一选择。选择这一次我会不会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去面对自己与这个世界。通常觉得自己不够的好的人,总是有借口告诉自己“我就是不够好”,那很多时候理性上我们听到说,你是够好的,你能够做到这样。但是他们还是抗拒的接受,因为他心里面的心结,那个我抓的太紧,所以产生“我不够好,我做的很差劲”这种念头。但是当我们看到,原来是因为我的过去令我们抓紧这些声音,我们可以重新的选择,体谅自己,和自己和解,爱自己多一点点,放自己一马,然后每一次尝试学习开始一点点从我们的身体,从我们的心里去爱自己,多大的创伤其实都是从这里开始去治愈的。
很多时候我不知道大家身边会不会有一些很不开心的人, 大家都会觉得自己很受伤,有很重大的事情发生之后,像一些生死攸关也好,或者说一些身体上的毛病也好,大部分的时候,我们能够做的不是改变他的现实,而是帮助他更能够去体谅与接纳自己,不要对自己那么严苛,我们不是要求说你的痛苦要从100分变到0分,但是痛苦从100分变到70分,人生已经容易很多的了,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紧。
大家有做过深呼吸吗?邀请大家先慢慢坐好自己的身体,坐正自己的身体。身体是最重要的,我们从身体开始去感受一下。重点就是从身体开始,在动荡的时候怎么样都好,呼吸是你最好的朋友,回到一个呼吸的点,尝试放松,但是去注意不去控制,然后感受呼吸会不会有舒服的感觉?尽管刚才你能不能做到都好,刚才三次的呼吸练习没有人会想到一些很动荡,很不开心的事情。我们做所有的辅导心理治疗的第一部分,就是培养“心灵的绿洲”,无论外面的世界多动荡,要记得只要你愿意,心里面还是可以培养一份宁静的。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李坚翔 博士 Dr. Geroge Lee
临床心理学和佛学研究双博士
港大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