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知识转化论坛(沪港场):AI与医疗健康,圆满落幕

返回

2025年10月17日 | 学院新闻

10月17日,2025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主办方举办的Knowledge Transfer(KT)知识转化论坛(沪港场):AI与医疗健康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特邀四位来自香港大学的知名教授及优秀校友企业家,他们为大家深度分享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实践经验。他们是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副教授、InnoHK肿瘤及免疫学中心功能基因组学团队负责人黄兆麟教授,香港大学放射影像博士、上海影动医疗创始人龚南杰教授,香港大学矫形与创伤学系数智健康实验室主任、香港科洛华医疗科技创始人张腾教授,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医疗健康产业管理HCM 7班校友、东软集团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姚勇先生。本场论坛以上海会场、香港会场两地连线互动的方式进行,并同步进行全国直播。上海普陀科委、临港集团为活动提供支持。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医疗健康产业管理课程主任马超女士上海教学中心副主管王晓青女士分别担任香港与上海两地会场的主持人;学院营销学科主任吴雷钧博士马超女士共同主持了圆桌交流环节;香港大学科创中心总监汪鹏博士、学院学术顾问兼客座教授谢祖墀博士为活动致辞。


 

汪鹏博士表示:香港大学张翔校长强调,港大作为大湾区最国际化的高校之一,必须推进重大且具挑战性的创新,不仅优化现有技术,更要开拓科研前沿新领域。其核心在于三个关键词:一是人才,吸收全世界优秀人才作为创新源动力;二是平台,本次大赛及知识转化系列论坛也是重要举措之一,促进跨学科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三是生态,构建面向全球、兼容并包的创新生态,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强调国际化与开放的两大特色,汇聚港大及全球项目,成为“港大和朋友们”的联络平台。


 

感谢中国商业学院作为坚实合作机构,成功合作举办两届科创大赛及系列知识转化活动,今日嘉宾分享的AI与医疗动向极具价值。上届大赛总决赛于港大本部举办,投资推广署及知识产权署领导亲临现场,2026年1月17日的2025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总决赛将更精彩,诚邀大家报名观赛。让我们秉持追梦与创新理念,共创创意无限未来。

 


 

谢祖墀博士表示:美国AI公司在金融市场备受瞩目,估值表现亮眼。其优势在于AI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而中国则以硬科技AI的飞速发展见长。尤其在"AI+"领域,中国已引领全球,AI技术正重塑各行各业,创造大量新兴就业机会。本场论坛聚焦医疗健康行业,这一行业作为中国生物科技的核心赛道,发展势头强劲。面对AI+时代的浪潮,如何将AI+转化为行业创新动能,从技术应用到商业模式,挖掘创业机会?这样的实践性探讨对把握AI时代机遇至关重要。


 


 

精准修正致病基因,AI优化临床影像

 

 

 

来自香港会场的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副教授、InnoHK肿瘤及免疫学中心功能基因组学团队负责人黄兆麟教授分享主题为《使用机器学习和组合突变快速优化CRISPR基因编辑器Rapid Optimization of CRISPR Genome Editors via Machine Learning & Combinatorial Mutagenesis》。黄教授团队的新技术CombiSEAL能够创新性并行筛选实验平台,基于高通量筛选系统,实现多维度CRISPR编辑器优化,并实现成本降低95%,将研发周期从年压缩至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黄教授表示:每个应用都需要一个定制的编辑器,没有一个通用的编辑器解决所有方案,高精准度CRISPR基因组编辑器能够助力开发更安全的癌症免疫疗法。


 

 

来自上海会场的香港大学放射影像博士、上海影动医疗创始人龚南杰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带来的倍增临床效益Multiplicative Clinical Benefits Brought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al Imaging》主题分享。上海影动医疗拥有多项专利权和著作权认证,多项成果确定了影动医疗在该领域内的国内首创地位,已与数十家顶尖医疗院校、医院及第三方影像中心开展前沿合作和商业落地。龚教授表示: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各有痛点,AI技术能够提供更高效、优质、安全的影像解决方案。

 

 

在Session1 Q&A互动环节,主持人吴雷钧博士、马超女士与嘉宾黄兆麟教授龚南杰教授,围绕线上线下提问,就医疗AI训练流程与效果评估、基因编辑的管理边界、基因治疗费用及医保管理、新技术与影像科设备的兼容性、基因编辑的人类进化畅想、医学影像的法律风险、AI 医学影像的未来风口等话题展开热烈探讨。


 


 

病程管理更高效,重塑医疗新生态

 

香港大学矫形与创伤学系数智健康实验室主任、香港科洛华医疗科技创始人张腾教授在香港会场进行了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脊柱畸形全病程管理AI Enabling Spine Deform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的分享。科洛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由香港大学医学院数字健康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与智能科技工程师携手并建的数字医学健康管理方案提供者,致力于探索用于临床应用的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张教授表示:在脊骨体系的治疗里,我们更多关注安全性和履约率,而非盈利。通过AI加持,我们希望真正实现高品质临床资源的下沉应用。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医疗健康产业管理HCM 7班校友、东软集团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姚勇先生在上海会场以《AI+医疗:如何重塑医疗服务新生态AI + Healthcare: How to Reshape the New Ecosystem of Healthcare Services》为主题进行了深度分享。东软集团是行业领先的全球化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在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数据价值化、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服务、全球软件业务等众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姚勇先生表示:未来的AI助手不单纯是软件或硬件等技术工具,而是软硬结合的人机协同,和生产关系以及整个医疗生态更好地融合,AI不是医疗的终点,恰恰是医疗效率的“倍增器”,是推动医疗公平性与普惠性的关键力量!

 


 

在Session2 Q&A互动环节,主持人吴雷钧博士、马超女士与嘉宾张腾教授、姚勇先生,围绕线上线下提问,就未来AI医疗的发展方向、医疗新技术的落地实践、大健康模型的后期回访、医疗数据的管理规范、成熟的投资赛道选择、医共体建立及成本控制、医疗AI模型的多元应用、政产学研一体化落地实践等话题展开热烈探讨。

 


 

人机共融新生态,产业协同新格局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医疗健康产业管理课程主任马超女士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营销学科主任吴雷钧博士为活动进行了总结寄语。



 

马超女士表示:未来的医疗图景中,AI不是替代者,而是人类智慧的放大器。当一线医护与科研人员深度掌握AI工具,医疗决策将突破经验局限,诊断精度与人文关怀得以同步提升。正如今年诺贝尔奖所揭示的:技术融合的本质是重构工作逻辑——AI处理海量数据,人类聚焦价值判断;AI优化流程效率,人类守护情感温度。这种"人机共进"的模式,才是医疗领域真正的未来。


 

吴雷钧博士表示:AI技术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美国在基础算法与算力领域占据先机,中国则凭借庞大的应用场景与迭代速度实现后发赶超。从商业化落地反推技术路径,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垂直领域将成为中国AI突破的关键战场。今天的论坛汇聚产学研前沿智慧,为技术转化提供了思维启发。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将持续搭建产业协同平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中国AI从"跟跑"迈向"领跑"。


 

最后,上海会场主持人王晓青女士带大家重温了2025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的使命Mission Statement:让创新不再困难,让创业不再孤单,Knowledge Transfer for Triple Helix Innovation!


 

知识转化系列论坛(沪港场):AI与医疗健康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助力沪港企业相互了解两地医疗健康的科创生态,为双方企业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进步。11月7日,2025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主办单位将隆重举办Knowledge Transfer知识转化论坛(京港场):AI与金融科技,敬请期待!


 

 

扫码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