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 ICB
中美夹击下香港商贸地位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Back07 Apr 2025 | 深度观点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2025年新年展望论坛
邱腾华教授主题分享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2025港大日新年展望论坛。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可以跟大家共同讨论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和观点。
今天我们谈谈香港枢纽经济和香港机遇,我希望从一个逆转的思维去看这个问题。
今天这个新年展望论坛的题目是「浪顶争锋」。我觉得本身就有深刻含义,企业家也好,政府也好,民众也好,每一个人当然期待在新一年有新的希望,都期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都希望可以「浪顶争锋」。但如果我们不了解处身中的处境,尤其当今世界,中美关系引申的国际关系都处于两元对峙的紧张局面,可以说是风大浪大,一不小心,很容易被淹没。对一般人来说,身处「浪顶」,也许「逃命」才是正确选择。
所以,要「争锋」,先看我们处于什么环境,我尝试从三个整体方向去看香港的机遇、香港的枢纽优势。
第一,我觉得要看香港的机遇与挑战,不能单看香港一地、不能单看香港与内地的关系、也不能单看一国,必须从全球视野去观察。很多人觉得香港只是弹丸之地,只有700万人,如果从人口去看,香港排不到全世界前100名城市的位置。但我们的经济、贸易、金融力量、地缘经济等地位,比我们的城市规模要大得多。全球三个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就是纽约、伦敦、和香港。在贸易方面,香港的全球货物贸易最高曾排名全球第六,今天也还是前十名之内。从整个区域来看,拥有亚洲区内最多的国际企业总部,不是东京、不是新加坡,而是香港。香港的机遇不能单看香港,也有很多人说,国家好、香港好;香港好、国家也好,但目前来看,全球面对的问题,单着眼香港和中国,都不一定能跨过迎面而来的大浪。
第二,我们必须了解当前的全球格局,还有香港处于什么位置。当前全球持续进入「战争」状态,眼见军事战争在欧洲、中东等地相继发生,当然我们希望战争不会发生于亚太地区。但除了军事冲突之外,贸易、经济、科技等领域也持续发生冲突,这都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从贸易来看,自二战之后,国际关税从个位数的低位,短短几年间,提升到现在平均30%左右,是非常高企的数字。中美之间还将进一步提高关税。
在科技方面,美国接连采取的一些贸易壁垒和管制措施,包括出口管制、以及对个人和对企业的制裁,目的就是要造成一个「我赢你输」,甚至「有我没你」的情况,所以我说「It's war time」,世界在战争之中。若然不能正确理解这种War Time Mentality(战争形态)的话,很难去应对这个局面,因为香港也好、国家也好,过去几十年我们经济起飞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和平、共赢的大环境,但今天并非如此。
第三,对于香港来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实,很多人可能无法接受。就是过去的香港,包括回归之后的二十多年来,很多西方发达地区都把香港视为「自己人」(Insider),但今天这个身份好像有所改变。我最近看了十多年前出版的一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奖George Akerlof所撰,书名《Identity Economics》,书中从不同人的身份去谈经济,当中提及一些经济行为不单单取决于经济上的Incentive或Disincentive ,还有一些经济行为是经济理论解释不了的,其中一个就是Identity (身份)。
过去香港的发展当中,贸易一直顺风顺水,即使有高有低,但总体来说,香港是全球贸易里最成功地区之一。自从2018年美国对全球贸易采取了一个很不同的措施之后,香港不再是他们认定的insider,这包括美国国会通过新的Hong Kong Policy Act, 也包括在其他地方,例如 Export Control对香港的政策改变。所以,了解我们是被认定为Insider抑或 Outsider非常重要,因不同身份,一切待遇都很不一样。
不过,即使我们不被视为Insider,但我们不希望成为一个敌对的对象,也不能成为一个Outsider。当前局势下,全球经贸处于战争状态,香港正处于这两种身分的边缘。
面对上述的情况来说,我们必须以创新、开放的原则和态度来加强香港对外关系,以作应对。加强香港对外关系不单单是贸易方面、金融方面、而是在各个政策领域方面,全方位重新把香港对外建立更好的关系。不管是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贸易顺差国和逆差国,都需要全面去加强我们的对外关系。
如何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应对这三个问题呢?
第一,在研究对策的时候,就必须从全球战略去了解,不是香港想要什么,逆向去想想,我们所有的贸易伙伴需要香港什么。
第二,如果现在全球处于战争状态,我们要拿起武器作战,还是拿起盔甲自卫?我觉得两者都需要。但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要用好一些国家给予我们但又与国家不尽相同的对策。这也是国家给予香港的一个很好的位置。
第三,如果从对外关系方面来说,我觉得可充分利用本身的Status, Stature, 和Strategy ,对我们思考解决方案有重要帮助。
首先是「Status」,即刻香港的独特地位。基本法给予了香港一个特殊Status,是所有内地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都没有的,只有香港、澳门拥有。除了国防、外交之外,我们可以在经贸、金融等方面享有高度自治,这是需要用好和掌握。正就是因为这个基本法赋予的地位,香港可以在WTO世界贸易组织、APEC亚太经济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之中有一个独特的地位,用好这个Status,非常重要。
此外,在全球经济贸易的战争状态之下,香港这个独特Status有一个很大的帮助。例如在目前两元对峙的地缘政治下,我们是选择参战站边,还是寻求建立多边贸易关系?在这个风大浪大的处境之中,香港如果能够找到中美对峙以外的贸易伙伴,找寻一个共同利益的环境,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国际空间,这包括香港在WTO里,可以做什么。虽然美国对香港采取多样措施,包括打压香港的国际地位,不承认「Made in HongKong」(产地来源标签),但美国无法拿走香港在WTO的地位。香港在WTO、APEC之中,是维护自由贸易重要的一股力量,这个地位和力量可以透过多边谈判、双边谈判,透过香港跟其他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议,可以给予香港退众多贸易伙伴,建立更大Stability(稳定性),能够充分利用,非常重要。
在这个过程之中,有一点值得我们逆向思考,就是不单想香港要争取什么,反而要思考其他贸易伙伴,究竟他们需要香港什么?我觉得在WTO里面,香港可以采取一个较前进的方向。现时,香港在WTO里的身份,是「发展中经济体」的地位。其实,香港已经是一个非常发达的经济体。如果我们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更新我们在WTO的地位,以「Developed economy」status,更能与WTO内不同的经济体,例如EU、Australia、New Zealand等一些较支持自由贸易的发达地区经济体,为多边自由贸易发声,从而强化香港的地位。这有助加强和建立香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中的Stature。
其实全球贸易环境并非一面倒倾向负面和对峙。近年,我们身处的亚洲地区,签定了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香港亦一直在争取加入。
但我认为,争取策略重点并非单单在于何时可以成功争取加入,而是香港能在争取加入的过程中,为RCEP提供有利的服务,例如可否建议在RCEP的现有基上,提出一些RCEP Plus(即优于RCEP的条款),可以促进RCEP推行下一步更开放和自由贸易的地方。又例如如何共同将关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低,也包括讨论其他经济体系如欧盟非常强调的环保问题、减碳问题、绿色金融问题等等。
从上述的角度来说,如果利用好国家给予香港这个优厚的地位Status,我们可以进行一步建立香港在国际经贸领域上推动多边共赢合作,发挥我们在区域经贸上所表现出的Stature,以及用好上述的Strategy。我们要做到,香港不单单是一个城市,我们是国际经贸领域上的一个Active & Responsible Player(一个主动和负责任的伙伴)。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期待与大家有机会深入讨论,谢谢。
作者简介:
邱腾华教授 Prof Yau, Tang-wah Edward
前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