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 ICB
英特尔欲“卖身”?芯片“王者”谢幕,到底错在哪?
Back23 Sep 2024 | 深度观点
2024
英特尔欲“卖身”?
芯片“王者”谢幕,
到底错在哪里?
近日,全球科技圈被一则惊人的消息震撼——高通正与英特尔商谈收购事宜。作为全球两大芯片巨头,这一消息无疑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英特尔,这家曾经在半导体行业占据霸主地位的公司,今年迄今股价已经跌去一半,目前市值仅900多亿美元,仅为台积电的10%,英伟达的3%左右,如今又不得不面对“卖身”的局面,这让我深感震惊,并不禁陷入深思:是什么让曾经的芯片“王者”英特尔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过去,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多是“大鱼吃小鱼”,然而如今英特尔的“谢幕”则显现出“快鱼吃慢鱼”的时代特征。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中,速度与灵活性已然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要素。英特尔的失落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么,曾经的“王者”到底错在了哪里?
一、错误的根源:
战略失误与创新惰性
英特尔今天的困境,绝非偶然。纵观其发展历程,几次重大决策的失误和战略方向的偏差,是其步入衰退的根本原因。
1、错误战略选择
英特尔长期以来坚持采用X86架构,作为高功效但高耗能的代表,这一架构在个人电脑和服务器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低功耗的需求日益凸显,ARM架构凭借其高效能、低功耗的特点迅速崛起,成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新兴市场的首选。英特尔并没有及时抓住这一趋势,错失了进入移动市场的良机。
乔布斯曾向英特尔伸出橄榄枝,希望英特尔为第一代iPhone提供芯片,但英特尔因成本考虑拒绝了这一机会,转而选择继续深耕传统PC市场。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爆发性增长,英特尔逐渐在移动端失去了话语权。在移动设备市场逐渐成熟并带动相关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英特尔错失的不仅是市场份额,更是占据未来科技主导地位的机会。
2、创新“惰性”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半导体巨头,英特尔也陷入所谓的“大企业病”,即由于过去的成功而产生自满,导致在面对新的技术或市场变化时表现出保守、迟钝。英特尔内部逐渐形成了一种风险规避的文化,这种文化对创新形成了强烈的抑制作用。公司管理层更多地关注短期财务表现,避免在技术上投入过多资源,害怕承担失败的风险。这种保守态度导致英特尔在关键时刻无法做出大胆的决策,错失了数次引领技术潮流的机会。
不仅与Iphone失之交臂,2017年OpenAI曾主动寻求英特尔的投资和合作,然而英特尔高层认为生成式AI技术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未能看到其潜在的战略价值,最终与这一AI浪潮的领军者失之交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伟达等公司早早地在AI芯片领域布局,抓住了这次AI革命带来的巨大机遇。
3、战略取舍失当
英特尔曾在芯片行业独树一帜,采用IDM(集成设备制造商)模式,将半导体芯片全产业链如平台,架构,设计,制造全部在内部完成,这种全链条模式英特尔以为能取得成本和效率优势,反而使其在先进制程的竞争中逐渐落后。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日益复杂化,代工厂模式逐渐展现出其在成本控制和技术迭代上的优势。台积电和三星等代工厂迅速崛起,凭借更快的技术迭代速度和更高的生产效率,在芯片制造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台积电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10纳米制程,而英特尔则由于不愿采用最新的EUV光刻技术,直到两年后才勉强跟上。如今,当台积电和三星已经向3纳米制程迈进时,英特尔仍在艰难追赶。正如数据显示,英特尔在晶圆代工服务市场份额低于1%,而且面临着数几十亿美元的亏损。
这种全方位布局的策略让英特尔陷入了“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的困境,在平台、架构、设计、制造等多个环节上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4、转型决策滞后
英特尔的另一个致命错误在于其决策速度过于缓慢。不管是在战略调整、核心技术方向的选择,还是对行业趋势的预判上,英特尔往往都慢了半拍。这种“迟到”的创新让它失去了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也让竞争对手们轻松占据了先机。
在GPU市场的竞争中,英特尔长期依赖其在CPU市场的成功,未能及时重视高性能图形处理需求的增长。英伟达通过其CUDA平台迅速崛起,成为GPU领域的领军企业,而英特尔直到2018年才开始真正发力GPU业务。这样的滞后,使得英特尔在AI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布局严重滞后。
洞悉全球宏观经济形势
探寻世界经济周期走向
英特尔的失败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如今瞬息万变的科技行业,企业要想生存并取得成功,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引以为鉴:
一、快速反应:速度即是竞争力
在科技行业,速度决定一切。技术变革的速度日益加快,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企业必须具备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快速调整战略、推出新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武侠小说中的一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英特尔的困境正是其未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典型案例。
二、危机意识:抛弃“百年老店”心态
成功并不是永恒的,企业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意识,随时准备反思和调整战略。英特尔曾是半导体行业的领军者,正是这种优势让它产生了自满心态,认为市场永远在自己掌控之中。然而,市场变化远比想象中的更快,固守传统只会让企业逐渐被淘汰。
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战略反思,不断重新审视市场环境,避免陷入“我们已经很成功”的盲区。英特尔的衰退正是由于其未能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未能调整其发展方向,最终失去了竞争优势。
三、创新基因:容错机制与自我否定
持续创新是科技企业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创新的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抓住未来的机遇。企业还需建立健全的容错机制,允许一定程度的失败,避免因害怕错误而止步不前。英特尔过去在多次关键时刻的保守选择,正是因为缺乏容错机制,导致了与时代机遇的错失。
伟大的企业不只是创新者,更是”自我否定”和”自我颠覆”的践行者。正如乔布斯所言:“要有打破现有成功模式的勇气。”在快速变化的科技行业,企业只有通过自我否定,不断突破自身,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结论
不被看好的联姻
尽管高通收购英特尔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但我并不看好这桩“联姻”。两个在芯片领域逐渐失去竞争力的公司,简单的合并规模难以改变其在市场上的落后地位。这更像是两个“没落贵族”的联姻,试图通过资源整合来延续其生命力。英特尔的衰退,既有行业竞争的外部压力,更源于其自身的战略失误和创新惰性。今天的局面,正是这些失误积累的结果。
我想以一句话总结对英特尔过去二十年“失误”的最佳概括:“企业的伟大源自自我否定与不断创新,而迟到的勇气,只能带来追随者的遗憾。”
作者简介:
李徽徽先生 Mr. Huihui Li
港大ICB客席副教授
多家500强和上市企业独立董事
多家私募创投基金专家合伙人
剑桥大学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