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KU ICB

香港及内地医疗系统比较

Back

18 Jul 2024 | 深度观点

大家一直都说香港是金融中心,没有人说香港是一个医疗中心。不过其实大家想想,过去5年我们都是全世界最长寿的地方,我们比起日本更加长寿。近年因为新冠的问题,我们变成了第二名,第一名是非洲的摩洛哥,不过香港的平均寿命达到85.5岁,已经是很棒的成绩。

 

我们为什么能够做到?因为我们医疗的水平很高,我们还有一个很坚实的信念,就是没有人因为没钱而无法获得治疗,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在华人地区卫生体系成效对比中,香港排名第一,内地大概排名第20,这是多年前的数据,2018年香港婴儿死亡率是1.7,内地是6点多。即使根据2023年资料来看,香港的平均寿命大概也比内地长10年,不过其实内地也发展得很快,内地的新生儿的死亡率也从6点多下降到4点多。所以香港还有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分享我们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内地把它的医疗推动得更好。

 

其实两个地方的确是不同的制度,我10年前去了广东深圳医院,有很深的感受,没有人想到香港这么capitalistic的城市,我们的医疗却很socialistic。香港很幸运,我们不用交很高的税,我们也不用这些税去供医保,主要可能是我们的地产、股票收入太高了,所以政府有钱能够支持我们的治疗,90%以上的医疗费用是政府出,政府也不用问我们再收费。香港也有公营医院与私营医院,也给了市民一个选择。在这方面我们有卫生局,卫生局只是作为一个政策发布者,它不会影响医院的运作,卫生局把钱支付给医管局,由医管局去管理这些医院。

 

香港不仅是华人地区中人均寿命最高的城市,我们用于医疗系统的卫生费用支出也很efficient,费用支出约占GDP的6%,美国的费用支出占GDP的13%以上,但他们的人均寿命还没有香港高,所以一定要管理得好。

 

其实在香港,90%的病人住院会去公立医院,70%的门诊患者会选择私家医院,大家会去自己家附近的Family Clinic去看病。其实费用支出的占比是不均衡的,整个医管局负责了这么多住院病人,卫生费用支出仅占GDP的3%,其他私营机构也占比3%,所以你也可以想象往后政府可能也要多监管收费这方面,不过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联网制运作:七大联网、各成一体

 

香港医管局现在下辖40多个公立医院,是分作7个联网,这个概念就是每个市民都可以在他家附近的联网去看病,还有就是其实每个医疗机构都有它的分级,从一些简单的病到一些复杂的病症,比如transplant移植,我们只有一个医院做,大部分的医疗机构都可以自己管好自己的病人,服务市民。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公立医院的确很便宜,100块住院,这个费用包括住院的床位费、饮食、医生查房以及所有检查治疗,大家可以想象政府的补贴的确很高。不过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香港很多人都没有购买医疗保险,有一些药品和医疗服务需要自费的时候就麻烦了。在我们的制度中,公立医院是医管局统一统筹,政府将钱支付给医管局,医管局就根据每个医院费用支出进行支付,所以院长不用担心钱这个问题,而是做好医疗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一定要行政医疗,如果真的有病人经济上有困难,我们还可以完全豁免医疗费用,我们还是维持我们这个概念:没有人因为没有钱而得不到治疗。

 

但是,这个政策也带来一些困难,我们太依靠这个政策,所以我们的病人很多,轮候的时间也很长,这些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所以这也是我们往后要关注的情况。

 

内地医疗体系建设

 

内地的体系和我们不一样。首先要考虑到全国的需求,包括农村和城市,所以内地是提供一个基本的医疗保障。如果病人在农村治疗有困难的时候怎么去转介到城市?这个也是会有相应安排。政府注重公立医院,市民以自购医保为主。所以现在我们看到95%的人都有医保。当然居民所购买的医保类型是不一样的,有一些是可以覆盖90%以上的医疗费用,大部分居民看病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这样的医保政策导致钱跟着病人走,大家都在问“好医院在哪儿?好医生在哪儿?”全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另外有一些医院质量还是有问题。这导致一个结果,政府补贴仅占公立医院收入的10%,这些医院要自负盈亏,作为院长也不容易,他也要平衡他的支出,有一些人会怀疑有没有过度医疗,为了保持这个医院的收支平衡,也会出现这个问题。另外大家可以看到,内地医院员工的薪酬现在还是比香港低,在香港大概80%的支出是用于支付员工的薪酬,在内地仅占40%。在内地,很多大医院的医生基本上固定薪酬只占总收入的20-30%,剩下70%是绩效,意思就是你要多劳多得,你要做的好,你才能够拿到更高的工资,是一个激励,当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大家看到内地有不同的制度,院长也要懂运营管理,其实科主任也要懂一些运营管理,你不能够太浪漫,完全不管钱,怎么在这方面做一个平衡,也是靠每一个医院,靠每一个医生。不过在这方面因为香港医生薪酬比较高,也是固定的,所以激励性没有内地的医疗机构这么高。其实我自己也在想,过去40年中国发展这么快,激励性做的好也是很重要,平衡也真的不容易。内地的确效率更高,大家都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病人,照顾更多的病人。

 

很多香港的同事,对于外国的了解比对内地更多,很多人对于内地的发展,其实不太清楚,所以你真的要住在这儿,你才能够真正的知道,到底新的中国她已经有了些什么,她需要的是什么?还有她发展的速度是什么样的?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说过:“我们用香港的质量,用深圳的速度、效率融合在一起,那就是最完美的。”这也是我们希望能够做到的。

 

“香港质量”与“深圳制度”融合:绿色医疗

 

如何将“香港质量”和“深圳速度”融合在一起?其实香港人在这方面的确可以做个推动,在这方面能够发挥我们特殊的优势。允许我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做一个例子,卖一点广告,不过也是用这个广告就给大家看到到底香港的优势是什么?内地的优势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其实我们医院只有12岁,我们与香港合作,希望能够推动医改。国家很明确知道香港的医疗是好的,所以希望能够引进来,不过是不是真的能够落地,那也是靠我们所有人做一个big experiment,是很大胆的一个experiment。

 

我们推动这个融合的时候,倡导“绿色医疗”。因为我们看到医疗也可以有很多经济上的污染,不单是在内地,你看美国,你看其他地方,也是有经济上的考虑,医疗不应该有经济上的考虑,我们应该是绿色的医疗。    

 

所以我们就引进香港的亮点,香港的亮点是循证医学。比如说有一些中药在医管局有个很清晰的机制,如果我引进一个药,我要很明确这个药是最有效的,价钱是不是最便宜的?所以我们cost effectiveness,这就是为什么香港仅用占GDP 3%的医疗费用支出都能够做到这个效果。我们医院用在药物的支出大概占比9%,是全国最低的。大家可能也听说以前很多内地的医院一进去就说你要打点滴,打点滴主要就是为了钱,因为很多时候你不是缺水,而是真的是有经济上的考虑。我们医院进入深圳的时候就坚持病人不应该做的治疗就不做,其实我们刚刚推出这个制度的时候,大家都不容易,有的病人也不习惯,说你们的医院是什么医院,我发烧也不给我打点滴。不过也很高兴,现在广东省所有的医院都不能够在非必要情况下为病人输液,我们也发挥了我们的作用。

 

另外,我刚才提到我们薪酬的比例。其他很多的医院是20-30%作为基本工资,我们觉得一个医务人员应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薪酬,他能够更钻研他的服务,所以我们的基本工资占比70%,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不懂,因为在香港我们基本是零绩效的,我们100%都是固定的薪酬,不过我们发现这样不行,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些激励性的政策,所以我们就给了30%作为绩效。也很高兴,国家也觉得这个比例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希望我们的医务人员有好的薪酬,他真的要廉洁不要老是想赚钱,不过同时也有30%的激励性收入,希望大家都更有效率去看更多的病人。我们引进香港这个亮点,所有人都要对红包零容忍,这些方面我们也是一直在坚持。

 

另外一个香港做的比较好的方面,就是医患的互信。我们的病人比较相信我们的医生,我们对医务人员有自己的“家规”,不过我们也很明确告诉病人,你进来医院你要听我们的安排,我们对病人也有“约章”。

 

还有另外一个,我们也引进一个香港的亮点,就是公开披露,坦诚的披露。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真的有出错的时候,我们不会隐瞒,会告诉病人。要做到这个,病人可能会告你,如果你真的做错,如果病人不谅解,如果他需要赔偿,我们医院买了一个保险,不用医生从自己口袋里掏钱。我们也告诉病人,应该给钱的时候,我一定会给,不过不是按闹分配,这是不对的,这个也是引进香港这方面的亮点。我们也提倡绿色的文化,比如说有一些很穷的、农村的小孩,我们也找钱去帮他们做手术。

 

融合内地亮点:绿色科技 智能领跑

 

我们医院也融合了内地的亮点,其实有一些内地的医院智能科技发展得比香港更快。比如说我们的药学部,所有药品都是自动化的,更有效率,出错的情况会更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这方面实现了高效率,病人取药的等待时间不超过10分钟。大家去过香港的公立医院,病人取药需要等待超过2个小时,所以在这方面大家看到我们的速度。

 

另外一个高效的表现就是我们的影像科有些检查项目预约等候时间比较长,比如说我们磁共振检查需要等待8到9个工作日,在香港有一些时候要轮候几个月,甚至有一些慢的医院需要等几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什么能够做到?因为如果真的有病人需要的时候,同事们是愿意加班的。比如说肿瘤科,开始的时候只有一台磁共振设备,我们从上午的6点到晚上的12点为患者做检查,如果你只是工作8个小时,当然病人的轮候时间就很长,这就是内地高效的情况,这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去融合去学习。

 

另外还有一些亮点,现在卢局长也想带回来香港。刚才我也提过,我们的primary care很多都是私立的诊所提供,没有一个很明确的coordination。所以现在卢局长也定了一个primary care authority,就是希望这样做。这个机制在内地叫做“社康”,社康的意思就是你住的地方15分钟内就应该找到1个诊所,这个诊所应该跟医生建立一个关系,他就是负责整个家庭的,有一些临终的病人,如果病人很想在家里,社康也要照顾这些病人。这就是社康的概念,我们觉得也是值得学习的。

 

另外一个是急诊,我们特殊急诊中有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就是解决心脏病,如果病人突然说他心痛,那当然很多因素,不过如果真的是心脏病,有一个黄金抢救时间,要很快把他送到医院,而且很快帮他做PICC。所以这个时候其实从病人打电话叫救护车,在救护车上做检测,这些的ECG怎么送到医院,医院如果有急诊,你看到病人应该是心梗,那医院已经通知心脏科的医生在手术室等候了,这样才能成为符合国家要求的急救中心。这个急救中心要求节假日也要正常运作,现在局长也希望能够在香港推动这个制度,内地做的好的地方,我们也引进到香港。

 

正因为我们把香港和内地的亮点融合在一起,所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孙春兰副总理来的时候,也认为我们这个医改是成功的,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也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新增为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试点医院,其中最开心的成绩就是我们10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全国17家高质量发展医院之一。真的不容易,因为其他都是百年的医院,例如协和医院,我们这么年轻的医院能够获得这个荣誉,也是香港人的骄傲。

 

双区驱动,时代机遇

 

另外关于跨境医疗,我们希望能够推动更国际化的发展。深圳作为新型示范区有40条是深圳需要做的,我们医院是负责其中2个条款,包括新药的引进,还有跨境的医疗。这两个方面允许我告诉大家多一点,我们从2015年开始帮助香港在内地的长者,他们的长者医疗券是可以在我们医院使用的,这个其实也是一个突破,香港政府的钱能够在我们医院使用和结算,另外新冠疫情期间,医管局的病人不能回香港,我们也照顾这些病人。截止到现在,共有8万多名长者以及6万多名医管局患者在我院接受过治疗。我们也是希望能够继续推动这样的融合,现在深圳一共有7家医院可以为香港长者提供医疗服务,这是两地共融互通的优秀案例。

 

融合内地优势:集采

 

香港的医管局也是用centralized purchase(集中采购),所以医管局的药品的价格比起私立医院便宜很多。内地的centralized purchase就不得了了,不是700万的人口,而是14亿的人口,所以内地药品采购的价格很低。我用一个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来举例,在香港最起码也要3.6万,在内地只需5000块钱,这是进口的药,不是国产的药。其实香港医管局也照顾了很多,不过有一些新的靶向药品、免疫治疗的药品,其实它是挺贵的,如果你单靠医管局,其实熬不下去的,医管局的 financial sustaining ability也有困难。所以为什么有一些药品你要用就要自费,在香港医管局做自费已经是比较好一点,好一点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医管局很强硬的说,我不能够提供这么贵的药,如果你要用,你就去外面私立医院用,那病人就更惨,因为其他的检查费用都很贵。现在病人还是有这个选择,他在医管局其他治疗基本都是很低的费用,其实现在医管局也把这些自费的药物分了几个等级,有一些是已经用了很久,价钱也可控一点,它也会纳入我们的项目中可以发给病人。有一些药是贵,如果它的治疗效果很强,真的值得用,病人也可以申请使用这些药。

 

另外还有关爱,就是community care fund。香港还是一个很幸运的地方,我们的慈善机构也会帮助这些病人。我们启动了一个慈善性质的提供药品的基金,这个基金开始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的创始人去世,我们知道他很爱护病人,我们就用他遗产中的50万建立了一个慈善的基金帮这些病人,不过大家都可以想象50万很快会用完,那怎么办?当然我们还是可以继续请社会人士捐赠给我们。不过我的另外一个做法是请药厂捐药给我们,因为对于它来说,它的成本不像卖的这么贵,所以我们就有好几个亿的钱可以捐给病人。

 

其实香港的官员都明白内地药品的价格优势,我们说能不能总有一天,根据国家的bio purchase去买药,但是现在还是有困难。的确有一些病人真的跑到香港来找我们,不过我们也很明确告诉他,我们不能卖药,你来我们要重新评估,你真的需要这个药,需要在我们这里治疗。

 

引进香港优势:国际新药、器械、耗材准入

 

内地相比香港有一个劣势,就是内地引进新药的速度比香港慢。以前更慢,以前说要重新在内地做一个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才能够引进这个药,现在已经快很多。所以我们进入内地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特殊的申请,香港公立医院已经能用的药能不能够在内地使用?因为这些药在内地还没有上市,如果要用就会很严格,我们也有很严格的制度去监控这些药。现在广东省17家医院都可以使用这些药,这也是一个进步,也帮助了内地的需要这些药的人。

 

香港另外一个优势就是科研的转化。有一些新的器械是我们香港大学自己研发出来的,所以我们现在也可以用。

 

医疗人才培养:香港优势

 

另外我想提到两个特殊的情况就是人才。人才是最重要的,医疗要好,要有好医生,你的医生是怎么培养出来,香港有一个很好的制度,我们的医专是独立的,培训我们的医生,我们还跟很多的国际医学机构接轨,比如说肿瘤科,我们跟英国皇家学院接轨,我可以在英国做一个肿瘤科的医生,他们是承认我的执业资格的,这证明我们的确能够达到国际的水平。

 

香港对于医生的培育跟国际一样,大概12年的培训,内地的就比较快,现在内地的5年的本科,中间还包括1年的实习,我们是6年读完了以后再多1年,所以就是本科也是7年。医学生本科毕业后有三年的驻院培训,这是全国性的,考试也是全国性的,不过往后内地的医生要考一个副顾问、高级顾问,他要考试的,香港这些医专是3年的培训,然后就靠经验,就看这个医生能不能升上去了。

 

其实国家对于医生的培育,这3年的驻院培训也用了很多钱,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现在这些医生都比较好。不过你看一个8年培训出来的医生,他还不足够做一个好的专科医生,内地医院现在也在推动专科培训,不过没有一个全国的系统。所以我们也成立了培训中心,我们把香港的培养体系带进去,也跟医生的职称衔接。我们的概念就是,先“医全人”跟着“治专病”,现在已经有7个学科已经采用了这种培养体系。

 

医疗质量与安全医院评审:同质化与国际化

 

最后就是有关医院的评审。其实香港很多公立、私立医院,我们主要使用澳大利亚的医院评审制度ACHS。为什么澳大利亚的系统在香港用?主要是因为这个系统也是达到了国际的评审标准,所以它不是澳大利亚的标准,而是一个国际标准。

 

内地的院分三个级别,超过500个病床的医院就是三级医院,如果这个医院的quality体系好,质量安全好,那就能够作为三甲,其实全国只有不到5%的医院能够达到三甲。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首先引进了ACHS国际标准,我们也考三甲,考了以后我们觉得是一个好的系统,因为你可以说它很细,很全面,它的确能够帮医院推动安全性。不过它不是一个国际认可的标准,它只是一个内地的标准,香港有这个能力,我们就帮它国际化。我们考ISQuaEEA,靠我们去推动,我们的标准已经拿到ISQuaEEA的认可,所以我们现在有CIHA【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这个标准,这不是内地的标准,而是国际的标准,我们就是用这个评审标准帮助医院证明了内地的医院也达到了国际水平。如果有这个水平,我们就可以要求国际保险公司也承认我们的医院。现在我们也把这个标准引进香港,所以大家也看到特首、医管局也说,香港的公立医院也要用CIHA评审,当然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标准去考我们的医院,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供大家互相学习。

 

在一国两制背景下怎么善用挑战,怎么去学习,能够推动两岸的发展,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要做一个好的桥梁,把内地带到世界,也把他们好的东西引进来,共同去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

 

(内容来源:2024年港大ICB高管论坛李咏梅教授分享。)

 

 

 

作者简介:

李咏梅 教授 Prof. Anne w.M.Lee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临床服务和教育)

曾任香港大学临床教授及临床肿瘤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