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耀博士:AI颠覆文创产业逻辑,重构生存法则与创新机遇

Back

22 Aug 2025 | 深度观点

本文内容来自高群耀博士在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主办的“产业新思”系列讲座上的主题分享《AI魔法与东方智慧:解码中国特色创意产业的危与机》。


 

AI 重塑传统文化产业逻辑


 

正如默多克 20 年前所言,IT、电信、互联网、传媒这四个产业的融合帷幕已经拉开,而文创产业作为无形资产的典型代表,首当其冲受到了数字化浪潮的冲击。回溯音乐行业的发展脉络,从现场演唱售票的原始模式,到广播的诞生使得歌声能跨越空间传入千家万户,再到录像带、磁带、光盘以及互联网的出现,每一次技术革新都重塑了音乐的商业模式。这些变革的背后,正是科技革命推动着文创产业不断向前,于每一次巨变中孕育出新的商业机会。


 

如今,AI 浪潮正以雷霆万钧之势重塑文化产业格局。人们的注意力分配悄然发生变化,超 60% 的时间都转移到线上。这一消费行为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文创产业变革的起点,促使产业各环节发生脱胎换骨式的巨变。


 

在内容创作领域,长视频的霸主地位受到短视频的猛烈冲击,观众的耐心被大幅压缩,深度内容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 AI 的横空出世则颠覆了创作的基本逻辑。以电影海报设计为例,曾经这是一项复杂而耗时的工作,需要专业设计师反复打磨。但如今生成式 AI 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甚至无需人类过多干预。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创作效率,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内容创作的本质,使其从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业务,逐渐向更具可控性的方向转变。


 

宣发环节同样经历巨变。微影时代通过线上渠道售卖电影票,成功连接起观影者与影院。而线下电影院则在以线上数据为主导的宣发新格局中逐渐失去话语权。在智能电视领域,操作系统掌控着人机交互的命脉,它决定着内容的展示顺序,收集着观众的喜好数据,为广告投放和内容创作提供精准依据。当 AI 加入这场变革,它依据用户数据持续优化模型,为其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广告价值被成倍放大,用户体验也随之跃升。


 

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让我们身处一个被“压缩”的21世纪,过去百年的变革可能在数年内完成。从医疗健康到航天探索,从科学研究到日常生活,变革的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好准备,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敏捷的思维去应对挑战。


 

AI 时代的个人与企业发展之道

 

 

在 AI 时代,个人和企业都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与应变能力。面对 AI 带来的变革,人们的态度呈现出泾渭分明的四个层次:有人作为变化的驱动者积极参与,凭借敏锐的嗅觉和果敢的行动,成为风险的第一承担者,同时也是最大受益者;有人虽不能成为先行者,却能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迅速察觉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紧跟变革的步伐;然而,也有人对变化视而不见,要么沉迷于过往的经验与舒适区,最终被时代浪潮无情拍在沙滩上。


 

我们应当立志成为前两类人,积极培养好奇心,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对新鲜事物保持开放心态。面对变化,我们要炼就一双慧眼,精准辨别出哪些变化是不可抗拒的,哪些变化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的。因为每一次改变都是一次机遇,每一次应变都是一次成长。而作为从业者,我们还要在满足组织整体目标的前提下,巧妙融入个人的价值追求。而将这种战略思维融入日常工作,正是我们在这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以我在大企业中的职业发展为例,很多人好奇我是如何在微软、新闻集团、万达等拥有数十万员工的商业巨擘中脱颖而出的。其实,答案就在于精准把握核心需求。在这些复杂的组织架构中,老板(无论是董事会、股东还是直属上司)的诉求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当我们深入理解他们的战略意图,就能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为组织的整体成功贡献力量。这种战略思维应贯穿于我们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决策之中。它能帮助我们看清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明确前进方向,从而在每一次选择中都能做出最优判断。


 

在 AI 与文创产业深度融合的当下,我们每个人都被裹挟进这场变革的漩涡。从企业经营者的视角来看,这既是充满挑战的危局,也是蕴含无限可能的机遇。企业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否则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而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们无疑是幸运的。AI 带来的创新产品和服务,让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新奇的应用不断涌现,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新鲜活力。但与此同时,行业竞争的加剧也意味着优胜劣汰的节奏加快,那些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企业和个人将迅速被市场遗忘。


 

可以预见的是,AI将为文创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它既是一场席卷一切的风暴,也是一个重塑辉煌的契机。我们要在变革的浪潮中敏锐地捕捉新商业模式,培养创新与应变能力,张开双臂拥抱变化,以创新驱动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共同迈向更加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