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博弈:EDA断供与鸿蒙生态的突围

Back

18 Jun 2025 | 深度观点

6月18日,《香港经济日报》发表创管学科主任及高管课程课程主任郑舒宁博士观点文章,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在半导体与操作系统领域的「双战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美国对华实施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断供,不仅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卡脖子」问题的集中体现,也推动了国产EDA工具的崛起与生态重构。与此同时,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也在不断突破,展现出中国在操作系统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潜力。本文将从「卡脖子」危机、替代路径、生态破局、长期博弈及前瞻视角五个方面,深入探讨全球科技博弈下中国在EDA与鸿蒙生态中的突围之路。


 

01

卡脖子危机:美国断供EDA软件,国内80%芯片设计工具依赖美企


 

EDA作为芯片设计的核心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EDA市场长期被Synopsys、Cadence、Mentor等国际巨头垄断,其中Synopsys和Cadence占据全球74%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在EDA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较弱,国内80%的芯片设计工具仍依赖进口。2025年6月,美国商务部再次对华实施EDA断供,针对GAAFET结构芯片设计软件,此举被业界视为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精准打击」。EDA断供不仅影响了中国芯片设计企业的研发能力,也对下游代工厂的生产工艺PDK供应造成限制。这一系列动作,无疑加剧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卡脖子」危机。


 

然而,危机之中也蕴含着机遇。EDA断供倒逼中国加快国产替代进程,推动本土企业在EDA工具、IP核、工艺库等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等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并购整合上下游资源,逐步构建起完整的EDA工具链。例如,华大九天在2023年H1实现营收4.05亿元,同比增长51.92%,净利润也实现大幅增长。这些数据表明,国产EDA企业正在加速崛起,成为「卡脖子」问题下的关键力量。


 

02

替代路径:华大九天等国产EDA崛起


 

面对国际巨头的垄断,中国EDA企业正通过自主研发与并购整合,逐步实现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张。华大九天作为国内EDA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产品覆盖仿真电路设计、存储设计、射频设计等多个领域,已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024年12月,华大九天被列入美国实体列表,这一事件反而加速了其国产化进程。华大九天表示,将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全流程EDA工具的开发。此外,华大九天还通过并购芯和半导体,补齐了在射频仿真和先进封装领域的短板,成为国内唯一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全流程的EDA企业。


 

在资本市场方面,EDA国产替代的前景广阔。据预测,2025年中国EDA市场规模将达到185亿美元,远超当前的100亿美元。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等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市场表现,成为A股市场中的热门目标。例如,华大九天的IPO募资25.51亿元,主要用于EDA工具的升级与研发,显示出其在高端EDA领域的攻坚决心。这些数据表明,国产EDA企业正在迎来快速发展期,成为「卡脖子」问题下的关键力量。


 

03

生态破局:京东开源鸿蒙穿戴专区上线,OpenHarmony 5.1统一智能手表生态


 

在操作系统领域,华为鸿蒙(HarmonyOS)的生态建设同样面临挑战。2025年6月,京东正式上线鸿蒙穿戴专区,标志着OpenHarmony 5.1版本在智能手表领域的应用迈出重要一步。OpenHarmony 5.1版本支持GPU图形引擎和AI降噪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华为在智能穿戴领域的生态布局,也为其他国产操作系统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鸿蒙生态的构建,本质上是操作系统领域的「国产替代」战略。华为通过「1+8+N」战略,计划在2021年底实现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数量超过三亿。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底层技术的突破,更需要生态系统的广泛支持。京东的入驻,正是鸿蒙生态从「手机」向「穿戴」「汽车」等更多场景延伸的重要一步。未来,随着鸿蒙生态的不断完善,中国有望在操作系统领域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


 

04

长期博弈:技术禁令倒逼中国构建

「芯片-OS-应用」全自主链条


 

EDA断供与鸿蒙生态的突围,本质上是中国在半导体与操作系统领域构建「芯片-OS-应用」全自主链条的缩影。美国通过技术封锁,试图在设计工具、操作系统、应用生态等多个层面对中国进行「卡脖子」。然而,中国正以「自主研发+战略并购」的双轮驱动模式,逐步打破这一封锁。例如,华大九天通过并购芯和半导体,补齐了在射频仿真和先进封装领域的短板,成为国内唯一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全流程的EDA企业。同时,华为鸿蒙通过与京东、小米等企业的合作,逐步构建起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


 

这种「全链条」自主可控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也为未来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正如一位行业专家所言:「未来3-5年,我国有望在部分细分领域与老美并跑。」 这一预测,不仅体现了中国在技术领域的突破,也预示着中国在操作系统与芯片设计领域的「双战场」将逐步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


 

05

前瞻视角:剖析半导体与操作系统「双战场」的国产化进程


 

在全球科技博弈的背景下,中国在半导体与操作系统领域的「双战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EDA断供与鸿蒙生态的突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一步。未来,随着中国在芯片设计、操作系统、应用生态等领域的持续突破,中国有望在全球科技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然而,这一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国产EDA仍面临技术代差、商业模式桎梏和人才争夺三大隐忧。同时,鸿蒙生态的构建也需要更多生态伙伴的加入,才能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因此,中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最终在春天到来时收获丰硕成果。


 

06

总结


 

全球科技博弈下的中国,正面临EDA断供与鸿蒙生态的双重挑战。然而,危机之中蕴含机遇,中国通过自主研发与并购整合,逐步实现EDA工具的国产替代,并在鸿蒙生态中构建起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未来,随着中国在芯片设计、操作系统、应用生态等领域的持续突破,中国有望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这场逆袭之战,不仅关乎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更关乎全球科技格局的重塑。


 

参考数据:

1.新浪: 科技资讯AI速递:昨夜今晨科技热点一览. 

2.雪球: 国产EDA绝地反击:芯片“断供”危机下,谁在逆势崛起?

3.中华网: 美国政府断供EDA工具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china.com.

4.新浪: 断供阴云下,国产EDA能否扛起大旗?. 时代周报.


 


 


 


 

作者简介:

郑舒宁 博士 Dr Tim Cheng

创管学科主任及高管课程课程主任

前恩智浦半导体(NXP)大中华区渠道及大客户管理主要负责人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工商管理博士

国际可持续发展协进会ESG策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