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 ICB
新加坡家办在财务管理和税务的独特优势
Back23 Dec 2024 | 深度观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席教授潘建琦教授作为连线嘉宾出席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家办双城记:香港和新加坡的财富管理与税务”活动,分享了新加坡家办在财务管理和税务的独特优势,以下为嘉宾活动分享实录。
新加坡家办在税务上有哪些优惠?
家办其实是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组成部分是家族办公室,就是一个被豁免资管牌照的基金管理公司,第二组成部分就是持有资产的实体公司或投资基金,一般是按照客户的想法来设计。成立家办和持有资产实体后,家办的投资专家就管理监管持有资产实体内的资产,因为家办是被豁免资管牌照的基金经理人,就可以收取管理费。家办因为管家族的钱,所以在香港地区与新加坡,都不需要获取资管的执照,在香港叫做149牌照,在新加坡叫做CMS license。
在香港成立家办的最低门槛是2.4亿港元,等约3000万美元,在新加坡有两个门槛,最低起点是2000万新元,大约一亿港币左右。另外一个比较高的门槛,起点是5000新万。就是说在新加坡成立家办,可以选择在管资产2000万新元或5000万新元这个标准。已2000万新元来申请家办的免税条款13O,家办里的外籍人士只能获取新加坡的工作签证,就是EP,Employment Pass,这个申请无法帮助家办里的外籍人士获取新加坡永居;但如果以5000万新元来申请家办的免税条款13U,家办里的外籍人士与其配偶和少于21岁的子女均可获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权。按照申请人的移居需求,新加坡政府就安排两种门槛。如果家办不需要获取税务优惠,就没有门槛了。
那么针对家办有没有税务优惠呢?
家办的税务优惠需要向新加坡金管局申请,因为新加坡是一个低税国家,政府不希望一开始给予了免税,这会导致管理困难,所以税务优惠需要申请。按照新加坡税务条例13条,可赋予申请人3个选择,是13D,13O,13U。一般家办申请人都有考虑13O(门槛2000万新元)和13U(门槛5000万新元)。我在任职的家办是申请了13U,就是最低在管资金是5000万新元的。我司成立几个不同策略的投资基金,帮家族投资于不同的领域,例如高科技、地产、外汇等。
家办享有税务优惠,但也有规限,例如,家办每年必须有指定的最低运营支出。在香港,最低运营支出为两百万。在新加坡,如果资产为两千万,则每年需支出 20 万新元;如果资产为五千万,相对应地每年有 50 万新元的支出。在新加坡家办的持股架构中,可以选择有自然人或家族信托持有,新加坡非常鼓励高净值人士成立家族信托作为家族资产的实际用有人。过去 20 年,新加坡已经成为亚太区最受欢迎的而且庞大的家族信托成立国,也是家族信托的管理国。
哪些家族适合在新加坡成立家办?
新加坡早在 2019 年的时候,就推出了家族办公室税务豁免的政策,当时不叫13o、13u政策,当时叫13X。与此同时,香港也迎头赶上了,是名副其实的双城记。2021年香港投资推广署成立了全球家族办公室的团队,专门为家办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大力推动家办。
说的比较白一点,目前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家办领域有一点竞争,这两地都分别推出优惠政策和配套,这场争夺战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个人认为香港是背靠整个中国以及北亚,单按照地域来看,香港是个非常优秀的地方,本身香港有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也受到北亚国家欢迎,当然也有中东,因为中东跟中国关系很好,所以中东家办都会考虑设在香港设立分公司来管理亚太业务与资产。
新加坡处于东南亚的战略地理位置,覆盖马来西亚、印尼是重要策略,这些国家的高净值人士有非常多钱存放在新加坡,顺理成章,就会成立家族信托和家族办公室。这就是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带来的优势。最近中国企业家们流行探讨“中国+1”的概念,慢慢把业务推进到东南亚,是否需要将家办分别设立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呢?这个也无所谓,因为家办要建立在一个政治稳定、法律严谨、税务清晰、人才众多,还有稳健金融系统和繁荣金融生态圈的地方。香港与新加坡都具备这些优势。
能否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也考虑将家办的其中一个分行设立在新加坡呢?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家办都迁至新加坡。这主要取决于业务准备在何处开展,以及的家人准备在哪里居住。如果他们要移民新加坡,且家人要在新加坡读书,那么自然会选择在新加坡设立家办。相反的,如果他们是业务都在中国境内,不往外走的话,我觉得香港更适合。这其中当然有不同的税务考量,也有其他一些不同的考量,包括政治稳定、税收、成本效益、移居环境,企业政策、投资策略法律架构适等等,择优而选,是家族的重要决定。
我经常在讲传承课的时候提到一个“5家论”。传承理念里面有五个家,第一个是家业,就是我们的生意;第二是家财,从生意、投资获得的财富;第三是家人,家人就是我们最宝贵的那些将来留给财富的人。这三条好像建屋子时候的三条柱子,没有一个夯实的地基,叫做家风,是会摇摇摆摆的,如果没有一个非常稳固的屋顶,是代表家中的风险,就是家险,大风一吹过来,风险一出现,三条柱子可能连同地基都连根拔起,被吹倒了。从这五个家来看的话,家族办公室其实很重要的是要把家业做到长青,延绵下去,把家财保存起来,尽量合法的节省税金,以及用很好的法律架构来处理,得以传承。如此重要的家业与家财,其实都是为了家人而预备的。
到时可能就会想到,让谁来培育接班人呢?接班人有两种,一个是家业的接班人,一个是家财的接班人,有可能不一样的人。一个家族里面有可能大哥要接管家业,大姐要管家财,要培养不同的接班人来接班。
第一,家业如何重组,放入合适的持股架构,同时选择接班人。
第二,家财如何做资产配置,保值增值。
第三,如何传承家风与家族文化,就要利用家族规章或者家族宪章。
第四,如何预防及管理风险,风险管理就必须实施。
所以我觉得家族办公室不单是做理财,而是要管理刚才我说的这五个家。
结论就是,家办的成立地点,最重要的是靠近家人,靠近家业与家财。
新加坡欢非常欢迎富有的移民,成立家办是必需的吗?
因为新加坡太小了,如果没有区分移民,容易造成人满为患,所以一定要做分层,移民的政策很久以前已经有了,以前是1000万新元,后来要求越来越严格,需要证明全球金融资产达到五千万,后来是一个亿,现在是两亿,在管资产的门槛也水涨船高。
但是要移居新加坡不一定要用家办,刚才谈到的两千万在管资产,是拿到EP工作签证,有没有必要成立家办来拿工作签证呢?我觉得简单一点,成立公司做生意,也可以拿到EP。凡是有人想做家办,都需要问成立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拿到移居身份,还是拿到税务优惠,还是要在新加坡找专业人士来管理全球资产呢?
不同的想法,就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未必需要用到家族办公室。家族办公室是管理五个家,既管家业,也管家财,也管家人,培育他们,还有管家风、家险。那你可以想象的是,一个拥有偌大财富的家族,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帮忙处理和管理,靠一个可能是白手起家的高净值人士独断独行,在培育后人和管理财富方面,就没有完善的理念和流程,事倍功半。所以家办不是普通家庭能负担的,一般来说,成熟稳定的大家族就比较合适。
但如果客户说我就是需要专业管理人员,但是我只有五百万,能做家办吗?也行。因为他需要是专业管理资产,不是税务优惠,设立家办也无可厚非。在全球资产投资里,一般都考虑多种税项,例如,资产增值税,分红预扣税,遗产税等,这些税项,在新加坡没有,在香港也没有,家办是否需要申请税务优惠呢?
计算成本效益后,节省的税款与申请税务优惠的成本不匹配,那就没有需要劳师动众的申请税务优惠。不是人云亦云,别人有家办,我家就一定要有,需要按照家族实际想法和条件,来判断是否成立家办,还是成立家族信托来传承。
就设置和产品而言,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有哪些新的趋势?
最近财富管理行业有四个不同的趋势。首先说人员流动的趋势,很多人离开私人银行出来做多家族办公室,这个名词非常流行,以前叫做EAM,第三方理财。客户的钱在原银行里面不用离开,客户经理离开了银行,到一个有执照的资管公司,继续管理在这个客户的户头,这个叫EAM。现在很多人把EAM重新包装,就成为MFO,多家族办公室,也开始多做与家族办公室相关的业务,帮他们做保险,帮他们写家族宪章等等,而不是单一管理私人银行账户这么简单,这是第一个趋势。大量成熟且拥有客源、在管资金的客户经理组成新的资管公司MFO,或者是加入一些现有的MFO,继续帮客户管财。这是第一种趋势。
第二个是投资产品种类的多样性。从投资角度来说,分为传统的投资项目,例如股票、债券,还有外汇、大宗商品、黄金、白银等等。随着金融再造工程兴起,也有很多另类的投资产品,包括对冲基金、私募基金,或者是衍生产品、结构性产品。现在也出了第三种资产,叫做虚拟资产,虚拟资产包括虚拟货币和有把资产支持的代币,都是电子资产。交易传统资产都在交易所和金融系统见来做,现在这些电子资产就不是在传统交易所做,而是持有执照的电子资产交易所。这个趋势令到投资种类多元化。做资产配置的时候,除了分散投资种类与比重,也是分散货币的组成。需要把风险规避,把资产分散在关联度不高的资产类别,不是同起同下的,也有大量对冲工具,包括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现在已经进入了元宇宙的新领域,许多家办和私募基金已经开始对这种新兴的资产种类进行投入了。
除了人员与资产大势所趋进入了专业管理,以前是老板自己一人独断独行的,是一言堂,这是在东方家族办公室随处可见的。但是西方的、欧美的不是这样,他们会有投资委员会,集合每家族分支,派一个人坐在投委会,同时雇佣投资专家,共同来研究投资策略。家族办公室中,有家族成员,还有CEO、CIO,CFO等专业人士,共同管理探讨,以专业、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全球资产,这是三个趋势。
最后第四个趋势,是科技,以前是客户与投资经理建议客户如何投资,现在慢慢往Robo adviser和电子平台转移,成就今天非常流行的人机结合投资建议模式。以后基本不需要金融机构给予客户建议,在数字平台上已经可以主动生成量身定制的投资建议,而且客户们形成投资社区,投资群组,活跃互动。客户自行决定投资策略,方向,选项。金融机构开始减少投资顾问来为客户建议,改变为利用优秀电子平台让客户间互动,对比及执行投资。因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