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KU ICB

驱动未来:解码中国高精特新企业发展“突围”之路

Back

15 Aug 2024 | 深度观点

纵观全球资本市场,

哪些上市企业能“霸占”估值龙头地位?

 

中国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头部企业在类型上有着显著区别。中国最有价值的企业多集中在制造业、消费类,金融类等领域;美国的头部企业则主要是科技巨头如苹果、谷歌和微软;欧洲以高端制造和汽车工业著称,如大众和西门子;日本则在电子、汽车和机器人领域拥有如丰田和索尼这样的领军企业。这些差异反映了各国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路径上的不同选择。

 

目前中国将”新质生产力发展”前置到日程头部,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国家虽然在这些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试图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但要实现真正的突破,还需借鉴“他山之石”,徽徽从与所投资和担任顾问的硬科技企业的互动中,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

 

发展之“痛”

 

01 资金短缺与融资渠道狭窄

 

高精特新企业在初创和成长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研发和市场推广,但传统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支持有限,据统计,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企业贷款的不到5%。相比之下,美国的风险投资在支持初创企业方面非常活跃,2022年达到1560亿美元,而中国同期仅为约600亿美元。此外,资本市场对高精特新企业的支持也不够充分。虽然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设立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但上市门槛和流程仍然较为复杂。

 

02 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

 

许多高精特新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但在市场需求调研和产品市场化方面却相对薄弱,导致技术成果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这种脱节现象使得企业的创新投入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影响了持续创新的动力。2022年,仅有约30%的技术研发成果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这一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技术产业化率达到60%以上。

 

03 人才短缺与流失严重

 

高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在尖端科技领域。然而,国内高端技术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全跟上市场需求。国内企业在薪酬待遇、科研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与国际顶尖企业相比存在差距,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04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虽然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高精特新企业的政策,但在政策的执行和落实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政策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许多企业对政策的了解和利用不足,导致政策红利难以充分发挥。此外,部分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他人之“石”

 

 

01 美国:双轮驱动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有力的产业政策。资本市场支持方面,美国的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尤其是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纳斯达克市场则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融资平台,推动了苹果、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崛起。而在产业政策方面,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如研发税收抵免、政府研发资助等,推动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通过资助大学和企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互联网、GPS等重大技术的突破。

 

02 欧洲:两翼双飞

 

欧洲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强调研发投入和产业集群建设,通过合作与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研发投入方面,德国的“工业4.0”战略即是典型代表。德国政府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而在产业集群方面,欧洲国家通过建立产业集群,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法国的“未来工业联盟”和英国的“高价值制造猫头鹰”项目,都是成功的产业集群案例。这些集群通过汇集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资源,形成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

 

03 日本:政企融合

 

日本在高新产业发展中,政府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企业则在自主创新方面表现突出。日本政府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如“半导体战略”、“机器人发展战略”等,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手段,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索尼、丰田等企业在电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了日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日本企业注重长期研发投入,形成了强大的技术积累和竞争力。

 

徽徽洞“见”

 

01  创新融资模式

 

发展私募与创投:当前,高精特新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尤其是在早期研发和市场推广阶段。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发展天使投资、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替代借贷模式为这些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中国可以以政府资金为引导,通过政策和市场机制,激发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政府专项基金: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高精特新企业的早期研发和技术创新。通过提供低息贷款、直接补贴等方式,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特斯拉在其发展初期,依赖美国能源部的4.65亿美元低息贷款,成功渡过了破产危机。中国政府可以设立类似的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关键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02 产学研融合转化

 

建立国家创新联盟:建立国家级创新联盟,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创建“创新加速器”平台:建立覆盖全国的“创新加速器”平台,提供从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到融资支持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创新加速器,帮助科技企业迅速找到市场定位,实现快速成长。

 

03 优化人才战略

 

设立“全球科技英才计划”:应设立“全球科技英才计划”,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国际顶尖人才回国创业和工作。

 

建设“开放式科研园区”: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若干“开放式科研园区”,为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生活配套设施,吸引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聚集。

 

04 高效政策支持

 

动态调整产业政策:结合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建立灵活高效的政策支持体系,根据市场反馈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措施,确保政策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

 

强化政策执行与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有效落实。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在政策落实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政策执行效果。

 

徽徽观点

 

中国正处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时刻,需要在政策、融资、人才和产业链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和创新。借鉴美日欧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实现高精特新企业的突破性成长。唯有科技创新才能驱动未来,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束缚,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以开放心态迎接挑战。时代不等人,希望在5年左右,我们的资本市场上最“值钱”的都是高精特新世界龙头。

 

 

作者简介:

李徽徽 先生 Mr. Huihui Li

港大ICB客席副教授

多家500强和上市企业独立董事

多家私募创投基金专家合伙人

英国剑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及北大双学士